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河北省廊坊市高級技工學校,河北 廊坊 065000)
素質教育內涵十分豐富,從素質教育的定位看,宗旨是提高國民素質,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靈魂是思想道德教育,重點是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素質教育的功能看,素質教育充分考慮人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精神和個性差異,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從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看,素質教育關注“人的發展”,并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價值。就素質教育的根本而言,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素質教育是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著重加強中職生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社會化培養有技能有素質的人才是中職學校的責任。
中職生的整體素質與中職生的生源有著較大的關系,除此外,中職學校的環境也是密不可分。首先,學生法制意識淡薄,遵紀守法教育力度不足。部分中職學生在中學階段的素質就較差,中職生基本是來自中考失意的中考生,他們的學習成績較差,甚至有部分學生在中學時期就經常違反學校規定。對學生接受法制教育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只有少數學生表示多次接受法制教育,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表示每學期都有接受法制教育,但難以人心,影響不深,還有部分學生表示雖接受過法制教育,但不信任,表示對司法機關的辦事公正性存在懷疑;將近一半的學生對中學生守則及學校規章制度一般了解,執行也一般,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表示了解,并能認真執行,五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表示不太受其約束。其次,德育教育方法傳統化、單一化。目前我們中等職業學校相當一部分教師的德育工作還多采用傳統方法,就是責之、禁之、壓之,而導之、引之少,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多以說教為主,方法比較僵化,德育效果也就不明顯,有時只起到了揚湯止沸的作用,不能使學生的道德知識內化和踐行。
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呢?個人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中職生的素質教育。
培養技術型勞動者是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但我們培養的不僅僅是一個只懂技術的人。職業學校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應對他們進行有效的人文素質教育,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教會他們做人之道,使他們真正成為技能與人格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所以,職業學校應改變以往的只注重技能訓練的技術教育,為人文素質教育準確定位,加強職業技術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整合,轉向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也只有這樣,職業學校才可能有發展前景。
目前,許多職業學校師資隊伍的狀況還不能令人滿意,主要是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面不寬廣,人文知識不扎實,綜合素質不高;很多教師較為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相對忽視甚至輕視對學生的人文知識的教育與積累。尤其是青年教師,其中不少人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特定教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存在著思想認識不夠全面、人文素質先天不足的問題。而許多學校?η嗄杲淌Φ難“甕?往也是只重視專業素質和學術成就,相對忽視人文素質方面的要求。要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整體人文素質,充分發揮他們的“言傳身教”作用。
創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日益得到各類學校的重視。環境建設的重點是創造一種獨具特色的人文氛圍,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凈化”,一手抓“創建”。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抵制社會上低級庸俗、消極腐敗的文化制品和思潮的滲透和影響;另一方面從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精神文明,及時更新、增加教學設施和圖書資料,使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陶冶情操、升華精神;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學生主動而廣泛地參與,營造生動而健康的人文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組織和協調能力;鼓勵學生社團的發展,讓學生通過參加社團的活動,鍛煉自我管理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感受人文和科學教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人文教育,要求職業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對網絡的人文教育要熟悉,并能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以免學生進入誤區。
事實證明,學生在服務工作和志愿者活動等社會實踐中可以提高人文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因此,實踐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培養的重要途徑。學校應當鼓勵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充分利用寒暑假,結合專業學習,有計劃地組織學生深入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感受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感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豪邁氣象;組織學生參觀各類博物館、人文景點,參加社會調查等活動,增加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對社會生活的正確全面的認識,以培養人文素質,塑造人文精神。
此外,制度上確認是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學校要用制度把人文素質教育規定下來,按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整體規劃,構建人才素質的評估標準,完善學生人文素質評估內容和評估手段,將學生在參加各種文化社團、文體活動、藝術競賽、演講比賽及人文社科類知識競賽時所取得的成績和表現作為學生人文素質的主要評價依據,比如學校規定每個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完多少人文社科類選修課才能畢業,這就使人文素質教育在制度上有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