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華
(江西省上猶縣城區幼兒園,江西 上猶 341200)
新媒體時代,我園積極探索,如何將新媒體技術落實在我們的課程之中、管理之中、家園溝通之中,從而多維提升我園教師專業發展。
無論是數字化設備和設施投放的類型、數量,還是幼兒使用它們的時間和適宜環境的控制;無論是數字化課程資源的開發,還是數字化課程內容的篩選,我們始終堅持兒童需求的立場。
網絡資源以及多媒體教學軟件以它強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將聲音、圖像、文字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聲情并茂、圖文結合、為孩子創設了一個生動、形象、直觀、視聽結合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采用信息化技術,運用微博、微信、E-mail、QQ以及幼兒園網站等信息化載體,創新教育模式,改變教育方法,可以使教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把復雜的事物簡化,把時間的過程縮短,把空間的距離變近,把微觀的事物放大,把宏觀的事物縮小。
新媒體技術探索,打破了陳舊的面對面學習,長途跋涉的跨區域交流模式,最大化地激發了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動力、潛力和能力。站在教師的視角,運用數字化時代的理念、技術和資源,可以準確分析教師實施幼兒園保育教育、課程實施和家園溝通過程中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原因,探索通過數字化與教育、課程與家園溝通的深度融合,來達到創造性地解決專業提升、教育教學、家園溝通實踐中的問題,體驗新媒體技術運用帶給教師的成功感、便捷感、自主感,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淡化教師的職業倦怠。
互聯網時代,家長對于幼兒園的管理、教育、課程研究的開放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借助新媒體,讓家長便捷、有效、合理地參與到幼兒園管理、教育、課程研究之中,是我們探索的一大重點。開學初,我們通過微信公眾號,設置“家長心目中的幼兒園”問卷調查,并在后臺進行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新媒體時代,各地幼兒園紛紛建立自己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傳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和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園公眾號在內容、版面等多方面進行了定位和規劃,“園區動態”發布幼兒園開展的活動,“魅力教師”展現教師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專業形象,“活力幼兒”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記錄孩子們的游戲剪影,“靈動課堂”展現幼兒園富有內涵的課程故事……家長和社會各界通過微信公眾號這樣微官網,生動了解了我園的教育動態。
微信公眾號的精彩,不只局限于幼兒園新聞的報道,在一次次真實場景的引領中,孩子們游戲、生活、學習的微小事件,都可以成為公眾號的素材。9月新開園,幼兒的焦慮、哭鬧表情;戶外游戲時,捕捉花叢中的蝴蝶;春季傳染病流行期,幼兒從細小處養成衛生好習慣......只要用課程的眼光去捕捉、放手讓幼兒去經歷,教師們就有寫不完的微信故事,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在數量和質量上得到了有效保障。
現在的幼兒園教師案頭作業較多,日常備課與反思、現察記錄與分析、家園聯系與溝通等都必須要做,而新媒體技術的使用更是對他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進行及時調整,讓一線教師真正享受信息時代的便利。建議各類活動通知、各類教育信息分享可通過微信平臺統一推送,每周推出2-3篇較有質量的微信(或美篇、初頁等)即可,內容和形式不限,寧少毋濫。可針對班級開展的有亮點、有特色的活動進行必要的展示和宣傳,引發家長的關注和分享。至于幼兒日常活動的圖片、視頻,可以不定期上傳到班級網站或QQ群相冊,讓家長隨時查看,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和發展變化,并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也提升了溝通和宣傳的實效,同樣能贏得家長的認可和稱贊。當然,園長還可以為教師學習交流的平臺,或請專業人員進園指導,或讓有特長的教師分享經驗,給大家提出指導性建議,這樣既能有效提高教師運用新媒體工具的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新媒體時代的宣傳工具可隨時隨地記錄幼兒的活動片段,秀出諸多成長的精彩瞬間。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微博、微信、E-mail、QQ以及幼兒園網站等信息化載體,創新教育模式,改變著教育方法。幼兒園全園無線網絡覆蓋,每個班級配置交互式一體機,辦公室每位老師配備一臺辦公電腦。在幼兒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時,老師們采取用手機即時拍照、錄制視頻等技術手段幫助幼兒進行記錄,讓幼兒通過豐富的手機圖片、生動再現的視頻影像,觀察自己在游戲中的真實表現。這種實時、生動、色彩豐富的新媒體記錄方式,使教師、家長直觀的了解了幼兒的學習過程。
新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不僅豐富了家園溝通的手段,更好地滿足了家長知曉信息和及時交流的需求,同時也凸顯了幼兒園創新工作優化服務的新舉措,教師專業發展得到了提升。新媒體技術就是服務,在日常工作中要真正發揮新媒體技術在課程之中、管理之中、家園溝通之中運用的便捷性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幼兒園知名度和美譽度,也讓教師更好地體驗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意義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