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賓縣文化館,黑龍江 賓縣 150400)
中國的意象油畫更多的是帶有一種民族化、本土化的風味,它已經融入了濃厚的中國文化精神,更有許多油畫家在他們的油畫作品中表現出明顯的意象化傾向,與民族文化一脈相承,展現出一種民族審美意識。它的內在核心是中國的東方文化精神,外在形式上則具備了西方繪畫藝術的一些形式語言。兩者關系既有不同又有密切的聯系。意象油畫屬于民族畫派的一種,油畫中的服飾元素展示的是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面,畫家的意象油畫展現了濃厚的民族當地特色文化特性和民俗日常風貌。
意象油畫是中國傳統哲學、美學精神通過油畫這一藝術語言創造再現的表現。它不單是主觀的精神感受,同時包含了對物象進行高度藝術提煉的表現。意象油畫鮮明的地表達了意象和油畫東西交融的特點。中國意象油畫是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生成并迅速發展的,它呈現的是中國文化精神影響下的中國本土藝術風貌,以中國意象美學觀念融于油畫藝術的創作中去,以寫意的表現手法追求形象上的似與不似之間,彰顯的是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意象油畫,本身就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油畫、國畫以及其他樣式的繪畫,已經很快地進入了國際藝術視野并且十分活躍。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學者、藝術家正在探討和思考中國油畫在自己發展進程中的民族化、本土化問題,并力求在理論上有所建樹。意象油畫命題的探討便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
中國意象油畫區別于西方油畫藝術的最大特征是它內在所蘊含的文化精神,是一種與自然處宇宙相通相融的“天人合一”宇宙觀,是中國人特有的東方文化精神,在中國意象油畫作品中透現和凸顯出中國人的文化觀念和審美取向。許多意象油畫家對本土服飾文化進行不斷的發掘和整理,并且絕大多數意象油畫畫家都很致力于民族服飾題材的繪畫,在表現民族服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在藝術性上達到了一定的藝術高度。如本杰明的油畫《吐魯番姑娘》,油畫中的吐魯番姑娘穿著典型的民族服飾,那種眼神,那種獨特的氣質,淳樸的模樣,體現出了天真真誠的感受,都是由服飾帶入的,觀眾通過這種服飾視角,在形態上進行模仿,但是模仿的作用是通過借助外物的形態特征來表達抒發內在的人的情感,這就是意象油畫的根本所在。
民族服飾“有意味的形式”之美。從藝術視域下來看,少數民族的服飾也是飽含形式之美的藝術品。克萊夫·貝爾認為:“線、色的組合,所呈現出的藝術形式,也即是所謂的意味形式。”如果從形式美視角下來分析少數民族服飾,其色彩、圖案、搭配方式、紋樣的描繪等,是典型的形式美。民族服飾的整體和諧美。實際上,作為藝術和文化共同載體的民族服飾,所體現的并不是任何一方面的美學價值。英國畫家荷加斯曾在《美的分析》中指出:藝術之美在于形式之美。但狄德羅卻認為,現實與歷史在審美中具有同樣的意義。因此,我們欣賞的是歷史文化與藝術形式所蘊含的整體和諧美。
中國意象油畫并非只是一個簡單的藝術風格,它是油畫傳入中國后在中國的客觀發展。它是油畫藝術在中國本土文化下生成的,體現中國民族文化特質的繪畫藝術。它不是簡單地將中西繪畫藝術混亂雜交,而是油畫藝術在中國的一種特殊發展。它的內在核心是中國的東方文化精神,外在形式上則具備了西方繪畫藝術的一些形式語言。其具有既不同于中國畫又有異于西方油畫的獨特審美特征。同時,它又與兩者保持著內在的密切的聯系。中國油畫的發展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面對繪畫的這一發展趨勢,就要求我們在藝術創作時要善于吸收和利用優秀的民族藝術傳統;重視各地區、各民族以及各種特色傳統藝術形式。然而,藝術創作需要打破我們在文化和學術領域中既有的傳統束縛,實現藝術創作這一創造性、民族性特征。總之,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總之,民族服飾在意向油畫中的應用是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生成并迅速發展的,它呈現的是中國文化精神影響下的中國本土藝術風貌,以中國意象美學觀念融于油畫藝術的創作中去,講究得意寫形、澄懷味像,重意境的發生和詩意的傳達,以寫意、的表現手法追求形象上的似與不似之間,彰顯中國文化精神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