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靜
(遼寧省廣播電視發射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6)
在廣播電視系統中,值機員是最小分子之一。未來人工智能的引導下,存在著怎樣的生存危機?職業技能所表達的地位如何?廣播電視值機員的職業技能是怎么樣要求的呢?
不同的群體對個體的角色認定都會有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擁有多重角色。在你走進醫院時,可以是病人的角色,為你確診病情的人是醫生,治療期間實施用藥操作者是護士,這也就是角色的分工。如簡單的類比的話:醫生是值機員的領導,是組織行為中的決策者;護士就是值機員。誠然,在實踐中高級護士要比普通教授醫生更具有實踐能力,實踐經驗是相對于護士的個人能力。護士和值機員之間相同的是:在應急情況下,都有實施決策權的權利。
如果說應急情況下作出決策權時,也就是出現了角色改變。角色改變是根據所處在的環境境遇所決定角色的認定,并根據角色的改變可實施權利的權限。決策權通俗的講就是最終結果。多數個體在做決策時,能夠將自己的潛能釋放出來。
值機員決策權是否將節目繼續傳輸,還是馬上切斷,實施的最大權利是使播出中的節目終止播出。
對于終止播出決策權,在我值機的三十幾年中,我們部門從未有發生過。正因為沒有發生過,值機員的實際應用能力被縮小化。
原本,值機員的基本職業技能要素中監聽監看能力是基本義務。而活在當下,值機員的角色出現了合并及轉換;如:高級職稱評定上,工程類系統就需要具備對設備維修及測試等等的技能。應對角色的轉換,需有備之而無過。值機員職位還存在,由于部門的擴充,每個部門考慮更多的是保護自有權利,監控部門也無節制的擴充,職業職能也有待于轉變。
所謂的三級管理部門,是從管理角度將一個部門分成三個階層的階梯,每一級對應自己的階梯,級別越高技術水平也會越精。畫一個三角形,加上兩條線類比:值機員是最底層也是人群最多的一級,并不意味著對技術掌握得最全面,層級越高人群越少也越是技術能力和掌握層度最全的人,且并入了行政職務性的雙夸者居多,原則上每一級別都有不同的技術層面的掌握能度,各不相擾越是上層對保密的核心技術掌握全面。
在值機員本職中,監聽監看是職業硬性要求,也同樣考驗值機員的職業素養。 在各種規章制度中,“監聽,監看”都是作為必備的硬性條件。
而實際超作中:監聽監看什么?
一直并沒有真正的細化!
如果僅僅監聽監看音視頻信號有沒有影和聲,用簡單的小型智能技術設備在發射機的輸出端加一臺監控儀器即可達到,無需人力物力的搭配,一臺不過千元的設備即可解決,根本不需要加大財政開支成本。即便就是想對節目內容監督,用一些語音識別系統將播出的內容全部實現文字錄入,需要時隨時可以打出來。既可以做到有理有據的監管,又可以做到隨時查閱的功能,這些都是隨手即得的技術。如果是對監聽監看擁有責任:事實上,一直處在極度尷尬的狀態,從一個值機員的地位來說,針對一檔節目的監聽監看,還不如一個普通的社會觀眾,社會觀眾可以通過各種節目開放渠道與節目組聯系并直接對節目提出建議或意見。而作為職業者直接與節目組聯絡會讓人產生厭惡感,在這時你所面臨的尷尬是:你是誰?就是你將節目監聽監看提出異議給你的領導,領導會覺得你多事,因為他也不知道該和誰去表達和解決問題的渠道。
從上述所論,長期的值機實踐中,“監聽監看”僅是機械性的惰性定義和敷衍各部門檢查而設置的“文字”條款,屬于“湊字”管理條例。
電視發射是技術,電視畫面畫面是藝術,技術和藝術是兩個領域。并且,電臺電視臺節目播出前有完備的各級監管部門。說我們是第三方監管部門吧,還有那么些不確切,從而又辯出一條結論:技術要求不準看內容,“有聲音有影”就是監聽監看的實際理解。鑒于此筆者還是愿意建議,“監聽監看”有些老套,糾正為“有影有聲”。隨之而來的就是技術設備的更新,一套下來最貴不過萬元設備,可替代年付幾百萬的人員開支成本。
從管理學角度來談:組織內部須有彼此監督義務,才有“穩”漸前行的可能性。一度的在組織內部安插“串親”,形成了家族成員團隊,不易反映出社會矛盾,并安撫于社會的穩定性。
值機員的職業素養中,不僅是對技術設備的監控,對涉及到傳輸中的廣播電視節目都要具備基本的辯解能力,如:對電視畫面,通俗的語言表達,基本音樂知識;如:研究一個人的犯罪史,你可以會認為他的犯罪是個體差異,但你可能忽略了環境使人除了走向犯罪無從選擇。而引導犯罪的發生,就是在傳播媒體起到了誘導作用。
因此,值機員的職業素養中,該強調的是:事事與我相關。包括傳輸節目的檔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