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鳳
(駐馬店市驛城區胡廟鄉胡廟小學,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課堂評價是任課教師在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高授課教師教育教學所實施,對學生學習和結果的一種主客觀的評價。其中包含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所收集的所有的相關信息,以及教師收集、處理解釋這些信息所使用的各種技術手段和途徑。課堂評價一般用來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內容掌握情況和學習進度。這種評價方式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緊緊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課堂評價是任課教師在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高授課教師教育教學所實施,對學生學習和結果的一種主客觀的評價。其中包含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所收集的所有的相關信息,以及教師收集、處理解釋這些信息所使用的各種技術手段和途徑。課堂評價一般用來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內容掌握情況和學習進度。這種評價方式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緊緊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通過科學的調查研究發現,教師的課堂評價觀念認識有限,大多數教師想當然地認為課堂評價僅僅就是為了了解近期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的考試或者說對知識理論學習的測驗進行的過程性評價。課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近期知識的掌握程度劃分等級。通過課堂中的這種小測驗能夠快速了解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查缺補漏。這雖然能夠很好地掌握每位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運用程度,及時準確地收集到學習效果方面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課堂評價的原始意義。
首先,似是而非的評價問題。一些教師認為課堂評價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價只能對學生“說好話”。其次,只論對錯的課堂評價也是普遍。一些教師的課堂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關注“對”與“錯”的評判。最后,也存在泛泛而談的課堂評價。課堂評價只停留在群體性評價層面,讓人覺得“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大多數教師還是使用教師課堂提問,學生回答,然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這種評價方式結構單一、缺乏科學性,沒有涉及教師綜合評價、學生自評以及學生互評等評價方式,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學生既是課堂評價的主體又是學習的主體,所以課堂評價可以是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也可以是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數學教學的課堂評價不僅僅只是單純地關注學生這一節課知識學習成果,更應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但從調查得知,授課教師對知識的評價在整個課堂中占有80%的比例,對學生的課堂評價還停留在做題的正確率上面,對其他方面,如學習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方面僅占20%。總而言之,課堂評價重結果、重成績,太過片面化,導致教師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有個人偏見,缺少鼓勵和耐心。
1.教師的自我反思。教學評價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大多數一致,都是通過提升教學質量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不同的課堂教學中,評價目標的指向性也存在著差異。除此之外,在衡量教學中的基礎性目標和能力性目標的主次關系時也有所爭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的知識積累、能力發展等方面進行評價時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因此顯得教學評價無章法可循。教學評價機制的完善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讓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更加規范、完善、嚴謹,教師就必須認真反思當前的評價機制,并且做出相應的整改,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教師的重建方案。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批評或者表揚,而在于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形成改進計劃,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從自我評價中找到不足之處,依據這些不足之處去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然后結合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對教學方案進行重建,通過不斷地重建方案來鞏固自身的教學基礎,提高對教材的把握度,融入自己的智慧,發揮自身的長處。當評價機制出現不合理的評價標準時,教師要及時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更新改進,以保證教學評價的公正合理性,保持課堂的生動活躍,保持教學的循序漸進,使教學質量得到穩步的提高。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的標準很簡單,也很粗暴,那就是純粹性的對與不對。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能夠順利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能夠在測驗中取得理想的成績,那就是優秀,就是良好;反之,那就是差。這種評價標準盡管比較客觀,但是卻并不合理。諸如那些學習態度良好,但是學習效果不佳的學生勢必會被給予差的評價,勢必會極大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的學習情緒陷入低谷。因此,對評價標準進行科學規范就格外重要了。譬如,在學習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方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將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作為評價的標準,同時還要對學生能否通過剪切和拼接、平移和割補的方法來獲得平行四邊形計算方法進行評價,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提出更加具有創意的觀點和看法進行評價。這樣實現了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合理性,學生也能夠從評價中獲得更大的奮進動力,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
課堂評價的主體應是多元化的,課堂評價可以師生互評、生生互評,還可以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因此,針對上面提到的口算教學中存在的評價問題,教師需要意識到口算教學絕不能只是對一對答案。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作業資源,發現學生的認知短板,課堂評價可先采用小組合作相互評價的方式,小組學生相互論結果、找錯因、說思路、談收獲。教師再根據學情引導辨析,做到明算理、會算法、建模型。這種賦予課堂學習任務的課堂評價,能讓學生經歷數學問題的思考過程,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評價主體要多元性,評價內容也應全面性。在課堂上,課堂評價不僅是明顯的知識技能評價,還需要那些深層的評價,諸如教學目標所需達成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思想方法及情感態度方面的評價等。例如,在“圓的周長”專題復習中,教師須全面評價班級學生,甲組A學生:“你這次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思路很清晰。”乙組B學生:“你沒有考慮最后實際應用問題,下次需要好好審題呀!”丁組D學生:“如果在同學合作中,你要充分發揮你的作用就更好了。”另外,課堂評價方式可以多樣化。除了語言評價外,眼神評價、肢體評價等無聲的評價方式在特定時候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師一邊講課,一邊進行眼神或手勢提醒,還可以很自然地走到這位學生的旁邊,用手輕輕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示意他應該專注于課堂學習活動。這種行為評價無聲勝有聲,同樣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一劑良方”。
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應當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差異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貫徹落實教學改革的理念。每一個小學生都是一個個體,一個個個體構成了多個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的評價中,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技能掌握程度、學習方法掌握程度等進行評價,尤其要重視學生的情感變化、態度變化以及三觀思維的變化,對學生的思維狀態、感情狀態等進行關注,并且列為評價標準之一。學生的行為可以直接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對學生行為的評價也是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內容之一。比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少小學教師覺得教書難,因為面對的是一群稚氣未脫的孩子,教書方法太死板,孩子上課容易走神;太活躍,課堂紀律又難以管教,很多教師拿這些學生毫無辦法。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激起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教師必須要建構對學生行為的評價機制。通過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等新時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式,將學生所畏懼的難題一一化解,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正惡習,跟上教師的節奏,與教師共同完成課堂教學。
教師應用正確的評價策略,能進一步增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學習自信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合理利用科學評價來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激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課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