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菲
(重慶大學,重慶 400044)
數字媒體具有交互性,交互的方式現在為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現場性的交互,一種是非現場性的交互。非現場性的交互主要體現在通過電腦,手機,互聯網,ipad等個人終端實現的。隨著虛擬技術的成熟,非現場性的交互得到了很快的發展,比如我們我們可以通過APPA欣賞故宮中的名畫,在APP中有詳細的講解,并可以進行立體賞析,觀賞角度,位置,大小都可以由觀眾掌控。而現場性的交互主要是出現在博物館,藝術展覽,公共展示空間等環境中,大多是以虛擬現實技術來捕捉人的眼、嘴、口、鼻等器官和動作,給以觀眾直接的反饋,觀眾可以通過觸摸,語言,手勢或者遙控設備等方式與作品進行互動。
數字媒體也是一個高黏性的媒體,根據騰訊網2014年底對十萬收集用戶的調查系統分析,近半數的用戶每天使用手機終端機超過三小時。隨著智能手機這種新媒介的發展,大部分人的很多時間都花費在了手機上,用手機社交,用手機看電影,用手機工作,用手機游戲,用手機看書……手機無疑成為了我們的一個“器官”。還有很多各種年齡段的用戶沉迷于大型游戲。所以數字媒體無疑也是一個高粘性的媒體。
數字媒體也具有虛擬性,數字媒體是指以二進制數的形式傳播、記錄、處理、獲取過程的信息載體,最小的單位是比特,它以無形的數據、信息、圖片、文字進行傳播,展現在人們眼前。曼諾維奇指出:“數字媒體的實質在于它體現了一種數字化和虛擬化的存在。非物質性是這種存在的方式基礎。”比如電影特效制作出的真實立體的電影場景說到底都是虛擬的,我們觸碰不到,雖然能達到身臨其境的錯覺,但是終歸不是真實的。游戲的場景再炫目,游戲頭盔再智能我們也只是在一種虛擬的環境中,不能真實的感受和進入場景環境中去。
沉浸性也是數字媒體的性質之一。對于這一特性最明顯的就是智能手機對我們的影響,現在很多“手機黨”、“低頭族”的出現還有沉迷于游戲的廣大網民都體現了數字媒體的沉浸性。在另一個方面講,通過數字媒體可以虛擬出非常真實的環境、場景、人物,很容易把人帶進虛擬的環境中,用其高科技手段讓人沉浸其中。
在傳統的舞臺中,往往為了制造不同的多變空間需要制作很多道具,需要很多人力物力,演出中途轉換空間環境是很困難的,也很耗費時間,很容易讓觀眾出戲,數字媒體的出現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從傳統的幕布到現在的LED屏幕可以輕松轉換環境。全息影像,激光,虛擬現實技術都可以非常便利而且快速的轉換空間構建環境。在舞臺設計中體現戲劇動作環境和氣氛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傳統的舞臺環境都是靜態的造型手段做的逼真的道具,印刷的幕布,靜態的立體景物,但是通過數字媒體技術我們可以讓靜態轉化為動態,向觀眾展示動態的發展過程,而不是一個靜態單一的結果,高科技的變化也使場景變換非常快捷,多變,數碼燈光和激光等的出現使舞臺的氛圍更加真實,貼近劇本,很好地配合演員的演出。
數字媒體在舞臺上的應用使舞臺美術產生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在傳統的舞臺美術中,展現的就是成品,但是通過數字媒體的介入可以把制作的過程在舞臺上充分展現,使舞臺演出更加完善。之前在舞臺上草就是靜止的草,云就是靜止的云現在通過數字技術我們可以在舞臺上展現風吹草動、云朵飄蕩,花開花落,使一切看起來更加真實。而且媒體所特有的非線性敘事能力,使舞臺演出沒有那么乏味。戲劇事件又是時間的藝術,數字媒體的出現,是舞臺上時間的轉換更加方便,只要背景更替,就能很直觀輕松的達到時間的轉換。數字媒體為舞臺帶來了新材料,新技術,新語言,新氣象,所以在新常態下舞臺美術與數字媒體的結合是必然的,必然會使演劇煥然一新,促進舞臺美術的發展,這也是符合發展潮流的。
