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華
(四川省樂山市冠英學校,四川 樂山 61400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互為教學主體。教師作為知識傳授的主體,主導課堂的節奏和主題;學生作為知識接收的主體,構成課堂的主角。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課堂教學是最關鍵的一部分,教師要在這方面做積極探索。除此之外,作業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也可以幫助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課堂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與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息息相關。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必須探索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改變傳統教學中枯燥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更大的學習積極性。那么教師應該如何豐富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呢?
1.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各種事物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將這種好奇心運用到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運用多媒體的視頻、音樂播放等,引入課堂的教學主題,讓學生對課堂產生充分的興趣。多彩、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能夠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不知不覺中就跟著教師的課堂節奏走。
2.適當添加游戲元素。小學課堂與初高中課堂教學不同,更加注意與學生的趣味教學,而盡量避免課堂的單一和枯燥。結合學生在小學時期的身心發育特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適當添加游戲元素。讓學生在參與趣味游戲的過程中,同時充分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進度中,在游戲的交流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教師所要求的內容。
高效率的課堂,要求教師和學生兩個教學主體都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不能像以前傳統的那樣教師一個人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悶頭聽。這就提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時時注意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讓學生一直跟著教師的課堂節奏走,不給他們神游天外的機會。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注意與學生的互動呢?
1.站在平等交流的角度。隨著教育趨勢的改變和新課改的要求,傳統的師生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在現在的教學中,要求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交流的角度。因此,教師應當努力與學生以平等身份交朋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課堂教學的合理性,才能逐漸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2.圍繞課堂教學目標開展。所有的互動過程都必須圍繞課堂教學目標開展,不能使課堂互動偏離了教學目的。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使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都在掌控之中,為教學主題服務。教師可以多次重復課堂教學重點,以拉回互動的重點,同時互動作為教學的補充手段,在進行充分的互動之后,教師應該及時回歸對安排內容的教學,把控互動的效率。
3.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現在的教學要求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都發揮主體作用。教師是教授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主體作用已得到充分的發揮,要下功夫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學習課堂知識,做課堂的主人公,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輸的知識。教師可以適當“放權”,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自主性和自由程度,讓他們拓展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小學階段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順帶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因此,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適當放寬要求,注意幫助學生養成愛數學、主動學數學、科學地學數學的學習習慣,多多鼓勵學生能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動力。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多多鼓勵學生呢?
1.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可能是細微的,但是確實存在,而且代表了學生的努力結果,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這樣才有切入點合適地鼓勵學生學習。
2.結合不同學生性格特點。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性格特點。這些性格特點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同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做的就是結合不同學生的性格優缺點,有側重點地鼓勵和批評他們。
3.對學生的錯誤持寬容態度。作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有錯誤的存在。面對學生犯下的錯誤,教師要持寬容的態度,肯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一起找出犯錯的原因并改正。
給學生安排作業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進一步補充。但是,如何安排作業就是教師值得注意的重點。為了起到鞏固課堂學習的目的,同時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布置的作業量和難度必須適宜,符合學生的學習程度,過多或者過難的作業都會損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起不到輔助學生學習的目的。那么在作業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布置適宜的作業呢?
1.合適的作業數量。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應當每天都給學生布置一定數量的運算作業。這個數量要考慮到學生當天其他科目作業的布置數量和難易程度。如果今天學生學習任務較重,教師可以適當減少作業內容,這樣不會給學生造成太大的負擔,能夠保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相反,如果今天的學習任務比較輕松,教師就可以適當增加作業內容,強化學生練習程度。
2.合適的作業難度。在每天布置的運算作業中,必須考慮到學生現階段掌握的知識程度,不宜出過難、過偏的題目。保證每天的作業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及時復習和檢測,讓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就可以完成地得心應手。這樣才能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
作業的布置和完成,分為學生和教師兩個階段。教師給學生布置下去適宜的作業,學生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完成,教師再進行詳盡的批改與反饋。在批閱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到不同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從而方便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和及時調整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要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可以從課堂教學、作業教學兩大方面下手,豐富課堂教學模式、適當添加游戲元素,站在平等交流的角度、圍繞教學目標與學生進行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多鼓勵學生,給學生布置適宜的作業并進行詳盡的批改和反饋,多管齊下幫助學生提升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