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詮增
(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郝莊中學,河北 邢臺 054301)
一直以來語文課堂教學都是圍繞考試來進行,無論是教學的內容還是教學的目的,教學的語言和教學的形式都是為了應試教育而進行,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需要重視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學語言的運用能力以及語言的水平都需要進行提升。
語文教學語言藝術化,是指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的語言,經過藝術加工,達到聲色俱美、物我交融的完美境界。具體指是把構成語言的要素,包括語音、語匯、語法、語調、語氣、語態等諸方面經過藝術加工,使之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語文教師承擔著母語教學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肩負著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大責任,是否擁有藝術化的教學語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
語文學習所面對的文本,相對于日益發展的科技信息,顯得有些枯燥無味,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喪失學習興趣。這時語文教師簡約利落、優美流暢,富有激情、彰顯幽默風趣的語言藝術則成為營造課堂氣氛的重要手段。學生在充滿審美意義的課堂上,學習是主動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思維會非常活躍,求知欲望大大增強。他們一邊欣賞老師的語言,一邊獲取知識。在語言的藝術氛圍中實現了和老師的思想、情感交流,從而將文本的內容理解得更加豐富,學習效率自然會不斷地提高。
心理語言學的研究認為:社會語言范型對學生語言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學生的語言范型就是教師的語言。近幾年來,國內外的一些教育專家,十分重視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這種示范作用。并提出:“要使每一堂課成為語言訓練課。”可見,語文教學作為母語教學所承擔的特殊使命。在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是一個教師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否形成,就要看他的教學語言是否形成風格。尤其是語文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語言來吸引學生。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我們的教師也正因為有了準確完美、幽默風趣的語言,才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我們才能開啟學生情感和智慧的大門,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1.要完成命令式語言向討論式語言的轉變
教師應將課堂主體轉移向學生,可以適當地給予學生一些權力,體現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核心的理念,避免教師主觀意念對學生的干擾甚至強迫,促使學生按照自己的思想進行學習。另外,教師應將發言權同樣轉移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學語言也需要完成命令式語言向討論式語言的轉變,以一種討論的語氣邀請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自愿性、主動性參與交流中,體現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2.要完成批評式語言向鼓勵式的轉變
以往的課堂評價中,教師往往會因學生的成績不佳而進行嚴厲的評價,而新的教育模式,拒絕使用這種評價方式去否定學生。教師不能僅憑成績好壞來評價學生,還應結合學生的優點。在學生進步的時候,教師應給予一定的鼓勵;在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時,教師也應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言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在某種程度上能產生一種感人的力量。教師充滿情感的教學語言不僅能將學生深深吸引,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達到“以情激情”的效果。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依據教材的思想內容,該喜則喜,該怒則怒,該哀則哀,該樂則樂,在教學中盡量使自己的語言帶上情感,說人如見其人,敘事如臨其境,講物栩栩如生,繪景歷歷在目。從而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以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效果。
培根曾說過,“善談者必善幽默”。幽默有一種引起喜悅、帶來歡樂、饒有風趣而寓意深刻的特性。語文教學適時地加入一些幽默的語言,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調味劑”,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緩沖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含蓄幽默的語文教學語言是耐人尋味的,它能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想像力,去豐富和補充語文教學內容。它有如宜人的春風,拂得學生心智激蕩,樂得學生學而不倦。例如在教《拿來主義》時,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想教育時,可幽默地啟發:“同學們,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各種文化相繼出現,香花和毒草混雜,怎樣對待古今中外的文化呢?放亮自己的眼光,實行拿來主義吧。但各位應頭腦要清醒,嗅覺要靈敏,鴉片也有香味,別把鴉片和姨太太都拿來了!”在教師幽默語言的熏陶下,學生不僅能以輕松歡快的情緒學習知識,而且在笑聲中得到啟迪,領悟其中蘊含的睿智和哲理,從而激起自身的幽默細胞,打開思維和創造的大門,奇想迭出,靈悟頓開。
總之,優化課堂語言,給教學帶來很大的吸引力,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者知識的奧秘,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熟練掌握了語文的課堂語言藝術,才能運用自如,深入淺出地給學生傳授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和語文能力,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