何加珍
(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信息數據是當今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載體,是網絡空間上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基礎性資源。從目前現狀來看,隨意發布、有意竊取信息數據等問題頻頻出現,網絡盜竊、網絡金融詐騙、信息欺詐等問題也是層出不窮,這一切都與網絡信息數據安全息息相關。筆者認為,網絡信息數據中蘊含著巨大的財富,與個人、社會和國家的安全密切相關,國家對于網絡社會的掌控要體現在對網絡空間信息數據的掌控,因此,互聯網立法應以信息保護,重點是個人信息以及數據安全作為法律規制的重點之一,要在《網絡安全法》出臺的基礎上,盡快展開“網絡信息數據法”相關立法工作,并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予以研究:(1)信息數據源頭的法律規制,重點是信息數據的產生權責歸屬,合法與非法性質的法律定位,信息數據保護的定位以及信息數據技術監管規范等;(2)信息數據的儲存與流轉規制,重點是信息數據儲存的價值定位及管理要求,保護網絡空間本身信息數據流轉通道、方式的自由性,限制和制裁那些非法信息數據流轉等;(3)信息數據的搜集與利用,重點是信息數據搜集的分類、程序,搜集主體的目的,信息數據的利用方式,搜集利用正當與非法權責配置等。
網絡的發展運作離不開基礎硬件平臺體系和應用服務平臺體系。其中,基礎硬件平臺體系包括因特爾、高通、聯發科技等芯片制造商主導的標準化的芯片技術,以及微軟視窗、安卓、蘋果等構建的操作系統等,應用服務平臺體系主要包括以即時通信工具、搜索引擎、殺毒軟件、提供存儲空間等為主構成的產業運行平臺,如京東商城、阿里巴巴主導的電子商務,微信支付、支付寶主導的第三方金融支付,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主導的自媒體傳媒等。綜上來看,目前網絡空間是幾家大型的互聯網公司主導構筑網絡中介服務平臺,并對整個社會初步形成全領域支配和全方位覆蓋的格局,深刻影響著“互聯網+”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而且,從現實情況來看,互聯網社會引發的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問題也都與網絡服務平臺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比如網絡拍賣、網約車、網絡直播引發的社會問題,因此,對網絡中介服務平臺進行法律規制是網絡社會法治建設的重要抓手,加強對互聯網中介服務平臺的法律規制理所當然的成為網絡空間立法調整的重點環節[1]。
網絡知識產權主要指在網路媒介、載體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數字信息產權[2]。網絡本身存在安全隱患,而且網絡的傳播具有便捷性、交互性、廣泛性等特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就帶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與以往相比,各類知識成果表現形式有很大不同,產生了數字加工技術下的數據庫、域名、多媒體產品、網絡軟件專利等新型成果,傳播方式也不同,鼠標一點瞬息而至,這些情況的出現增加了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復雜性。與此同時,從國際國內形勢來看,美國憑借軟件的專利、互聯網法和版權法實施對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政策,日本則是建立健全有關立法及保護政策,并建立強有力的網絡知識產權應對侵權機制,實現對網絡侵權行為的嚴厲打擊,可見,這些國家對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特別重視。然而,據“人民網”的相關報道:我國每年僅由盜版軟件引發的軟件產業的損失就達上千億元。當網絡知識產權出現以后,其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作用逐漸凸顯,我國所面臨的國際競爭形勢就更加嚴峻。更為嚴重的是,當下網絡侵權之風持續盛行,比如近些年發生的網絡小說網站資源被盜用以及“百度文庫侵權案”等事件,嚴重擾亂了網絡的秩序,加上國家對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重不足,導致了產權創作人因產權未能有效得到法律保證,創作的自主性、積極性持續下降,網絡國產創作的效率、質量不斷降低。
網絡犯罪與傳統的刑法學或犯罪學并不是同一個概念,它伴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應用而產生,并在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下而演變。網絡犯罪是指所有涉及到網絡因素的犯罪行為。它出現時間雖短,但目前來看,已經擴展到所有傳統犯罪領域,犯罪現象邁入了網絡犯罪時代,尤其是近些年,新型犯罪種類層出不窮,諸如網絡侮辱、威脅、詆毀他人,網絡侵犯商業秘密,網上販毒、販槍,網上教唆他人吸毒,網絡泄露金融內幕信息,網上傳授犯罪方法,網絡洗錢,竊取金融機構錢款等等,這些犯罪行為已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毒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當然,為應對網絡犯罪,國家及時更新刑事法治理念,出臺了《刑法修正案(九)》,但遠遠不夠,應加快構建網絡信息時代新刑法規則體系的步伐,根據互聯網的技術、規則架構,區分出不同網絡犯罪行的類型,確立不同的刑事規制理念,并制定相應的刑法規則。一方面,對于那些與現實社會中的犯罪形態無太大區別以及危害性相差不大的網絡犯罪,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中適用傳統的刑事法律規范即可,沒必要制定新的刑事法律規則。另一方面,對于新型的網絡犯罪,由于犯罪環境的時空特性導致那些網絡犯罪行為與傳統現實社會的同類犯罪行為相比具有更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傳統法律規范已經不能有效制裁和懲罰此類網絡犯罪現象,因而國家立法機關有必要制定專門的刑法規范規制新出現的類似網絡犯罪行為,加強對于受侵害的法益的刑法保護。
信息技術的發展永無終點,法律制度的進步永無止境,對虛擬社會管理和網絡立法理論的研究和探索也將永不停歇。網絡信息技術正在以人類無法預知的方式不斷開拓著具有無限可能的未來,有限理性構建的治理模式和法律規則體系如何應對亙古未有的時代變局,需要基于公共社會管理、互聯網法律理論和實踐的先行者以永遠在路上的心態砥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