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61年春天,田家英受毛澤東派遣到浙江省開展農村調查。田家英在浙東北嘉興縣蹲點調研期間,曾經就農村基層干部正確領導問題發表過許多真知灼見,他認為黨員領導干部要有正確的思想動機、正確的思想認識、正確的領導方法,并且要正確地調查研究和使用權力;為了實現正確領導目標,領導干部必須對人民群眾負責、有正確的工作作風、堅持理論學習、接受群眾監督、總結經驗教訓。這些觀點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具有資政育人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1961年;田家英;嘉興;“大躍進”;正確領導
【中圖分類號】K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6644(2019)05-0068-09
田家英(1922—1966),從1948年起擔任毛澤東秘書,在中共中央、毛澤東身邊工作了18年之久。1954年后,兼任國家主席辦公廳、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他一生多次參與黨和國家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將大量時間精力用于編輯毛澤東著作,宣傳和研究毛澤東思想。關于這些方面的情況,目前學術界已經有不少研究成果公開發表。①但是,關于田家英個人在黨的建設理論方面的重要建樹,因史料較少且分布零散還鮮為人知。1961年春天,受毛澤東派遣,田家英到浙江省東北部嘉興縣②農村蹲點調研期間,在與當地縣委書記、公社黨委書記等干部座談時發表的系列講話,比較系統全面地闡述了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觀。筆者在引用這些講話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僅就田家英反復強調的農村基層干部一定要“正確領導”問題作初步探討,以期呈現其在黨建理論方面的一些閃光思想,并為當前以及今后我國廣大農村基層干部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治理提供歷史啟迪。
一、田家英提出農村基層干部正確領導問題的背景
田家英提出“正確領導”觀點,與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國內經濟形勢有直接關系。當時正值“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這場運動在廣大農村刮起了“五風”(即浮夸風、“共產風”、強迫命令風、生產瞎指揮風和干部特殊風),造成農村生產力破壞,農民積極性受到極大挫傷。加上自然災害和中蘇關系破裂,我國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為了解全國農村形勢,1961年初,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會后,毛澤東派田家英率領一個中央調查組前往浙江省開展調查研究。從1月23日至5月3日,調查組在浙東北嘉興縣魏塘人民公社和合生產隊蹲點調查三個多月,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詳細調查了解了這個昔日的“魚米之鄉”衰敗落后的原因。調查組發現,和合生產隊生產落后、經濟凋敝的根源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五風”所致。③“五風”緣起于1958年早稻收割前后的浮夸風,大盛于人民公社化初期的“大兵團作戰”。那時,是以“共產”風為主,“五風”齊刮,且越刮越大。其具體表現如下:
(一)浮夸風
浮夸風的集中表現是虛報糧食產量,不著邊際地抬高包產指標,嚴重地脫離實際。1958年夏天,和合生產隊水稻畝產起初估產400斤,后來干部虛報到600斤、800斤,以至1000斤。當時,上面的口號是:“整風出干勁,干勁出指標,指標出措施,措施出高產。”下級干部也附和并認為:“指標高就是干勁足,指標低就是沒有干勁?!焙髞恚瑢嶋H畝產是439斤。因為生產隊干部害怕低單產會被“整風”,所以只好做假報告。1959年,單產報至979斤(實產436斤),1960年,單產報至2416斤(實產291斤)。虛報糧食產量的結果是,增加了國家糧食征購任務,減少了社員的口糧,導致社員吃糧一年比一年減少,“上面吹牛皮,下面餓肚皮。”①
