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園
八年級(上冊·部編版)
第四單元:語言要連貫
寫作時要做到語言連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保持前后話題的一致性。作文中的每段話甚至每一個句子都要圍繞一個話題來寫,只有如此,文意才能夠相互貫通。二、保持前后角度的一致性。在敘述一件事或者描寫一個人物或景物時,都要有一個表述的角度,或是時間角度,或是空間角度,或是人稱角度。一個復(fù)雜的句子,或是意思密切相關(guān)的幾個句子,應(yīng)該保持前后表述角度的一致性,否則就會出現(xiàn)語言脫節(jié)、語意不連貫的情況。三、保持寫作順序的合理性。寫作時,要合理安排寫作順序,做到言之有序。另外,句子和段落之間也要注意順序的合理性,如按照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組織材料。四、保持語境的和諧一致性。寫作時,要注意文章前后情景和事理的一致性。特別是寫景的文章,更要把握好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認(rèn)真分析不同景物的特點,使語境、情境和諧一致。五、保持語言的過渡、銜接與照應(yīng)。
終于完成作業(yè)了,我伸伸懶腰,揉揉疲憊的雙眼,剛想出門逛一圈,肚子卻不合時宜地叫了起來。我看了看時鐘,已經(jīng)十一點半了。我習(xí)慣性地喊道:“媽——”無人回應(yīng),我這才想起爸媽早早地就去地里干農(nóng)活了。這么熱的天,都快十二點了,他們竟然還沒回來。
爸媽干了半天活,回來再做飯,多辛苦啊。以前經(jīng)常看媽媽做飯,也沒什么難的,不如我嘗試著做一頓飯吧!
做什么呢?我翻著冰箱里的東西:兩個西紅柿,幾個雞蛋,三個土豆,一個大茄子。爸爸喜歡吃西紅柿炒雞蛋,我跟媽媽喜歡吃清炒土豆絲,就做這兩個菜。我興沖沖地拿出菜認(rèn)真清洗好,該刮皮的刮皮,該去蒂的去蒂。對了,冰箱里沒有饅頭了,那就先煮上我最愛吃的米飯。我將大米淘洗干凈后,按照媽媽以前說過的一碗米、一碗半水的比例,把米和水倒進(jìn)電飯鍋里,按下“煮飯”鍵。飯煮上了,我開始切菜。
西紅柿好說,切成塊盛入盤中即可,怎么把土豆切成土豆絲對我來說卻是個極大的考驗。我用左手按住土豆,右手提刀輕輕切下第一片土豆。誰知一刀還沒切到底,圓滾滾的土豆竟然來了個“乾坤大挪移”。“啊!”驚叫聲中,一塊指甲與土豆片一起出現(xiàn)在菜板上。好家伙,這哪是吃土豆絲啊?簡直是要吃“紅燒豬蹄”啊!我心有余悸地擦擦額上的汗水,憤憤地雙手握刀,惡狠狠地將土豆切成兩半。就這樣,變服帖的土豆被我切成片,再切成絲,其實,有的并沒有被我切成絲,它們?nèi)杂行∈种改敲创郑彩羌?xì)長條了。再切好蔥、姜、蒜,將雞蛋打在碗里攪勻,一切準(zhǔn)備工作就完成了。接下來只剩最重要的一步:開炒。
我打開煤氣灶,在炒鍋里倒上油。看著冒煙的油鍋,我有點兒心慌,就遠(yuǎn)遠(yuǎn)地站著,將碗里的蛋液一股腦兒潑進(jìn)去。只聽“嘭”的一聲,油花四濺,幾滴熱油濺到我的胳膊上,疼得我齜牙咧嘴,趕緊打開水龍頭沖洗。這時候,蛋液已變成金黃而蓬松的雞蛋餅,我忍著疼痛,慌忙盛出雞蛋,然后將火調(diào)小,重新倒入油。這次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訓(xùn),在油沒冒煙時,就將西紅柿貼著鍋邊兒放進(jìn)鍋里,所以沒再發(fā)生“二次受傷”事件。等西紅柿“咕嘟咕嘟”燉了幾分鐘后,我再倒入炒好的雞蛋翻炒一會兒,最后放鹽,西紅柿炒雞蛋就做好了。如法炮制,我又炒好了土豆絲。
兩個菜做好后,米飯也煮熟了。看著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做的午飯,我感慨萬分。看似簡單的事情,如果不實際操作一下,又不動腦筋思考,也是很難做好的。
◆安徽界首市顧集中心學(xué)校
(指導(dǎo)老師 劉騰輝)
點評
生活中有很多的第一次,本文作者敘寫了自己第一次做飯的難忘經(jīng)歷。作者按時間順序,先寫了做飯的準(zhǔn)備工作:洗菜、煮飯、切菜,然后寫了炒菜的過程,內(nèi)容連貫,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另外,作者在段與段之間加入了一些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像“飯煮上了,我開始切菜”“再切好蔥、姜、蒜,將雞蛋打在碗里攪勻,一切準(zhǔn)備工作就完成了。接下來只剩最重要的一步:開炒”等句子,將煮飯、切萊、炒菜的幾個過程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更緊湊,過渡也更自然。另外,本文語言細(xì)膩生動,又不乏詼諧幽默,讀來令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