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霖
(鄭州西亞斯學院,河南 鄭州 451150)
在現階段,“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極具創新的經濟模式,憑借其巨大的優越性,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其也深刻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的進程。當前,我國的“共享經濟”也呈現出了較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整體上來看,依舊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和不足,制約著它的長遠發展。
1、成本低,創造了更多的商業空間,推動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共享經濟的模式采用了互聯網技術,記錄大數據,對物品的再次利用,這就提高的利用效率,減少了資源浪費。促進更多的個體參入其中,大大提升了市場活力。同時,這也為物聯網高科技人才提供了就業崗位,因為互聯網需要更多的運營、維護、管理等人才。在企業或者公司獲得更大收益的前提下,也會浪費了很多資源,促進傳統經濟模式的轉變,推動新經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2、降低資源消耗,推動向可持續綠色生態型消費模式的轉變。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它的優勢顯而易見,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擴大市場影響力,資源配置優化等等。總的來說,共享經濟模式是新型的經濟模式。很大程度上有了轉變,對成本的節約,資源的高效配置,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1、壟斷問題。一些大型企業和商家為了獲取更過利益,在發展共享經濟時經常會造成壟斷現象。總體來說,存在的弊端是共享經濟存在的雙邊市場的作用構成的。這種效應會不斷的使大型的經濟共享企業獲得源源不斷的用戶,并不斷擴張占有大量的市場,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相比小型的企業共享平臺,它們會缺乏市場力量,從而很難吸引顧客,長此以往,小型平臺要想和大型企業抗衡就更加困難。
2,基層群眾素質問題。部分群眾在參與共享經濟的過程中,承諾與實際不符,嚴重影響平臺的信譽。再者,現在很多公司借用共享經濟的借口,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不僅沒有把閑置資源重新利用,反而造成了更過的社會資源的浪費。
1,交通領域。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交通運輸方式也在不斷地改進更新,出行也越來越方便。以“滴滴出行”為首的共享經濟商業開始在交通領域摸索發展,它憑借出色的地推團隊和執行能力,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分別獲得騰訊和阿里的投資,市場地位得以穩固。共享經濟交通主要提供專車預約、出租車預約、順風車、拼車以及租車這五種用車模式。在交通問題暫時無法根治的當下,共享經濟交通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2,住宿領域。隨著人們生活觀念和消費方式的不斷變化,互聯網電商的日漸成熟,再加上用戶住宿中對于短期租賃的需求越來越大,之前的在外住房條件沒辦法貼合需求者的體驗感,也會使一些新興的行業產生。在線短租的模式是供給者把自己需要短租的房子以圖片、視頻、文字的形式放在短租平臺上,有需求的顧客和擁有者直接網上聯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O2O模式。這種方式不僅使交易更加方便快捷,也進一步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使閑置資源發揮了價值。在需求房子的群體不斷增加,租房客等等APP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緊缺狀況。
3,教育領域。近幾年中,教育共享商業模式中,K12和遠程外教領跑。知識性的分享體驗也慢慢的出現,隨之出現一些付費的軟件。2017年,網上教育共享越來越深入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優質教育資源被共享,比如付費訂閱、付費閱讀、線上講座等。還有名校的講師通過課堂直播的形式進行教育分享。
共享經濟的主要威脅來自于傳統經濟。雖然這些年傳統經濟的發展速度緩慢,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消費群體覺得傳統經濟更加安全有保證。并且在共享經濟發展迅速的壓力下,大型傳統企業開始做一系列的改進。由淺入深各個層次不斷進行改進,促使消費者信任傳統的行業。當然,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當今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網絡聯系密切,網絡技術的弊端也會制約經濟的發展。網絡打開了人們新世界的大門也會有一些不良的影響。再加上互聯網對消息的監管不夠,會導致各種虛假消息的散播。此外,網絡的不安全性會導致數據的泄露。因此,人們在享受共享經濟的同時,也會被這些問題困擾,從而制約共享經濟企業的發展。
1、發展模式問題。我國在共享經濟影響下商業發展模式是非常不健康的病態發展。很多企業在初期都是靠著折扣效應來占領市場。所以大型企業會迅速從價格方面贏得顧客,占領市場,而小型企業則因沒有足夠多的投入資金而占領失敗,極易形成市場壟斷。當企業渡過初期,想要盈利時,取消折扣,但是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大力的折扣和較低的價格,人們就不愿意拿更多錢享受著相同的服務,這就會造成用戶損失。
2、隨意性問題。網絡的隨意性雖然給人們帶來很多的便利,同時也會給企業帶來很多損失。比如網上的訂單可以隨時隨地取消,對消費者不會造成任何損失,但是這種給部分消費者隨意性的感覺會造成時間、人力、物力的浪費。比如,滴滴用戶叫車,但是在司機趕來的路上取消訂單,這不僅浪費了司機的時間,并且會讓司機存在不滿心理,如果企業沒有完善的補償方案,會讓司機的不滿情緒加大,從而離職等。更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犯罪行為,很多犯罪和違法行為都是由于自身的不滿情緒得不到發泄,所以網絡的隨意性給讓企業的管理造成很大的難題。
3、現有法律法規不適應問題。法律的改進與現如今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共享經濟的發展也會收到法律的阻礙。我國的相關法律還處于空白狀態,現有的法律存在很多模糊不清的問題,導致很多由共享經濟引發的相關案件無法得到妥善解決。也正是由于相關法律制度的缺乏,使得共享經濟的發展空間收到制約,影響很多交易的正常開展,這非常不利于共享經濟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
1、抵制同質化的惡性競爭。目前同質化越來也嚴重,缺乏創新,同時也形成了惡性競爭。比如共享單車在剛開始風靡全球時,很多企業開始模仿,從而不僅沒有獲得市場,反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違反了共享經濟的初衷。所以企業應該由自己的競爭優勢,不能盲目跟從。我們可以得知,當不斷有新的創新出現,我們也需要向專業人士請教,更加全面的了解整個經濟發展的流程,同質化的手段對市場產生不良的影響,會在一定程度上濫用更種資源,所以公司要在各個方面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要從創新上占有市場,而不是超低價格和大力宣傳贏得消費者。
2、注重商業本質,提供更好的服務。共享經濟的實質是讓資源效率化,減少成本的輸出。只有本著這一目的,企業才會更好的發展。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良好的服務也是顧客評判一個企業好壞的標準。企業應強化對自身的管理。應從深層次建設公司,認識到文化根基的重要性。有規律地向公司人員潛移默化的感受文化的熏陶,并能夠實用在平時的任務中。有了這樣的做法,公司人員才能夠更有效地滿足消費者群體。加強精細化運營,做好細節,科學設計運營規則,加強企業創新才是共享經濟企業發展的根本。
3、搭建政府信息監管平臺。現階段,我國在共享經濟方面的監管不盡人意。政府應該利用對大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共享經濟的大數據庫,作為搭建統一政府信息的支撐。該平臺應該涉及稅務、保險、交通、工商等各部門,對納稅人的相關訊息可以進行共享,從而促進政府單位營造一個安全穩固的商業環境,促進新興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