(二)“共產風”
1958年公社化初期,和合生產隊實行了四個月的“大兵團作戰”。與此同時,又實行了所謂“六集中”,即豬羊、耕牛、農具、人口、居住、食堂和自留地集中。這樣一來,大家以為什么都要“共產”了,干部亂拿社員的東西,社員也亂拿集體或者別人的東西。公社和生產隊無償地調用了社員大量的房屋、磚瓦、樹木、竹子、農具、豬羊、家具等等。這些物資折算共計4604.56元。全隊327戶,被平調物資的有242戶,占總農戶的74%,平均每戶平調19元。在此期間,生產隊大部分男勞力被調出去大煉鋼鐵、興修水利達三四個月之久。由于“大兵團作戰”,連續突擊,搞夜戰,“除夕大突擊,初一開門紅”,社員們被搞得疲憊不堪,一些婦女因此得病。不少耕牛因過度疲勞而死亡。各種各樣的農具更是大量損毀和丟失。②
(三)強迫命令風
隨著浮夸風、共產風而來的是所謂強迫命令風。在公社化初期搞“大兵團作戰”時,實行所謂“組織軍事化,行動戰斗化,生活集體化”。社員都被編入連、排、班,連長每天晚上12點到大隊部接受命令,第二天早晨布置下去。早晚點名出勤,行動紅旗指揮。1958年冬天,播種春化作物,公社布置要做到園田化,大隊布置一連(南面)全部種小麥,二連(中面)全部種油菜,三連(北面)全部種蠶豆。當時,上面領導甚至規定蠶豆每畝下種70斤,麥子每畝下種50斤。并且要求拆掉水車棚搞繩索牽引犁,拆掉灶頭、草棚積肥,造成了極大浪費和損失。
(四)生產瞎指揮風
1958年以前,和合生產隊連作稻很少。1959年,公社干部硬性要求擴大連作稻達水田面積的40% (結果只完成28%),與此同時,“強行推廣各種技術措施”。在生產過程中,“從下種、插秧、耘田到收割,一律由公社作規定,每日一報,完不成就‘整風。”此外,同年7月,正值單季晚稻耘田季節,但“公社規定一律停止耘田,突擊積肥6天,造成大量的草荒田?!?960年春,公社要求連作稻達水田面積的70%,同時要求提早浸種,結果因天氣出現倒春寒,導致“爛種率達80%以上?!痹偃?,在夏季臺風來臨之際,社員要求抓緊脫粒,但“上面規定割稻?!苯Y果一場臺風暴雨過后,“有600畝稻谷沒有脫粒,擺在田里霉爛發芽,糟蹋了大量的糧食?!雹厶锛矣⒖偨Y了和合生產隊干部共有五個“瞎”——瞎規定、瞎統一、瞎指揮、瞎開支、瞎批判。④這些現象背后折射的問題是:因為上面瞎指揮和瞎折騰,“種田的人不能自己作主”。⑤
(五)干部特殊風
基層黨員領導干部身上的特殊風同樣嚴重。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群眾在公共食堂吃飯,有些干部卻喜歡“開小灶、多吃多占。”①又如,生產隊和生產小隊干部拿“補貼工分是逐年增多”。1959年,一個生產隊副隊長全年補貼工分高達4300個。再如,由于群眾的生產和生活越來越集中,干部的權力越來越大,他們經手的財務也越來越多,錢、糧、糧票、工分票、瓜菜、家禽、農具等,“凡是過手的,都要揩油?!笔袌錾夏承┥唐窇{證、憑票供應后,干部可以買到許多社員買不到的東西。干部超支、多占的現象相當普遍,“干部中貪污的占23%,手腳不干凈的占63%?!雹?/p>
以上“五風”,“大大地傷了這個生產隊的元氣,嚴重地挫折了社員的積極性?!币虼?,社員把“五風”稱為“黑風”,說它吹得“昏天黑地”,把社員吹成了“木頭人”——不能自己作主,把基層干部吹得“睜開眼睛朝河里跑”——明知有害也得干。③
中央調查組在調查中發現,“五風”的產生下面公社和生產隊干部也有很大“責任”。比如,“一些干部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對上面布置的任務,“不看條件硬往下面壓,有的還層層加碼,出了一些壞主意。下面完不成任務,就扣帽子,亂批評?!庇秩?,一些干部“抱著‘明哲保身的個人主義態度,不敢說真話,不敢反映真實的情況,不敢堅持正確的意見?!苯Y果,“不懂生產的亂指揮,懂得生產的也跟著亂指揮?!备鼮閲乐氐氖?,“還有一部分壞干部吹牛逢迎,用強迫命令的手段‘完成任務,他們在大刮‘五風中受到提拔,就利用職權,胡作非為。”④
田家英認為,消除“五風”需要上下聯動,綜合治理。就解決基層干部問題而言,除了需要處理一批問題干部、改選基層干部外,及時加強對基層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教育與政策教育是不可或缺的。⑤為此,他在1961年3月31日、4月1日、4月2日(2次)、4月3日5次針對嘉興地區(地、縣、社、隊)黨政領導干部的公開講話中,14次講到領導干部要“正確”的問題。⑥例如,3月31日,田家英在魏塘人民公社貫徹中共中央“農業六十條”⑦試點會議上的講話中說:“不是要縣以上組織放棄領導,而是要正確的領導?!雹?月1日,田家英在四個縣的縣委書記座談會上提及“瞎指揮”時說:“瞎指揮是制度不健全和作風不純的集中表現。1960年的瞎指揮像一場夢、一個笑話,是一個諷刺。大家得出結論說:瞎指揮不如睡大覺。是的,瞎指揮不如不指揮;但是,反對瞎指揮,不能取消指揮,問題在于如何正確指揮?!边@是一個“我們要研究的”問題。在研究工作方法當中,要考慮如何“實行正確的領導”。⑨4月3日,他又說:“為了保證黨委政府對于人民公社的正確領導,必須調整規模和機構。”⑩由此可見,田家英對領導干部“正確領導”問題是高度重視的。
