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英
(河北省威縣實驗中學,河北 威縣 054700)
擁有好的口才、善于表達、長于交際,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初中學生在口語表達方面欠缺口語訓練應該貫穿整個初中語文教學當中。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大量的詞匯量,但是許多學生往往是寫作文時語句通順、表達比較清楚,而在正規場合用口語表達時卻吞吞吐吐、詞不達意,不能完整順暢的說出自己的意思。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的讀寫能力都比較重視,而對學生聽和說的能力卻不夠重視。實踐證明,學生良好的聽、說能力,對提高學生的思維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扎實的語文功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筆者通過實踐總結幾點口語訓練途徑如下;
“羅森塔爾效應”體現了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高期望值能促進教育對象潛力的發揮。徜若教師能在語言上溫和地鼓勵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愛心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就能營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這種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反饋教學信息。隨著中學生成人感的產生,會漸漸產生一種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需要,他們希望擺脫來自各方面的某些束縛,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與成人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理解、認可、尊重、信任這些需要如果得到滿足,會使他們從矛盾沖突中解脫出來。針對這種心理,教師應千方百計使其能自由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充分表白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使其潛在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都能盡情地釋放和展示。要在口語訓練中肯定他們獨立的審美情趣,理解他們有失“偏頗”的人生感悟,贊許他們不加掩飾的真情告白;用愛心喚醒他們說的意識,用熱情鼓舞他們說的需要。愛是教育的源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充滿民主平等、具有良好心理氣氛的教育佳境,勝過任何教育技能。贏得學生無異于贏得了教育。
口語訓練可以使靜態的書本知識內化到動態的思維活中。抓住教學環節實施說話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說話時思維的深刻性和獨特性。把說話訓練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既可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的理解,使學生思維趨于敏捷和條理,更能培養和提高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表現欲,希望把思維成果呈獻出來得到大家的賞識。在口語訓練中,教師應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最大程度的調動其思維時刻處于積極的狀態,激發思維熱情,引起思維共振。還要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敢暢所欲言。思維始于問題,問題決定思維的方向、內容、廣度和深度。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缺乏思維的批判精神,不敢大聲說話,更不敢大膽質疑。因此,我們鼓勵學生陳說自己的思維成果。當然,在我們少數民族地區還存在一個嚴重缺陷,就是大多數學生不會用普通話思維,而習慣用方言思維,在口語交際中易出現語言障礙,這種現狀非改不可。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離開了思維的語言是混沌的。說話訓練中注意培養多層次、多元化的立體思維,形成思維的敏捷性,加強應變能力。說話實際上是一種快速的創造,要充分開發學生的思維語言,才能使其個性在交際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課外不僅指校內,還同時指家庭和社會。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是從咿呀學語開始,而且入學后,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也遠遠不限于語文課內,它同時存在于校內、家庭、社會中。因此可見,要提高學生說話能力,大有潛力可挖。我們不僅要抓課內訓練,且要不失時機,還要在課外積極引導,有計劃的經常的開展練口活動。①朗讀。讀書讀書,關鍵還是要讀。古人云:“口詠其言,心惟其義”。古人提倡的誦讀,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母語教學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應從朗讀訓練入手。每日一首古詩,讀拼音小報,讀繞口令,跟錄音機讀課文,建立學生輪流讀報制度,朗讀中外名著,朗讀時盡量“美讀”,該激昂時就激昂,該委婉時就要委婉,該憤怒時就憤怒,該憂傷時就憂傷。教育心理學者認為:“朗讀是一種感知能力。”堅持朗讀,可改變學生羞于說話的現狀,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清高感知能力。②敘述。敘述包括講故事、講清某一件事、向父母介紹學校的一項活動、介紹自己或別人的某一經歷、復述某則短文等。即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把事情經過講清楚。
“善于說”可以認為是學生口語能力經過“敢于說、樂于說、勤于說”這樣長期的訓練后所達到的預期目標。具體地說就是學生能夠緊扣話題或內容,準確、清晰、有條理、有一定深度地進行表述。表現在敘事狀物比較生動傳神,說明對象簡明清楚,表述觀點能聯系實際闡明道理。為使學生善于說,教師的指導務必循序漸進,按照不同階段的要求并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由易到難,按部就班,逐步推進。如話題的選擇由課內到課外,由家庭到社會;內容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方式的運用由敘述、說明、議論的單一到綜合;時間由短到長。從而使學生不斷提高說話的準確性、嚴密性和條理性,實現思維能力與語言能力的共同發展,最終使學生臻于善說之境。
總之,21世紀是一個高信息化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更加廣泛,交流更加頻繁,這就要求每一位求發展的社會成員都必須具備良好的交際能力。因此加強口語訓練,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每位語文老師責無旁貸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