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萬玲
(貴州省正安縣第二中學,貴州 正安 563401)
在新課程背景下,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探究的動機和行為,而且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使得實驗教學仍然是中學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實驗教學的現狀難以令人滿意。化學課堂演示實驗本身具有現象新穎、豐富多彩的特點。這就使得許多學生處于僅僅看熱鬧的地位,常呈現一種無序的興奮狀態,不能很好地將實驗現象和課堂內容聯系起來。因此在演示實驗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演示實驗的目的和重點觀察對象,促使學生通過演示實驗不斷鍛煉提高自我觀察、自我思考、自我獲得進步的知識與技能,并不斷掌握科學的觀念、方法及實驗創新的原則、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強化規范、注重過程和方法。通過我們的思考,也覺得提高化學演示實驗教學效果,可以從重視如下幾方面開始。
長期以來,我們重視知識的填鴨式傳授而忽視了對能力培養;注重知識的結果,往往淡化甚至不管知識獲得的過程。由于高考指揮棒的作用,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太急于看到知識傳授的結果,因此,很多教師用“高效益”的方式將實驗的結果得出的規律告訴學生。然后把大量的時間用于反復通過習題訓練理解、掌握規律,但這樣做恰恰是本末倒置的。對于學生還不是很理解的規律,即使是通過大量的習題反復演練,其知識的遷移能力仍是比較薄弱的,一旦出現新的情境,許多學生將束手無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將來生存和發展所要的知識、方法、技能,提高學習能力、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并具有健全的人格。而化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自然科學,任何原理的得出均必須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在化學教學中,如果學生不了解知識是怎樣獲得的,不能夠以某種方式體驗或參加科學發現的過程,就不可能使學生充分了解所學知識的全貌。化學實驗教學就是學生體驗和參加科學發現并獲得化學知識和化學思維以及化學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于是,我們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才能取得好效果。
教師要堅持嚴謹治學,在教學過程中規范使用化學語言或符號、規范板書,在教學常規中使用規范動作,讓學生從我們的教學中學習到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研究所需的正確的科研態度。例如:鋁熱反應前先做好桌面的保護或演示如氯氣等有毒氣體的性質實驗后將多余氣體及時用堿液吸收等,雖是都是小事,但能給學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如,在講”銨離子的檢驗”時,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銨和硫酸銨分別與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的實驗,然后總結得出檢驗銨離子的一般方法。為此在開始演示實驗之前,要突出強調銨鹽能跟堿起反應放出氨氣。實驗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觀察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接近裝有銨鹽與氫氧化鈉混合液的試管口時,試紙顏色的變化,能聞到什么氣味,然后由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或結果來回答,并由教師加以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像這樣通過演示實驗來進行新知識的教學,就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和說服力,使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所獲得的新知識。對于課本的每一個實驗都要弄清原理、相關的儀器裝置,注重操作細節,對于每個實驗,都要做到: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 如果不這樣做,會引起什么后果?還能怎么做?對實驗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學方程式和重要實驗現象均應做到熟練。盡可能讓學生重做一些重點實驗,例如酸堿中和滴定等,感受實驗細節,加深體驗。
在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發現實驗中的變化,對實驗的每個步驟、現象都進行詳細記錄,實驗結束之后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形式分析實驗的結果和原因。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實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舉例說明這種現象,通過引導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不斷形成邏輯思維,通過嚴謹的推理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形成探索的品質,對于未來的高等教育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檢驗化學科學知識真理性的標準;是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經驗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媒體和手段,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以實驗為基礎展開化學教學已成為所有化學教學工作者的共識。那么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使化學實驗教學更切合教學改革的潮流、適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需求呢?只有對化學實驗進行不斷改進和創新,化學實驗才會充滿生命和活力、保持其在化學教學中的獨特魅力。在現行的高中化學教材中的一些實驗設計并不很完善,這就需要我們去改進。
做實驗本身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時也會失敗或出現一些意外的現象,而這樣的失敗往往蘊含著意想不到的教育價值,我們應該和學生共同剖析實驗失敗的原因,提升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例如:在進行淀粉水解產物的檢驗時,由于加入的NaOH溶液的量不足,結果用銀鏡實驗檢驗未能得出明顯的現象,導致實驗失敗。課堂上我沒有簡單地立刻重做實驗,而是和學生共同分析討論實驗失敗的原因。學生們積極性很高,最終將原因找出來了。通過這次經歷,學生們對在進行淀粉水解產物的檢驗時,一定要加入足量NaOH溶液調節溶液酸堿性這一步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演示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中,起到實驗設計教學,對學生進行化學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互協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多媒體”實驗室”中讓學生在實驗室中暢游,發揮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確良化學世界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