二、田家英提出農村基層干部正確領導的主要內容
田家英視域中的農村基層干部“正確領導”,至少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具體而言:
(一)領導干部要有正確的思想動機
田家英認為,黨員領導干部,首先要解決“觀察問題的立場”,也就是領導工作的“動機和效果問題。”①4月1日,他在縣委書記座談會上講話,引述毛澤東的話說:“我們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動機和效果的統一論者?!睆娬{動機固然重要,但是只問動機不問效果,“這是唯心論,關系到立場問題。只要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東西,不管你的動機如何好,也要牽涉到立場問題?!本拖褚粋€醫生給人看病,“光治病,不管效果,能算好醫生嗎?”為人民服務,“必須是動機與效果統一論者”,②“不能像不負責任的醫生那樣只管投藥不問效果?!雹酃ぷ髦邪l現有問題,馬上就改,“損失就會小一點?!敝e不改,什么人的話也不聽,那“就像瘋子一樣”了。④4月2日,他在縣委書記和公社黨委書記座談會上,給大家插講了一則陶淵明的故事。他說:“晉朝的陶淵明做縣官時為了喝酒叫大家種黍,他老婆說:你不想吃飯了,要吃飯就要種一半糧?!碧锛矣⒄J為,陶淵明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官僚,“動機就壞”。我們共產黨的干部應該與封建官僚截然不同,要有好的工作動機。但反過來說,“光有好動機能吃飯嗎?”⑤那也不一定,還要看最終的結果。他認為:“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動機好壞的標準”,凡是違反人民利益的想法和做法,就反映領導者動機存在問題,因而“要馬上制止”“要馬上改”。否則,像過去幾年那樣做工作(指大刮“五風”),必然“是蠻干”“是傻干”“效果不(會)好”。⑥
(二)領導干部要有正確的思想認識
關于思想認識問題。田家英認為,“過去由于思想認識不對頭,辦了許多可笑的事情?!蹦敲矗I導干部“究竟要解決哪些認識問題呢?”他說:“我考慮過去主要是幾個界線問題沒有搞清楚。工作沒有做好,主要由思想認識而來?!雹哧P鍵是以下三個界線問題。
其一,是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的界線。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對集體經濟(指公社、大隊、生產隊集體所有制)不尊重,胡亂指揮(指揮全民所有制經濟也不能這樣搞法)”,就是因為對于“政治和經濟的界線搞不清楚,用政治的辦法領導經濟。”田家英說:“‘用政治的辦法是文雅的說法,說得不好聽點,就是用行政命令的辦法來領導經濟?!毙姓钍遣豢缮俚?,但是,正如毛澤東所說:“為著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而發布行政命令。也要伴之以說服教育,單靠行政命令,在許多情況下就行不通。”⑧
其二,是階級斗爭與自然斗爭的界線。田家英對縣委書記們說:“我們都是馬上得天下,……我們階級斗爭的經驗比較豐富。”但是,知識有兩種:一種是階級斗爭的知識,一種是自然科學知識。與大自然作斗爭,有它自身的特點,大自然有它的發展規律。問題是“我們往往以階級斗爭的眼光來看待向自然界的斗爭?!崩纾瑢Υr民在農業生產方面的經驗“往往不尊重,農民簡直吃不開了?!碑斈承┥a隊技術措施,如“改制計劃套不下去”,即推行不下去時,“就用階級斗爭的眼光來下結論了,又是‘富裕農民思想,又是‘社會主義革命不徹底等等。”針對這樣的報告,田家英說:“這簡直是鬧笑話,改制弄不下去,怎么牽扯到社會主義革命不徹底的問題上去了呢?”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他強調:“對于農民在生產上的經驗,我們一定要尊重。”①
