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東
不久前,我帶兒子去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得不說這是部好電影,內地影史前四,破40億的票房便可以證明。
優秀的故事都契合人性,坎貝爾在《千面英雄》里總結過,全世界的神話和英雄故事都可以分為三幕:英雄在新手村—英雄歷險—英雄回鄉。我們愛看這部影片,是因為哪吒的成長,就是我們的人生隱喻。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孩子的成長。
天性的釋放
被世人視為壞孩子的哪吒,整天被禁錮在家里。大概知道圍墻困不住他,李靖夫婦在門外設置了一道結界,由小糊涂仙把門,哪吒雖偶爾能偷溜,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待在府內。
被禁錮在家的哪吒,大概是把家中的每個角落都翻過了,所以百無聊賴,總是一副沒睡醒的樣子,嘴里常哼著“關在府里無事干,翻墻搗瓦摔瓶罐,來來回回千百遍,小爺也是很疲倦”,連母親偶爾的一次陪伴也能讓他激動萬分。
估計是死馬當活馬醫,李靖夫婦找來太乙真人教哪吒。這太乙真人生性散漫,大大咧咧,是個“佛系老師”,可他卻有個金光閃閃的道具——山河社稷圖。這個神器讓申公豹嫉妒到牙疼,作為教輔工具綽綽有余。
山河社稷圖配備一把神筆,哪里不會點哪里,還自帶實時渲染,再加上里面如畫的風景,分明就是VR版的“我的世界”。這便是哪吒最初的道場,沒有圍墻和結界,寓教于樂,哪吒充分釋放著天性,學會了飛天走云和隱現法訣,成長之快連太乙真人都沒料到。
環境對人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很難想象不久前,他不過是個一身蠻力、上房揭瓦的混小子。
哪吒運氣好,碰上了好師傅和好環境,但關鍵還得有家長的配合。
如果李夫人很焦慮,看到兒子瘋玩生怕耽誤學習,就尋思著報個正經的補習班,哪吒怕是從片頭到片尾都在上課或寫作業。
如果李夫人很擔心,看到兒子上躥下跳,生怕累了摔了,追在身后遞水擦汗,哪吒怕是在追夜叉時就淹死在海里。
家長們往往不自知,常于壓抑中談個性,于控制中談獨立,試圖在溫室中培養出大樹。好比你不讓孩子感受自然的冷熱,卻盼他能寫出“狐裘不暖錦衾薄”“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一般可笑。
矛盾的破與立
初出茅廬的新手,很有可能會在矛盾中迷失方向。
哪吒始終生活在矛盾當中。
第一對矛盾是謊言與真相。李靖曾對哪吒說:“你是靈珠轉世,你將來要拯救天下于水火中。”這善意的謊言,成了哪吒莫大的動力。申公豹卻說:“你是魔丸轉世,終將毀于天雷。”這可怕的真相,剎那間把哪吒推向了深淵。
第二對矛盾是愛與恨。哪吒擊退夜叉救下了小女孩,村民們卻不分青紅皂白。他怒:“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在慶生前,他邀請敖丙:“其他人不來都無所謂,就你不能不來!”下一幕,敖丙卻在云端施法要活埋陳塘關。為了救陳塘關百姓,他怎能不戰!
在矛盾的破與立之間,我們看到了哪吒的頓悟,也聽到了他心碎的聲音。
我們的孩子也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里。
我們教育一個孩子,欺騙是避免不了的主題,然而欺騙的本質是操縱,成年人對孩子精神的操縱,似乎是順理成章的。
善意的謊言聽著溫柔,但當謊言被拆穿的時候,原本深信不疑的孩子會受到巨大的痛苦。
然而,還有一類言語要可怕許多,它們披著“我是為你好”的外衣,卻包藏難以預料的惡果——它們可能成為孩子自我實現的預言。
比如,孩子想幫著做點事,家長說“你不會,走遠點”,或是“這事我來做就好,你好好休息”,不論語氣如何,家長們表達的其實都是“你不行,別添亂”的意思。
常生活在這樣的語境中的孩子,潛意識中可能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便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于是,家長們嘴上所說的慢慢變成了現實,孩子們的潛意識也慢慢變成了自我預言。
可嘆!多少“傻孩子”真成了傻孩子!再想想我們身邊有多少變了形的愛。我們居高臨下,我們試圖控制一切,卻又妄圖孩子們能陽光、自信、獨立。
我們教育孩子,重要的不是往他們的腦子灌輸多少信息,而是培養他們優秀的品質,譬如善良、勇敢、自律、自信等。控制無助于品質的形成,相反可能會毀掉它們。
成長中的孩子體內有控制不住的力量,若沒有人理解他,若反復壓制他,那這個力量將只能造成一個結果:他會憎恨。愛而不得,故只能生恨。
帶著恨意的孩子,如何過好他的一生?
哪吒足夠幸運,有絕佳的天資、寬容的父母和神通的師長。我們的孩子畢竟不是哪吒,當迷霧籠罩,誰來牽住他們的手,帶他們走出這片沼澤?
一剎那的較勁
成長的道路艱難,有幾次我們分明看著哪吒陷入了魔怔,卻又為何挺了過來?我認為是一剎那的較勁。
看到了父親的軟弱,他說:“我自己的命自己扛,不連累別人。”
看到了他人異樣的目光,他說:“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這是爹教我的道理。”
看到了命運的不公,他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
500次表揚、300次批評與100次懲罰都不如孩子心里一剎那的較勁。成長道路上突如其來的一個打擊,一個挫折,一個侮辱,一個身不由己,使得孩子突然醒悟,然后奮力拼搏。這就像一個扳機,點燃了他內心的火種,他不用家長逼著去寫作業,去做好事,去爭班里的第一。只要他突然想明白了,也就是頓悟了,他就會義無反顧地去做一個好孩子,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
我們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沒事找事,故意找苦頭給孩子吃,而是要反對過度的保護,反對受不得一點委屈的教養。要知道,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不接受挫折的洗禮,沒有一剎那血涌上頭,咬碎牙的狠勁,成長的頓悟又從何而來呢?
想說的話
混元天成,可遇不可求。是時候放下控制,保持平常心,去平等地對待我們的孩子了。他可能是一個十分優秀的人,也可能是一個極其平凡的人,但即使是最平庸的小孩,也并沒有那么不堪。
我們會教孩子知識,陪孩子讀書,但慢慢我們能教孩子的會越來越少。另外,我們沒有山河圖,也沒有風火輪,但我們真正想給孩子的,比這更多更重要——我們要孩子成為可愛的人:能多體會一些世上的美好,能更早知道一些道理,能有幾個消磨時光的愛好,能有幾個伴隨一生的美好品質。這些,都能讓我們欣喜鼓舞。
真正教會我們耐心生活的,反而是孩子。靜靜守候,看他快活奔跑,看他傷心流淚,看他成功,也看他失敗,為他的成長鼓舞,在他走偏時扶他一把。人生本就是體驗之旅,用心感受,耐心陪伴,趁他未大,我們也沒老。
(選自“昊瀚星河”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