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
(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雨沖鄉雨沖小學,貴州 畢節 551619)
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實質是一種基于網絡工作室微團隊建設的思考研制理論和實踐,最終應該體現在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之中,融入到鮮活的教學、學習生活方式中。當前的網絡教學應用,多用于課前課后,沒有把網絡真正地融入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如何把鄉村網絡技術應用于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是鄉村名師網絡工作室教學應用的關鍵所在。本文是以基于鄉村名師網絡工作室微團隊建設的思考為平臺,進行日常課程教學實踐的一個探索總結。
鄉村名師網絡工作室微團隊建設的思考是網絡課程建設的一個理想平臺,它不要求教師有很高的網絡技術,使教師能夠把注意力放在了課程設計、資源建設、教學設計、和學生互動交流上。能夠很好地實現混合學習,把傳統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協作學習、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統一起來;能夠提供豐富的形式多樣的課程資源,如教師提供的網址、文檔、案例等;能夠提供一個基于任務的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方便收集、整理信息,方便和教師、同學交流;能夠掌握一種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技術方法,不僅能夠課上學習,還能在課后繼續學習;使學生擁有一個終身學習的平臺、空間;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網絡時代的學習、工作、交流能力;能夠很好地實現學習過程評價、形成性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動力,充滿熱情地建設自己的網絡家園;能夠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素養,學會新的讀、寫、算、交流能力,改進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利用網絡工作室進行網絡課程建設與教學,體現了全新的教學理念。
(一)教師資料庫建設。教學資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但以傳統方式建設時,使用起來不很方便,查找資料時費時費力,而在個人工作室中,以個人的信息分類方法,創建一個樹型的文件夾,除了收集所教課程的課程資源,還可以收集本專業相關的資源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其它資源,分門別類地存放,并且能不斷地更新,查找起來也很方便。同時也能方便地為學生提供服務,即,若和某教學課程相關的資源,可以單擊“報送”按鈕,直接鏈接到相關課程的協作組中,成為課程資源。
(二)學生資料庫建設。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資料的收集和建設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一點是網絡學習的一個特征,也是網絡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在傳統教學中是不易實現的。同時學生資源庫也為課后復習、今后使用,提供了資源保證,不失為一個終身學習的工具和平臺。同樣,學生在網絡學習過程中,收集到和某課程相關的資源,也可以“報送”到相關課程協作組中,為自己積累“貢獻”分數(這個分數是課程學習過程性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在實踐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學生上傳的資源的質量審查,教師的工作量較大。
以鄉村名師網絡工作室微團隊建設的思考主要業務為基礎,以專業建設規劃為方向,結合專業特點,優化網絡工作室建設布局和設備配置,規范和加強工作室管理,把網絡工作室建設成為人才培養、技術研究和創新的重要基地。具體來說,在建設過程中堅持以下原則:一是網絡工作室是學生實踐的基地和平臺,工作室條件直接影響著業務的開展,在實訓室建設過程中,要優先滿足業務需求,保障工作室現在及未來的業務能夠順利開展。二是網絡工作室的建設要確保實用,能夠滿足當前的基本要求,同時要充分考慮到技術發展的因素,既要反映當前的成熟技術,又適當反映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即實用性與前瞻性相結合。
中國教師研修網是網絡課程建設的一個理想平臺,它不要求教師有很高的網絡技術,使教師能夠把注意力放在了課程設計、資源建設、教學設計、和學生互動交流上。能夠很好地實現混合學習,把傳統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協作學習、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統一起來;能夠提供豐富的形式多樣的課程資源,如教師提供的網址、文檔、案例等;能夠提供一個基于任務的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方便收集、整理信息,方便和教師、同學交流;能夠掌握一種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技術方法,不僅能夠課上學習,還能在課后繼續學習;使學生擁有一個終身學習的平臺、空間;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網絡時代的學習、工作、交流能力;能夠很好地實現學習過程評價、形成性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動力,充滿熱情地建設自己的網絡家園;能夠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素養,學會新的讀、寫、算、交流能力,改進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利用網絡工作室進行網絡課程建設與教學,體現了全新的教學理念。
通過基于個人網絡工作室的課程教學實踐,筆者體會到,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真正地走進課堂,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只有使現代媒體技術和課堂教學實現無縫的整合,才能真正地體現出技術的優勢,提高教育教學績效;同時,只有課堂教學中的全方位應用,也才實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才能真正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基于個人門戶的網絡空間,能夠在投入較少的情況下,發揮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新教學理念、新技術的運用,把教學改革落實到生動具體的教學生活中去,推進教學改革、學習方式變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總之,通過多年的努力及網絡工作室微團隊建設的思考,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緊緊抓住網絡技術專業的特點,及時的給予投入與支持,建成了網絡工作室。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網絡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工程創新實踐教學基地,對于學生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