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棠
(本溪市群眾藝術館,遼寧 本溪 117000)
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中國民族民間舞來源于當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進行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可以充分的表達出當地人民心中的真情實感。而在舞蹈表演過程中,情緒和情感是決定舞蹈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舞蹈表演中的情緒與情感并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出來的情感,而是以特定的舞蹈情境以及舞蹈精神所蘊含的情緒與情感,可以有效帶動觀眾的情緒變化,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流露出來的情緒和情感,往往具強大的感染力。觀眾的情緒可以隨著舞蹈演的情緒變化而變化,觀眾的情感可以與舞者產生一種強烈的共鳴,而這正是舞蹈藝術的魅力所在。在實際的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中的情緒和情感都可以通過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語言和面部表情進行充分的表現。大多數情況下,舞蹈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展現出來的魅力有兩種:即內在的魅力以及外在的魅力。外在的魅力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和舞蹈音樂直接傳達給觀眾。而內在的魅力則是藝術情感與情緒的有機融合。而優秀的舞蹈表演正是外在魅力與內在魅力的充分融合。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使得舞蹈表演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更加幽默有趣。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之所以獨樹一幟,正是因為其本身就蘊含著強烈的民族情感,當舞蹈演員掌握了正確的舞蹈情緒與情感后,更加可以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的所有精華進行充分的展現。
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的特點十分鮮明。首先,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是一種民族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息。觀眾通過觀看民族民間舞表演,可以產生對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追思之情。其次,中國民族民間舞是中國人民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的積累與升華,所以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可以展現出對生活的熱愛。所以,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最關鍵的就是情緒與情感,以情傳情、以情動人。所以,舞蹈演員在進行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的時候,需要不斷的積累自己的舞臺經驗,思索舞臺藝術中的情緒與情感,從而為觀眾呈現出獨屬于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與魅力。
在進行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的過程中,舞蹈演員的藝術情緒與藝術情感是同時具備、同時作用,互相交融的,貫穿于舞蹈演員的整個舞臺表演過程。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不單純具有娛樂的效果,還可以通過舞蹈表演中流露出來的情緒與情感,對觀眾產生影響,激發觀眾的民族認同感,讓觀眾的情緒與情感在觀看民族民間舞蹈中得到宣泄和釋放。所以,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關系的運用非常重要。第一,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關系的運用可以幫助舞蹈演員更好的運用肢體語言。舞蹈演員的肢體語言如果被賦予了一定的情緒與情感,那么肢體語言的美感與藝術感將會帶給觀眾美的享受,不會有絲毫的乏味與枯燥。也就是說,將舞蹈演員的肢體語言與情緒和情感進行融合,可以與觀眾產生共鳴。第二,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關系的運用可以突出舞蹈的主題。例如《暗香》舞蹈,就是通過舞蹈來展現梅花的高潔與驕傲的,同時也展現了朝鮮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展現了舞蹈演員對于民族的熱愛之情[1]。
優秀的舞蹈表演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出舞蹈的靈魂與精華。所以,舞蹈語言是舞蹈情感與肢體動作的結合體,而這也是舞蹈內容得以表達的最重要的方式。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蘊含著強烈的民族情感,在進行舞蹈表演的時候,就應當結合舞蹈演員生活中的內容來突出舞蹈動作。而且無論是什么類型的舞蹈表演,都非常注重情感的表達。只有展現出舞蹈中的情感,才能表達出舞蹈的精神與內涵。所以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感與情緒的表達方式之一就是肢體動作。
在任何類型的舞蹈表演中,都是人在表演。無論何種主題、何種題材的舞蹈表演,都需要人來進行情感的表達,而舞蹈所表達出來的也是專屬于人的情感。例如在蒙古舞表演中,就可以通過大雁來表達蒙古族人民的豪放之情,通過花朵來展現女性的柔美。所以,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表達方式是圍繞人開始的。
每一段舞蹈都有一定的主題思想。而舞蹈中主題思想,正是通過塑造各種藝術形式來表達對生活的感悟。而舞蹈中的主題思想大多代表著編舞者的思想。編舞者會通過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積累,然后將之融入到舞蹈當中。通過特殊的舞蹈語言來表達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當我們在一段舞蹈表演中可以看出它想要表達的是對生活中某一現象的不滿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肯定這是編舞者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所觀察到的、所感悟到的內容。如果一段舞蹈沒有情緒與情感,那么這段舞蹈是缺乏主題思想的。只有將情緒與情感與舞蹈主題進行充分的融合,才能將舞蹈之美展現的淋漓盡致[2]。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關系是十分緊密的,是不可分割的。在舞蹈表演中,情緒與情感的區別很大。首先,是先產生情緒,再產生情感。其次,情緒的產生在特定的舞蹈情境中就可以被激發出來;而情感的產生不僅需要特定的舞蹈情境,還需要舞蹈演員的情緒積累。也就是說,只有舞蹈演員在舞蹈表演中全情投入,并在表演過程中逐漸積累情緒,才能產生情感。在部分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達可以由外到內,即先具備一定的舞臺氣場,然后再通過濃烈的情緒升華為平靜從容的情感。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要想很好的控制和掌握情緒,將情緒與情感進行充分的融合,可以借助聯想的方法。
通過上文可知,情感的產生需要情緒的積累與沉淀,所以情緒與情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尤其是情感對情緒的影響尤其大。首先與穩定的情感相比,情緒更加容易多變,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張力。其次,情感可以通過對情緒的調節,讓情緒釋放的更加完美。而舞蹈演員進行舞蹈表演的過程,就是在釋放情緒的過程。另外,部分中國民族民間舞需要借助一定的服飾與裝飾來體現出特有的情感。不同的道具蘊含著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舞蹈形式也蘊含著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舞蹈題材也蘊含著不同的情感。無論是何種舞蹈表演,都可以在情感中盡情的釋放出情緒。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將情緒與情感進行充分的融合,可以對舞蹈肢體語言進行輔助和促進,確保舞蹈肢體語言得以盡情展現。而且,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不同于一般的舞蹈表演,最重要的就是將情緒與情感融入到舞蹈肢體動作中,然后再通過舞蹈動作表演傳遞出舞蹈的獨特美感,讓觀眾與之產生情感共鳴,并隨著舞蹈的節奏進行情感的宣泄。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將情緒與情感進行融合的時候,必須要最大限度的展現出舞蹈演員的表演形態,突出舞蹈的節奏與旋律。例如,在進行《蒙古人》舞蹈表演的過程中,第一部分是要表達歡樂的情緒和摯愛的情感。而舞蹈演員則需要將情緒與情感進行分離,然后再通過相互轉換,來突出舞蹈的主題,展現蒙古族人民的性格特點,讓觀眾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慷慨。這段舞蹈表演最重要的是,舞蹈演員必須要對蒙古族人民的性格有一個客觀的把握,然后再通過舞蹈演員傳達出自己對于蒙古族人民性格特點的理解與感悟。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要想將情緒與情感進行充分的融合,需要舞蹈演員積累大量的舞臺經驗,不斷的在舞蹈表演中嘗試情緒與情感的融合[3]。
綜上所述,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情緒與情感事我們日常生活情緒與情感的生活。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需要通過肢體動作、人物以及主題思想表達出特定的情緒與情感。而優秀的舞蹈演員則需要對情緒與情感進行恰當的認識與感悟,然后梳理情緒與情感的關系,學會在情緒中積累情感、在情感中釋放情緒,達到一種情緒與情感充分融合的境界,進而充分展現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的藝術性與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