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濤1 汪華辰2
(1.大連海洋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2.大連海洋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我國的剪紙動畫以獨特的藝術造型語言和意蘊豐富的民族特色,獨立于世界動畫之林,豐富了動畫的表現形式。剪紙動畫從誕生到今天,因為繁瑣的工藝始終沒能成為動畫藝術的主流形式,但正因為如此,它才具有其他動畫形式難以比擬與超越的魅力。
剪紙動畫是融合皮影戲、民間剪紙、動畫等藝術之所長而發展起來的一種美術片樣式。它植根于民間文化之中,在造型方面吸收和借鑒了剪紙藝術的許多特點,因此與剪紙相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左漢中先生著的《中國民間美術造型》,論敘了民間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探討了傳統藝術的造型方式和審美角度,這類著作對剪紙藝術的本質有較深的發掘。相對而言,國內有關剪紙的理論研究已經較為深入,而對剪紙動畫領域研究相對缺乏,已經發表的研究如任龍泉的《中國剪紙動畫芻議》等,僅局限于動畫作品年代風格的分析,沒能夠在剪紙藝術的理論研究成果上,從剪紙動畫的審美、造型、工藝、文化內涵、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等多個角度來進行深入研究。關于剪紙動畫的藝術特色在動畫史論以及少量文獻中略有提及,但是,從更深層的創作思維及中西方剪紙動畫對比等方面來分析的文章并不多。
國外的剪紙動畫不像中國剪紙動畫那樣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與傳統題材表現。歐洲剪紙動畫的造型細膩繁復,主要借助紙為媒介,同時嘗試結合蠟與沙等其他材料,制作光影藝術風格濃烈的動畫作品。所以這種藝術形式不嚴格定義為剪紙動畫,而被稱為實驗動畫更為準確。
關于西方實驗動畫理的論探索目前有一些研究成果,如中國傳媒大學薛燕平老師的著作《非主流動畫》,介紹了大量西方實驗動畫的作家和作品,為后來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關于剪紙動畫在其中只是以個別藝術家作品的形式略有提及。另外,導演路琳撰寫的《傳承與創新:中國和歐洲藝術動畫片的比較分析》一文,對比了中西方藝術動畫領域,以創新為主線提出中國動畫應在題材、技術和表現形式方面更加注重民族性的精神內涵。但遺憾的是在整篇論文中,只是略微分析了首部剪紙動畫的藝術特色,并沒有給予更多的介紹和研究。
目前國內雖然有很多高校開設了動畫相關專業,但是尚未能發展出創新型的動畫形式語言。通過對傳統剪紙動畫藝術風格的分析,我們了解到要發掘新時代民族動畫原創之路,就要勇于嘗試動畫的新形式,從藝術價值和創新性等方面去思考。通過研究不同剪紙風格對剪紙藝術形態變化的影響,來探索地方特色的剪紙藝術在剪紙動畫這種實驗影像中的應用價值和創作啟示。
遼寧省滿族民間剪紙藝術以滿族人的原始民俗、祭拜先祖、繁衍后代為表現內容的剪紙藝術,既具有豐富的薩滿文化底蘊,也是研究藝術表現形式的重要素材。既具有豐富的薩滿文化底蘊,也是研究藝術表現形式的重要素材。因此依托本土民間剪紙藝術來發掘剪紙動畫的一些新形式不失為一種好的開端。
對剪紙動畫這種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動畫形式展開研究,既可以對照國外同類形式動畫作品,比較二者在民族、文化、表現形式、造型語言上的區別,也可以探尋剪紙動畫藝術家與其代表作品的創作思維及藝術特性。
目前剪紙動畫藝術研究缺乏在理論上的積淀,導致我們在進行相關研究時很難在動畫史、美學等方面找到完善、具體的論據,但是剪紙動畫是附著在影視學這個傳統學科基礎上,同時又帶有繪畫和剪紙特點的藝術形式,一方面,我們可以從視聽語言的角度去完善傳統剪紙動畫的不足。另一方面,通過研究國外剪紙動畫的創作思維和表現形式,對比我國剪紙動畫發展的不同階段,尋找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將作品的藝術性和民族性緊密結合,同樣可以明確未來中國動畫的創作方向。相對于剪紙動畫來說,傳統的水墨動畫、木偶動畫都可以利用剪紙動畫的這些創新方法去挖掘新形式、新語言。
當前對剪紙動畫藝術理論的相關研究還停留在比較簡單的資料收集、風格探索階段。同時,國內教育對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剪紙動畫的研究不充分,仍舊處于商業動畫的學習過程。由于目前動畫行業對應用技術的盲目追捧,缺少對傳統藝術及應用的理論研究,導致傳統藝術瀕臨消失,而凝結在其中的文化價值,也鮮有被新時代藝術家發現,如果相關的理論研究能有所建樹,必定能促進傳統文化與動畫藝術的融合,為我國動畫藝術的發展探索出更多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