其三,是“左”傾與右傾的界線。鑒于“左”傾與右傾問題長期困擾一些基層干部,田家英指出,分辨“左”傾與右傾的界線,有兩個觀測視角:一是“你是贊成社會主義制度,還是反對、削弱、取消社會主義制度?反對、削弱、取消社會主義制度,當然是右傾。”他說最近幾年來“過早地搞(人民)公社所有制的,就叫‘左傾”。在具體作法上,不存在“左”右的問題。“只要都是搞社會主義,完全容許各種各樣的作法?!币驗椋拔覀兊膰液艽?,情況復雜,不要說全國,一個省、一個縣的情況也不同,怎么好采取一個辦法呢?”二是“看群眾覺悟程度和客觀條件。群眾覺悟程度不到和條件不許可,你要硬辦,就是‘左傾;反之,群眾覺悟和條件都具備了,你卻不肯辦,落后于群眾,落后于形勢,就是右傾。”②
(三)領導干部要正確地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也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作風。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針對縣委主要領導熱衷于“搞主觀算生產賬(估產)”的傾向,4月2日田家英批評說:“不經過調查研究,就亂估計是非常危險的,不從實際出發,只在頭腦里算數字,這種領導是很危險的?!雹?月3日,田家英說“一切領導干部,都要正確地進行調查研究工作,是轉變我們工作的基本環節。要請注意,我是說的要‘正確地進行調查研究?!睘槭裁匆貏e強調“正確地”調查研究?田家英解釋說,調查研究有兩種:一種是以科學的態度調查研究;一種是以主觀主義的態度調查研究。因此,“并非一進行調查研究一切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敝饔^主義的調查研究,“不調查研究則已,他調查研究,就更可惡?!币驗椤八贿M行調查研究,主觀主義是空的一套,他一調查研究,倒弄來一些適合他的口味的材料,不是更可惡嗎?”怎么還有主觀主義的調查研究呢?田家英援引列寧《帝國主義論》中的話說:“客觀事物是很復雜的,任何人都可以抓個片面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彼忠枚鞲袼埂斗炊帕终摗分械脑捳f:“唯心主義也有它的所謂事實根據的,只不過它的‘事實根據是客觀事物的一個合他口味的片面罷了。如果我們頭腦里仍舊是老一套,進行調查研究就先有個框子,對事物合則取,不合則不聽,越調查研究就越主觀?!彼哉f“調查研究也不簡單,要正確地進行調查研究,要科學地調查研究?!碧锛矣⑦€舉日本法西斯和中國國民黨都曾搞過調查研究但均以失敗告終為例,問題在于要看調查者世界觀如何?!笆澜缬^不對頭,是調查研究不好的,那是活見鬼?!庇纱耍贸龅慕Y論是:“如果我們不是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人民的事業,調查研究也是不行的。”因此,一切領導不僅“都要作調查研究工作”④,而且一定要作正確的調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于群眾中”了解“真實的情況”,進而作出“正確的決策”。⑤
(四)領導干部要正確地使用權力
關于基層干部“如何正確指揮的問題”,田家英認為,首先,縣級機關要考慮如何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執行。他主張“執行政策要創造性的執行,不能照搬照套,不能依樣畫葫蘆。”其次,要劃分縣級黨政機關權力邊界。比如縣級機關管些什么,特別是縣委,管些什么要落實和具體化??h人委(縣政府)又要作些什么工作,該管什么,不該管什么,怎么管法。再次,黨組織如何開展工作,特別是縣委對公社如何領導,黨組織如何進行工作,基層黨支部書記如何當。不解決基層組織的問題,“縣委也就無法正確領導。”最后,黨政關系究竟如何處理,“現在黨政不分的情況是否合理”,干部管理“究竟該作些什么,包括訓練干部、培養干部、考察了解干部、使用干部”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可以放手討論,而且需要研究解決。①
針對上述問題,4月2日至3日,田家英在四個縣的縣委書記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重點談了縣委“權不當”的兩大問題。
