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城北中學,湖北 咸寧 437400)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能僅為學生灌輸數學知識,更應該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全面提高學生數學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初中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此時期,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將會對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于人才的需求不斷的變化,而學生的邏輯思維是學習知識和分析問題的基礎。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有效的提高自身素質以及教學能力。教師要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追求自身能力的提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構建現代教學理念。教師要緊跟時代的發展,依據學生的真實需要為學生設計教學,按照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經驗,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激發,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樂于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在為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因此,加強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前提[1]。
數學知識的主要特點是邏輯性很強,這樣的數學知識在學習時會顯得枯燥無趣,難以將學生的興趣有效的激發,無法使學生愿意加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同時,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只能接受教師知識的灌輸,限制自身個性的發展。學生在傳統的數學學習中,會依據教師講授的知識盲目的開展知識的學習,若是學生無法跟上教師講解知識的速度,就會產生對學習的逃避心理,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對數學知識學習的厭倦態度,不愿意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最大程度的調動,使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主動的加入到數學知識的探究活動中,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有效的達成學習任務能夠使學生產生成功的喜悅感[2]。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設計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使學生從淺顯的知識入手,逐漸加深難度,既使學生感受到挑戰,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會由原本被動的接受轉變為主動的探究與發現。教師還可以將數學知識點進行總結,將解題思路向學生呈現,使學生反復思考解題步驟,將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找到,探索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方式。還可以采用對比的方式,幫助學生舉一反三,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通過轉變教學手段,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建立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進而主動的學習更多的知識。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數學素養的發展[3]。
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時,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習本課對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法的探究過程中,一方面引導學生探究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步驟,進而體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通解通法,并通過框圖初步感受程序化的思想。同時又在各個具體步驟中,關注某些細節,向學生提出問題,例如,“變形后的方程應代入哪一個方程才能繼續求解”、“對比先消哪一個未知數使運算更加簡潔”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和小學數學教學相比,初中數學不再是簡單的進行數學計算,更多的是運用抽象思維解決問題。所以,初中數學知識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難度,但是卻也為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機會。小學數學的學習都是簡單的計算,使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維習慣。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改變教學思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教師可以對典型的例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并讓學生加強練習,逐步習慣這樣的思維模式,鞏固思維訓練,讓學生獨立進行思考,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學生獨立思考,才能發現自身思考問題時存在的不足,并有意識進行彌補,促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快速提升。
結論: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一直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難點以及重點,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為將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首先加強自身專業素養,更好的傳授學生知識,轉變傳統的教學手段,改變數學思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