全息技術在立體電影,探測學,珍貴歷史文物的保存,在舞臺演出上,遙感技術,藝術品等等很多方面應用廣泛,但是在舞臺上的應用還是較少的,不過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供我們學習和觀摩。2010年日本的世嘉公司就通過3D全息影像技術,把虛擬不存在的一個歌手“初音未來”展示在觀眾眼前,這個虛擬的人物在舞臺中央唱歌跳舞,與觀眾互動,栩栩如生。同樣還運用3D全息技術的是2016年遼寧衛視由六小齡童老師演出的《金猴鬧春》,舞臺上不同的位置不同的高度,出現數個六小齡童老師的身影,不同的動作不同的服裝,每一個都很真實,《金猴鬧春》演出后反響很大,微博和新聞網頁中都有很多人在討論,這讓人民群眾對全息影像又有了一些了解和認識。
激光技術也在舞臺上有所應用,并且有很好的效果。根據激光技術研制出了舞臺激光燈,采用高能量激光光源和高科技光學技術。用激光燈打出波浪波濤,先打出一個扇面然后可以逐步轉化變幻成海浪波浪,演員或者觀眾置身于多變的光線之下,給人獨特的感受。激光燈還可以打出光束和光網,光束和光網在夜空中效果最佳,室內是為都可以使用,射程遠,光線強,在舞臺上出現煙霧的時候打上激光燈光網,效果奇佳,舞臺氛圍也被一下帶動起來。在很多演出中都用激光燈描繪出一個激光隧道,很有深邃感,也給整個演出帶來神秘感,這是普通的布景所做不到。很多演出都應用到了舞臺激光燈,舞臺激光燈可以被設計師設計為很多形態,比如光柵欄,灑在樹上的星星點點,模擬星空的場景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的燈光和傳統的舞臺美術布景和道具不能比擬的,不僅省時省力,并且效果逼真,能夠更好地塑造舞臺的氣氛。
LED在國內的舞臺上已經很常用很多戲劇和綜藝晚會的舞臺都應用到LED,尤其是綜藝類節目舞臺的塑造幾乎離不開LED舞臺燈光。LED舞臺燈是一種吧LED燈珠應用到舞臺燈光上的一種新型舞臺燈具,因為LED具有成本低,無污染,能耗小,好操作的特性在舞臺上的應用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廣泛和常用。LED大屏幕可以在一個畫面中切分多個畫面和視頻,也可以獨立成像,可以是任何形狀,也可以實時編輯或者增加內容,也可以滾動播放,移動,不必像傳統布景中吊桿吊上不同的景片幕布,然后切換,而且大部分戲的道具場景用一次之后就不會再用造成很嚴重的浪費,LED大屏幕就不同了,可以隨時切換,不同的演出設置不同的背景,切換速度也很快。當然LED的燈具不止這幾個還有LED搖頭燈,LED頻閃燈、LED投光燈、LED燈條等很多使用的LED燈具,相比于其他傳統燈具LED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使用壽命長,相比于同等亮度的傳統燈具能耗量只有百分之十等等很多優點,這些使LED在舞臺的設計中比傳統燈具更受青睞。
舞臺的布景在綜藝節目中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綜藝舞臺設計都在向運用高科技產品和各種新型多媒體技術來營造氛圍,使氣氛不斷攀升,給觀眾良好的視覺效果發展。很多綜藝節目幾乎已經脫離傳統布景裝飾舞臺,而是直接利用數字媒體營造氣氛。例如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節目,舞臺上除了演唱必須的話筒和樂器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布景。全程用數字燈光來營造氣氛,提升觀眾情緒。現場設置了很多數量,很多類型并且多變的燈光,燈光可以根據演唱歌曲的節奏和曲調進行變化,塑造手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只用一種顏色的燈光營造所需要的意境,給人純粹自然的感覺;第二種使燈光設計師很擅長用兩種顏色的光來制造符合音樂節奏的氛圍,巧妙的搭配兩種色光再和圖案染色等功能結合之后可以變幻出很多效果。第三種手法也是給人印象最深的手法,竟讓在一首曲子最高潮的時候出現多個光線,多種顏色和多種燈光手段一起沖向氣氛和情緒的頂點。數字媒體和舞臺美術的結合是歷史的選擇,也是舞美發展的必然要求,數字媒體必將會在舞臺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