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商丘市豫劇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戲曲作為我國的國粹,在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戲曲的這種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也常常讓外國人聽得贊不絕口。它體現的不僅僅是一部部戲曲中講述的各種蕩氣回腸、悲歡離合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更是它的精神內涵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及其中蘊含的我國古老的中華文明的沉淀。演員的角色創造并非是單純的用語言和肢體行為去表現角色,藝術創作的一個基本過程是從認識開始,然后再到構思,最后進行表現。表演藝術是對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的綜合性藝術,演員是實實在在的人,所要表現的藝術形象也是社會化的人。藝術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演員的生活經驗不可能與所扮演的藝術角色完全相同,因而就需要演員的“二次創作”,深入文本,對角色進行揣摩,以便更形象的體現角色。藝術表演需要演員自身的經驗,同時也要求演員忘卻自我,從而才能準確地把握自身與角色之間的關系,創造出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
想要塑造出更加完美的角色,第一個要求就是表演者要正確且準確的把握角色的特征,并且如何將人物的特征合適的表現出來讓觀眾接受也是一門藝術,需要表演者準確的推敲。關于人物角色特征的分析、把握和表演,不同的戲曲演員有不同的見解和呈現,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對人物角色進行分析和把握時,戲曲演員一定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人物具體對待,切忌盲目的主觀臆斷,如類型化、簡單化和概念化。戲劇中人物角色的個性特征與很多因素有關,除了戲劇固定時代和歷史背景因素之外,社會文化與生活習慣等因素也對人物角色個性特征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些因素作用于具體的人物的成長經歷,使其產生一定的心理和身心變化,逐漸形成一定個性的個性特征。戲曲要想將人物想象塑造得真實豐滿,除了自身的表演技巧,過硬的戲曲表演功底也很重要。所以,想要準確的分析出表演角色的性格特征、行事作風都需要下苦功夫,仔細的研磨推敲,一個成功的表演者可以從一個眼神甚至是指尖的一個動作來達到表演出戲曲角色的特征的目的。
形象思維是表演藝術領域中演員的一種獨特的創造方法。演員應該熱愛幻想并且善于幻想,這是最重要的創作能力之一,離開想象就不可能有創作。可以這樣說:缺乏情感的人,不適合搞表演藝術,沒有形象思維的人,肯定當不了演員,也沒法搞任何一種藝術的創造。因為只有靠想象或幻想的引誘力,才能夠激起活生生的創作意向,激起那些來自心靈隱秘深處的活生生的演員激情。演員可以借助內心視覺在想象中看到各種各樣的視覺形象、生物、人臉及其外觀、風景、事物的物質世界、物件、用具、陳設等等,進一步可以用內心聽覺聽到各種各樣的音響、旋律、聲音、語調等。可以去感覺由我們的感受記憶(激情記憶)暗示的各種各樣的情感等等。
戲曲從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遨游至今,經歷了千百年的洗禮,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表演模式,在表演的方方面面中也都有著比較嚴格且系統的規定,這就要求表演者在表演中要按照傳下來的傳統來進行演繹。講究程式是戲曲表演的一個重要特征,戲曲程式既是戲曲表演藝術家的表演經驗總結,也是戲曲生活藝術化的結晶。戲曲程式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是在發展中不斷充實和提煉的。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文化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人們的各種觀念也與往日有著很大的差別,所以,戲曲的表演也需要符合如今的觀念,這就要求表演者能夠在有限的發揮范圍內合理的發揮,這樣不僅能夠讓更多的人接受戲曲文化,同時還能有助于表演者對戲曲角色的塑造。因此,戲曲演員在表演中要在深刻領悟和遵循程式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人物角色特征進行藝術提煉、創新和升華,以便塑造出更完美的人物形象。當然,對戲曲進行藝術創新要有本有度,需得到觀眾的理解和認可,賣弄技巧、夸大與夸張、生吞活剝的摹仿都是不可取的。塑造好人物要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動作起源于心靈。演員要按照角色的心理邏輯完成他的行動。行動是指人物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形體和語言的手段。而形體和語言的手段是受其心理支配的。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知其心。演員要有真實的信念。也就是我在想象中開始存在,生存于劇本生活中。在具體表演中,要切記表演動作的三要素,即:此時此刻你在做什么(內容),為什么做(目的),怎么做(過程要求有邏輯性,符合規定情境)。要正確地把握全劇的節奏脈絡、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行為邏輯,在行動中有的放失,準確地把握表演的節奏、速度、力度。不但形似,更要神似。
總之,做演員必須要真誠面對事業,真誠面對自己。不僅要勤于學習,苦練基本功,還要善于觀察、思考,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大量積累素材和生活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記憶表象力、聯想力、想象力,在認真分析劇本的基礎上,將自己置身于劇本的規定情境中,以喚起對某種生活的類似聯想,喚起演員真摯的體驗,從而摸準人物在一定規定情境中的自我感覺,最后用準確的行動來表現人物。戲曲表演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戲曲表演都是不可缺少的節目。這需要表演者能夠準確的把握要表演的角色的特征,同時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入其中,鑄成角色的筋骨。然后在傳統的表演方式上進行合適的發揮,為角色添加血肉。作為演員應把塑造有深度的角色作為追求目標,不管是認識自身與角色的關系還是如何把握角色形象,都是創造角色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演員更應該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學會觀察生活,積累大量的經驗素材,并將這些內容良好的運用于藝術角色創作之中。最后,要不斷的提升表演者的藝術素質的修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我國戲曲表演的成果,才能塑造出更加經典、更加完美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