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平
(南昌現代外國語象湖學校,江西 南昌 330200)
語文是小學階段需要學習的重點科目,因其教學內容豐富且涵蓋全面的文學知識,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文化底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師在教學實施中,要重視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同時,作文對學生的語文基礎要求較高,小學生要不斷涉獵課外閱讀,豐富自身的語文知識,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筆者經過對作文教學不斷探索分析,發現目前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些許不足,對小學生未來的寫作能力提升具有負面影響。小學生初入校園,對知識尚處于從零開始階段,同時缺少語言表達及總結描述能力,教師在開展語文寫作教學時,小學生因語文基礎參差不齊,缺少生活常識和實踐經驗,導致對教師表述的意思理解不夠透徹,自己在寫作中想表達的想法也不會措句,大大占用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時間,影響學生對語文寫作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上也存在欠缺,授課時單純以教學內容為主,忽視課外閱讀的滲透和融入,使得語文教學覆蓋面存在局限性,學生的詞匯量和文字基礎積累不夠,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出現生搬硬套的情況,缺少創新思維和知識延展意識,大多數寫作主旨多以教材內容為依據,語文寫作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因此,枯燥、壓抑的傳統照搬式教學模式已不適合當代小學生,教師要從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角度出發,將課外閱讀加入到課堂當中,使課堂豐富多彩,激發小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創作激情,從而更好的寫出出色的內容[1]。
小學生在心智上不夠成熟,思想單純,專注力差,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但可塑性極強,在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枯燥,使得學生注意力無法集中到課堂,對教學內容存在排斥現象,極大的降低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成長需求,為學生量身打造更為適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讓枯燥的語文教學內容“動”起來,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進而為學生的寫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語文教材內容大多是一些墨守成規的語文知識,而課外閱讀則涵蓋廣泛,能夠為小學生帶來不同的文學體驗,并能在不同的文字表達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和情感,增強小學生的文學思維意識。小學生對教師都是模仿和追捧的狀態,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上要以身作則,自身首先要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外閱讀知識加入到語文寫作教學中,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小學生意識到課外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進而自主的涉獵課外知識[2]。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不但能提高大眾的品位和氣質,還能開闊人們的視野,讓學生足不出戶就能知天下萬事,并在書籍中耳濡目染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和水平。當前依然有不少家長和教師忽略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認為語文教材才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教材知識才能鞏固和提升寫作水平,其實語文教材的知識涵蓋內容不夠全面,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邏輯思維培養上存在局限,導致學生缺少想象空間。寫作不只是詞語的堆積和句子的羅列,而是飽含感情且文字優美的將所思、所想予以表達。這其中離不開豐富的課外閱讀,只有不斷的閱讀積累,才能在寫作時將自身的文學知識儲備進行書寫,循序漸進的養成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今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3]。
小學生在養成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后,在寫作上會有自己的思路,接下來就需要對寫作內容進行提升,通過潤色使寫作內容更加出彩[4]。學生首先要具備十分充足的寫作素材作為依托,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盡情發揮,表達自身的寫作風格。寫作素材的積累需要不斷的課外閱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并將課外閱讀方法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遇到優美的詞句時做好記錄,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日積月累形成自己的寫作素材庫,在今后寫作時可以進行借鑒以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例如,在講解《草船借箭》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三國演義》,鼓勵學生閱讀名著,從名著角度拓寬自身的知識層面,遇到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可以進行摘抄,以便寫作時予以運用,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能力。
小學生相對貪玩,業余時間大多是玩游戲或其他課外活動,雖有益處但與學習關聯性差。教師要鼓勵學生抽出些業余時間開展課外閱讀,讓小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來感悟不同文字帶來的不一樣的魅力。教師可以組織課外閱讀小組賽,讓小學生組成小組,各自利用業余時間開展課外閱讀,寫出讀后感在課堂上為大家演講,增加學生間的團隊合作和互動性,使得課堂氛圍更為活躍的同時帶動學生參與課外閱讀,并從課外閱讀中收獲寫作能力[5]。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擅于利用課外閱讀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增加寫作素材儲備,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寫作做好鋪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