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玉丹 劉禹辰
(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區小學,河北 保定 071000)
江澤民總書記曾經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 “核心素養體系”的提出,我國的基礎教育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教育更加著眼于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尤其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主動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是現代人才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小學美術課作為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和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基礎教育階段美術課重在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創新適應社會發展的創造力。小學中年級階段是孩子由單純幼稚走向成熟的階段,也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教師在中年級將“創意”加入美術課堂教學,打造“美術創意課堂”,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提升創意實踐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中年級“美術創意課堂”教學中,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摸索了多種方法。
在《美術課程標準》的四個學習領域中,都分別以不同的方式提到了材料的運用,讓孩子認識各種媒材,學會使用不同的媒材開展學習和創作,從而從這些材料中體會美術創作的意義,達到學習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發展了他們的視覺、知覺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更可以逐步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制作能力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使其成為心靈手巧的人。可見,運用材料教學是美術課開展綜合創作的基礎,在新課程實施后,則更強調了材料在美術教學的運用和創作。
1、細心發現 探尋材料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美術課堂中用到的材料也越來越多。最常用的就是豐富多樣的紙張,除了鉛畫紙,還有彩紙,硬板紙,薄紙,甚至有磨砂紙等,它們價格低廉,安全性好,容易被孩子加工。縱觀傳統和現代美術作品,當然除了紙張作畫,還有剪紙,泥塑、皮影、綜合材料等越來越多突破傳統的作品。其實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不難發現,這些材料都來源于我們生活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自然給了我們豐富的材料,我們就要好好得利用,用它們來為我們的美術教學更好的服務。小到一根絲線、一片樹葉,只要細心去觀察、發現,都能用他們創作出美麗的作品。
2、創新材料 變廢為寶
在提倡低碳生活,打造低碳校園的背景下,指導學生收集隨手可得的、熟悉的廢舊材料。比如各種(玻璃、陶瓷、塑料、金屬等材質的)飲料瓶、化妝品瓶(盒)、洗滌劑瓶、食品罐(盒),各類(紙、塑料、布等材質的)包裝盒等進行創作,賦予這些廢舊材料新的生命,讓他們重新妝點我們的生活,它們的出現更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與創造力。在他們強烈的創作欲中,用廢舊紙盒做的裝飾盆花、用廢舊膠帶做的筆筒、用塑料袋做的吹氣就可以鼓起肚子胖胖魚等,一件件內容新奇、與眾不同的作品便呈現在我們眼前。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指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與大腦皮層中最大的興奮中心產生聯系的。美術教學要想有效果,首先要使學生有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掌握知識和獲得技能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復雜活動。培養學生興趣是推動這種復雜的認識活動的重要動力”。學生一旦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去創作。因此,在“美術創意課堂”實踐中,無論是學生的自主探索,還是對學生的評價,都要把激發學生興趣放在首位。
在《有趣的拓印》一課中,我組織學生到校園中去揀樹葉,觀察書皮,還啟發他們把鞋子脫下,尋找有凹凸感的紋路,學生一下子被脫鞋這一有意思的舉動逗樂了,興致勃勃地觀察鞋底的花紋,我順水推舟地啟發他們用薄紙印鞋底,并進行創意想象,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最終都愉快地進行拓印和想象,一會兒,鞋底印變成了馬兒,一會兒又變成了巨輪,孩子們創作的熱火朝天。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對活躍課堂氣氛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素質教育呼吁師生互動,強調師生互動的重要性,為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藝術創作力,打造良好的師生互動平臺。例如,在教學“未來建筑”時,可播放相關圖片之后,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從建筑的功能、結構、造型等各方面進行創作,打開想象的翅膀。還可以運用實物投影儀或者教學互動軟件,把學生作品立刻展現于課堂,并能實時打分于評價等等。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其中的差異性最終讓教學成果更加具有豐富性與獨特性。教師要運用多元維度評價方式激勵帶動學生的學習,及時發現和挖掘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肯定學生個性化成果,引導學生健康的審美趣味,發揚其藝術個性。教師運用多種美術形式的活動來帶動創作,為學生搭建一個盡情展示、屬于自己的“舞臺”,讓學生們淋漓盡致地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總之,好的美術課堂離不開創意,好的創意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學生的積極參與。隨著美術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面對新的知識與挑戰,我們教師要懷有一顆愛生之心、育人之心,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形成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將其培養成擁有高雅審美趣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