其一,是縣委權力太大的問題。具體表現為:(1)“大權獨攬”。大、小權平均地抓,導致“權太大”?!安辉摴艿囊补芰?,該管的反而沒有管好。”(2)“小權不散”。例如,成立這樣那樣的辦公室,想盡各種辦法,把一切小權都抓起來。(3)“包而難辦”。由于“大權獨攬,小權不散”,所以造成了“忙忙亂亂,包而難辦”的局面。(4)“照搬照說”。事情難辦也得“有決”,不了解情況,只好“照搬照說”。(5)“檢查困難”。既然事情難辦,那么“管理檢查”,也就變得“很難(有人)負責”。概而言之,縣委過去的領導方法就是32個字:即“大權獨攬,小權不散,忙忙亂亂,包而難辦,辦也有決,照搬照說,管理檢查,很難負責”。問題的癥結在于,縣委“侵占了”縣人委(政府)的職權。因此,光講縣人委(政府)“沒有發揮行政的作用”不夠,還要講縣委“不尊重”政府的職權。強調黨的領導沒有錯,但縣委“完全包辦就不對了?!雹?/p>
其二,是縣委決策程序缺失問題。田家英認為, 縣委“權力太大”,就會導致“沒有對立面”。所謂“沒有對立面”,是指縣委作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之前不經過充分必要的民主程序,不與群眾商量、不聽取群眾意見、不經過群眾同意就貿然通過決定,然后命令黨員干部去推行。這樣做,事情看起來“好像好辦些”,縣委的決定貫徹得很快,“其實不然,民主生活的這一面很重要?!雹鬯J為:“對立面不一定是壞的”。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內民主、平等、自由的問題討論,廣泛聽取意見包括聽取少數人,乃至個別人的不同意見,不僅“切實保障”了黨章賦予黨員的民主權利,而且有助于“在黨內造成活潑的空氣”。④
(五)領導干部要有正確的工作方法
田家英認為,縣委機關不只存在“權不當”問題,還存在“法不對”問題?!胺ā钡膯栴},是說領導干部的工作方法不對頭。其表現有二:
一是工作方法是事務主義的。即主要領導干部忙于瑣碎事務且事必躬親。“大事小事,亂箭齊發,諸葛亮、五虎將都是一個人唱,再好的演員也唱不好?!睆氖聞罩髁x上來說,“水平再高的人也不行,當然水平高的人就不會到處亂抓(瑣事)了?!闭驗樗讲桓撸浴熬褪裁炊甲チ?,搞許多辦公室,什么都管,辛辛苦苦,許多同志病了,怎么不病呢?人總是要休息和睡眠的?!雹菰谔锛矣⒖磥恚h委、縣人委應有各自分管的大小權力??h委對縣人委有領導權力;縣人委行使憲法賦予的國家權力,這完全“是兩回事,要加以區別。國家權力,黨委來執行不對?!奔热皇莾蓚€權力,那么國家權力就“不應由黨委來獨攬?!绷硗?,所謂黨委“大權獨攬”是說重大事情“黨委都要集體討論決定”,黨委獨攬“不是書記獨攬”。這些概念,“如果鬧不清,則縣委該管什么,人委該管什么永遠也弄不清。”⑥
二是思想方法是經驗主義的。田家英以地方黨委開會為例說,事先不告知與會者會議議題,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開會,就不可能認真開展對問題的討論。這屬于毛澤東在《1948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一文中所說的“必須反對經驗主義的方法,這即是事前毫無準備,不提出問題,不分析問題,不向干部會議作精心準備的、內容文字都有斟酌的報告,而聽憑到會人員無目的地雜亂無章地議論,致使會議時間延長,得不到明確而周密的結論?!雹俳涷炛髁x“一是沒有理論知識,二是不了解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敝荒芸闯鲆恍┦挛锏默F象,看不到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翱床坏揭幝?,就只好亂碰,沒有了預見。”就像斯大林所說的那樣:“沒有預見,談不到領導,想抱個大西瓜,結果抱了個大石頭,出乎預料之外,這就是沒有預見?!弊鳛轭I導干部,如果不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無論你怎么到處東奔西跑,跑斷了腿,也不能摸出規律來。經驗主義不可取。“經驗主義可以淹死在實際里?!比欢欢脤嶋H“就像不會游水的人,可以淹死在水里”,因為他壓根兒“不懂得水。”②
田家英認為,浙江嘉興農村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瞎指揮”等亂象,主要原因“是縣委工作作風上的事務主義和思想方法上的經驗主義”。③由此,他得出結論:農村基層干部只要“‘權不當和‘法不對頭,其他問題也就無從談起了。”④
三、田家英提出農村基層干部正確領導的努力方向
怎樣實現以上五個方面的“正確領導”目標?田家英也為浙東北嘉興地區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指出了應該努力的方向。
(一)領導干部要對人民群眾負責任
