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
(駐馬店技師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前言:在科學技術及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影響下,人們對機械設備的精密度和需求量越來越高,這就增加了鋁合金材質薄壁零件的制造數量。由于用途不同,這些薄壁零件的外部形態相差較大,結構需求不同,提升了制造行業的工作難度。所以,制造人員需要不斷優化機械加工方式,提升自身的能力。
一是鋁合金質地的特征。鋁合金是一種復合材料,其粘附性較強,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且發生脆性斷裂的可能性較小。當制造人員在切割這種材料時,容易留下少量鋁合金物質吸附在刀刃上,形成許多的刀包,降低了切刀的靈活性。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多次更換切刀,不僅增加了制造廠家的成本投入,還降低了零件制造的速度。
二是零件硬度較差。利用鋁合金材質制造出來的薄壁零件抗壓系數較低,制造人員稍有不慎就會產生零件的不規則形變。在切割的過程中,制造人員想要將附著在刀刃上的鋁合金進行分離就必須要用力,這就會發生擠壓零件的情況,容易發生斷裂或移位。一旦發生上述問題,薄壁材料將無法恢復到原來的形態,只能被廢棄[1]。
三是熱膨脹系數過高。大量數據表明:鋁制材料的膨脹值約為0.0000238,鋼制材料的膨脹值約為0.00001,兩者相差2.38倍。當制造人員在切割加工薄壁零件時,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導致鋁合金材質的薄壁零件發生形變。
四是零件薄壁較厚。在對制造出來的薄壁零件進行質檢時發現,一些零件的薄度并不能夠滿足零件設計的需求。這是由于通常情況下,制造人員都是通過數控設備進行零件制造加工的,同時薄壁零件本身就有彈性。當利用設備進行切割時,制造人員不能夠對每個零件的參數進行控制,薄壁零件表面非常粗糙。
想要鋁合金材質的薄壁零件能夠滿足機械設備需求,就必須要弄清楚相關材料的制造特點,并以此為基礎選擇合適的加工標準及方式,繼而獲得更適合的機械零件。若制造人員了解鋁合金材料的具體情況,就能夠對加工制造零件中容易降低精準度的環節進行重點關注,提升機械設備加工的質量。以切割零件的過程為例,上文提到在切割的過程中刀刃上容易殘留刀包或產生一定的形變,還有可能會增加零件表面的粗糙度。想要避免這些問題發生,就必須確定準確的加工參考基準,擴大其面積,使其擁有較好的平整度和光滑度,繼而增加薄壁零件的光滑性,例如去除零件的毛刺等等。將薄壁零件在初期階段進行清理,也能夠為制造人員接下來的工作提供便利。
粗加工環節是加工鋁合金材質的薄壁零件過程的重中之重,它能夠規范薄壁零件材料的尺寸。但若薄壁零件的制造要求較繁瑣,就需要在粗加工開始前除去相應的金屬層厚度。
制造人員在了解鋁合金材質的制造原理材料特征后,對容易摩擦材料加工關鍵點進行規避,繼而降低晶粒產生的概率。由于切割過程中熱量一定會產生,薄壁零件在切割環境下,容易改變自身大小,與設計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制造人員在進行加工過程中可以采用轉速較小的銃刨方式,盡可能的降低熱量的輸出,繼而得到符合設備需求的薄壁零件。若加工的需求過于復雜,制造人員就需要開展粗加工。具體步驟如下:先要對粗加工設備進行冷卻處理,弱化大量散熱對零件制造的影響,可以采用低溫熱的方式進行處理,例如對鋁合金材質的薄壁零件內部進行處理時,需要降低控制在1800攝氏度左右,使薄壁零件不能夠產生結晶,雖然應用這種處理方式,仍有一部分應力留存在薄壁零件中,但這些少之又少的應力對薄壁零件的穩定性影響較少,提升了薄壁零件的質檢合格率[2]。
精加工能夠控制薄壁零件的實際尺寸及表面光滑度,使其符合設備的實際需求。在開展加工的過程中,制造人員需要選擇精密度較高的制造方法,如數顯銃創等等;也可以選擇制作速度較快的制造設備,防止鋁合金材質出現粘附減少原材料的使用量;還可以選擇刀桿較粗的刀具進行切割,提升刀具在切割過程中的穩定性,杜絕出現松動或震動的可能。另外,制造人員在安裝夾時,盡可能的做到一次成型,但不要將夾子夾的過緊。
在上文提到,鋁合金材質的薄壁零件在制造過程中雖然已經進行基面定位工作,但若設備的壓力過大,將無法獲得滿足制造需求的薄壁零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制造人員可以在加工環節開始之前,在合理位置安裝受力支撐點,例如可旋轉調節高度的桿子等等。這樣就能夠緩解薄壁材料在剛度方面的缺陷。零件夾緊最重要的固定設備就是螺旋桿,所以,制造人員要對其夾力進行實時監測,使其平均分配在各個支撐點,若只在某些固定的位置放置旋桿,將會致使薄壁零件出現不同程度的形變,繼而降低了其利用率,無形中增加了制造廠家的成本投入。
結論:綜上所述,制造鋁合金材質的薄壁零件難度非常大,經常會出現加工失誤或零件形變的情況發生,雖然這個問題的發生并不全是由于制造人員的疏忽造成的,但人為因素占主導。因此,制造人員需要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制造理念及工藝,提升零件制造的總體質量,為我國制造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