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凌海市委黨校,遼寧 凌海 121200)
“大數據”這個概念第一次被提及是在1980年《第三次浪潮》中,作者將大數據稱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在當時這就是對于大數據最開始的理解。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大數據這個概念也有了新的認識。在面對海量的信息資產時就可以使用大數據這種新型的處理模式,大數據具有更加高效準確的處理能力。與傳統的數據相比較大數據不在局限在數據以及算法本身,而是對數據進行核心的發掘,找尋出隱藏在數據背后的真正的價值。所以大數據的發展會很大程度上的影響突破人們的經濟以及決策模式。
大數據不僅可以對信息進行深一步的處理,同時它還可以迅速的獲得信息,在各種各樣的大型數據之中找尋到有價值的信息。我們可以將其與傳統的數據進行下比較可以更直觀的發現其優勢:(1)數據的種類很多,如結構化數據企業的ERP系統、電子郵件這種半結構化的數據、還可以對視頻以及圖片這種非結構化的數據進行分析存儲;(2)與傳統數據相比容量十分龐大,個人計算機的容量一般為TB量級,而大公司的數據容量一般可達到EP量級;(3)運行數據時的高速性,從日常使用的軟件應用上我們就能夠發現,社交軟件無時無刻不再產生著新的數據,大數據就可以將其快速處理好;(4)大數據的價值密度低,由于現在科技發展的很好,人們對數據的使用量也逐漸增大,這就導致了數據越多然而越不值錢。大數據卻具有增值效應,通過對原有的數據進行分析就能發現更深處有價值的信息,所以大數據本身就是將傳統的數據增值。
大數據作為新時代的產物,我國起步較晚,進入公共管理領域更晚,我國的公共管理部門對于大數據缺乏足夠的意識,還是沿用傳統的統計思維,收集數據的能力較差,數據不夠開放,數據量較小。西方國家很早就開始建設透明政府,公眾對于公共管理的數據了解途徑和方式較多,但是我國政府缺乏統一的規劃,不能真正實現透明政府,在公共管理領域不能很好的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很多部門的信息不共享,形成“信息孤島”,使得公眾的辦事的環節和時間大大增多。
我國政府的公共管理理念和方式不能很好的適應大數據是時代的要求,不能跟上大數據時代的腳步。很多政府和基層的領導仍然是傳統的思維和理念,運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對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大數據的優勢體現不出來,缺乏數字管理的意識和習慣。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信息數據呈幾何式增長,保密數據和隱私數據也在不斷增長,國家的軍事機密、個人的隱私等信息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在各個公共領域,公民的各種隱私信息對于國家來說都是透明的,某些公共管理人員可以接觸到第一手的隱私數據,使得政治立場不堅定的人容易被巨大的誘惑所迷惑,公眾的隱私數據和國家的軍事機密在不同程度的被泄露出去,信息安全已經引起了各個國家的重視。
政府作為原始信息的最大采集者,公眾需要無償被迫的向政府提供大量的信息,使得各級政府要樹立大數據思維意識。各級政府的公共管理部門要主動實現數據的數字化,建立信息收集渠道,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服務效率,堅持用數據說話。建立科學統一的規劃標準,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各級政府各個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提高公共管理部門的數據處理效率。
公共管理數據分析人才的素質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家公共管理工作的效率,國家政策實施的可行性,政府各級領導要轉變觀念,從國家和公民需求出發,建立一支優秀的公共管理數據分析人才隊伍。公共管理數據分析人才在知識結構方面需要具有心理學、社會學、統計學、管理學和信息學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在引進專業人才的同時,要注意及時定期的對在崗的公共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公共管理數據分析人員在具備專業素質的同時提高各方面的素養。建立科學的再學習和評價機制,督促公共管理數據分析人員積極的進行自我素質的提升,全面提高公共管理數據分析人員的素質。
政府要利用強大的社會優勢,建立安全的信息服務體系。首先,對于公共管理數據平臺的信息要設立不同的權限,也要對不同類型的數據制定不同標準的開放力度,使得公共管理部門在公開數據的同時不威脅到國家和公民的隱私。其次,政府各級要設立數據的安全審查監督制度,在數據公開之前,需要專業的人員對數據進行鑒定是否可以公開,政府要對這些專業的人員的能力和資質進行安全監督,一旦發現危害國家安全和公民信息安全的行為,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給公共管理部門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公共管理人員要樹立大數據思維意識,轉變觀念,積極的對公共管理工作進行創新,加強公共管理大數據平臺的信息安全建設,保障國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推動國家公共管理數據化和透明化,促進公共管理領域的創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