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東情
(湖北省鄂州市圖書館,湖北 鄂州 436000)
圖書館是重要的文化信息及咨詢傳播場所,能夠為精準文化扶貧帶來巨大的推動力量,從保障精準扶貧工作質量的角度來講,過去的信息服務稍顯落后,很難在有針對性的扶貧工作中發揮作用。因此盡快推動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創新發展勢在必行,因而本文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價值。
在實際的精準扶貧工作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文化素質都非常低,甚至還有一些地區時至今日仍然受到封建迷信的荼毒,他們日常的娛樂活動也過于粗糙和低俗,高質量文化信息難以對他們產生正面影響,而這又使得他們的思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突破固有思維模式爭取謀發展、求進步,最終只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機構,是先進知識傳播的主要陣地,圖書館內可謂是包羅萬象,各種先進的科技文化和知識內容都能在圖書館內找到,所以說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圖書館必須要充分發揮作用,為貧困地區人民送去先進的思想和發展的希望,保證貧困地區負面思想被及時的拔除。
精準扶貧實際上是我國扶貧工作的一種新思路,和過去的粗放式扶貧有所不同,其更加關注的是有針對性的、有選擇性的實質化扶貧,除了要在經濟方面給予貧困地區以支持以外,還需要從文化層面加以扶助。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地區的文化扶貧工作仍然停留在粗放式扶貧的層面上。雖然看似開展了文化扶貧,但是實質上卻沒有考慮地方實際情況。建立的圖書室常年大門緊鎖、開放的圖書資源根本不貼合百姓實際需求,導致很多基層圖書室難以發揮應有的扶貧作用。另外,圖書室中的圖書基本都是統一采購,所以說缺乏精準扶貧的針對性,這樣一來就出現了書籍和地區需求不匹配的問題。
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貧困地區的圖書館都以紙質圖書資源為主,但是二十一世紀的信息傳播方式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僅僅憑借紙質的圖書資源,貧困地區人民對于信息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而電子信息資源具有突出的優勢和長處,其整體內容豐富、獲取難度低、容易查找,能夠讓貧困地區人民對閱讀產生新的理解,能夠打破他們對圖書館的固有刻板印象。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不斷加強圖書館的網絡數據庫建設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第一,要加強網絡設備的購進和管理,為資源信息的電子化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就是說應該不斷的提升硬件設備的質量和水平。第二,要盡快促進軟件系統的建設和開發工作,提升貧困地區人民檢索自己所需信息的便利性,為他們提供更加優質的信息服務。
回顧過去的圖書館管理工作不難發現,圖書館的管理員是工作的主體,他們不僅僅要負責圖書的保存和管理,還需要對讀者的資源需求進行處理,整體的工作復雜性比較突出同時還存在刻板僵化的特征,這種封閉的管理模式顯然具有一定的不合理之處。在一些貧困地區,很多人民群眾根本不會到圖書館閱讀,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我們必須要打破過去圖書館封閉式管理的禁錮。主動的打開圖書館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之間互通互動的渠道,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也能夠享受到信息資源的高質量服務,以提升文化水平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要保證信息服務的開放透明,讓信息傳播的渠道始終保持一種高度自由化開放化的狀態,讓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對信息的需求都得到精準的滿足。
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絕對不能單純的以信息資源和技術人員為基礎,而是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考慮用戶對于信息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接受程度,充分分析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對于網絡系統的掌握情況,以此尋找到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的創新與發展的突破口。網絡化的信息服務確實有著不可忽視的便利性,這無可否認,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要明確,網絡化信息服務對于讀者素質有一定的要求,它要求讀者對信息技術有一定的認知。然而問題在于,很多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對于網絡技術基本上是一竅不通,怎樣才能讓他們快速的接受信息服務相關培訓和指導,就成為了我們必須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一般來說,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目標群體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理解,首先就是圖書館的服務人員,他們往往都接受過專業化的培訓和教育,因此在電子信息資源的應用方面有著一定的經驗,理論知識也相對比較扎實,能夠在用戶提出資源需求的時候快速幫助用戶進行查找;而第二部分目標群體則是圖書館的用戶,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用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開展信息服務培訓就十分重要,圖書館方面務必要盡快建立健全信息化檢索功能及系統應用功能的培訓體系,采取各種各樣的手段和方法,對貧困地區服務對象的問題進行精準定位,提升貧困地區用戶的信息服務使用能力,為推動貧困地區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做出努力。
總而言之,在精準扶貧工作的視角下,貧困地區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模式務必要進行創新和發展,只有打破過去服務模式的禁錮,貧困地區文化發展和思想進步才有可能成為現實。在今后的工作中,圖書館方面需要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借助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有關優勢,保證精準文化扶貧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