鑒于嘉興地區縣以上很多干部“并不懂得”人民公社“是集體所有制”,“所以瞎指揮”,1961年3月31日,田家英批評這些干部說,集體經濟自負盈虧,“你憑什么瞎指揮?減了產你不負責,(老百姓)沒有飯吃你又不管,這是不負責任。”又說:“有些同志把人民公社既當成自己的事,又不當成自己的事。他在指揮上,當成自己家里的事情,把自己當成為一家之主。但是,人家減了產就不像自己家里一樣痛心,嚴重對群眾不負責任。今后要負起責任,尊重公社權利,不許侵犯人家權利,把人家當作臺子、凳子一樣搬來搬去。”當然,這樣講并不是要放棄領導,“而是要正確的領導?!雹菀龅健罢_的領導”,就需要教育引導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既對黨負責,也向人民負責。田家英反復引用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及《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等文章里“向人民負責”的話語,要求領導干部一定要按照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里所說的:“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那樣去辦事。⑥
(二)領導干部一定要有正確的工作作風
田家英認為,領導干部不僅“要正確的領導”“正確地工作”,而且“要有正確的工作作風。”至關重要的是“三種作風”:
其一,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反對主觀主義”。這一點就是要求“做工作要從實際出發,不能從主觀愿望出發?!彼J為,過去幾年就是因為不從實際出發,結果把事情搞糟了,造成了很大損失。因此,地、縣、社各級干部都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全面了解情況,避免“亂想”“瞎想”以至“好心辦成了壞事”。⑦歷史的沉痛教訓需要汲取。
其二,是“走群眾路線,反對官僚主義”。田家英認為:“一切工作都要走群眾路線,凡是不走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都是官僚主義?!惫倭胖髁x有各式各樣的:既有“打人罵人”“兇神惡煞的官僚主義”,也有“不聽話、不知道按政策辦事”的“笑瞇瞇的官僚主義”。它們的共性“都是不從實際出發,脫離群眾”?!耙呷罕娐肪€,首先要關心群眾生活,關心群眾生活就是群眾觀點,要走群眾路線就必須有群眾觀點,沒有群眾觀點就不可能走群眾路線”。群眾觀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官僚主義的人是把“對黨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看作不一致的”。他們“只對上負責,而不對下負責,不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然而,對上負責或對黨的領導機關負責“與向人民負責”是“一致”的。因此,“凡是違反群眾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向上面提意見,……不要盲目執行?!狈彩隆耙匀罕娎鏋橹亍?,走群眾路線和與群眾協商“要商量到底,反反復復的與群眾商量,徹底地走群眾路線。”①
其三,是“要有為人民服務的觀點”。田家英說:“我們共產黨的干部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群眾的勤務員”,要服務百姓,幫助他們發展生產。為人民服務就“必須老老實實,對老百姓負責,不準有國民黨觀點”?!盀榱斯べY,要爭級別”,“就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人民幣服務?!鳖I導干部“不是從關心群眾的利益出發,而從便不便于他們的領導出發,這就沒有群眾觀點?!雹谔锛矣⒁钥h社基層單位調整規模的原則為例說:“應當上邊將就下邊,便利上邊為下面服務,而不是便利上面統治下面?!闭{整機構同樣應該堅持這一原則,做到“因事設人、力求精干”。這“事”還是“指的真正要辦的事情,不是指瞎指揮的那些事?!雹?/p>
(三)領導干部自己一定要堅持理論學習
田家英在4月2日的談話中說,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工作能力水平低,通常與他們沒有系統學習理論知識有很大關系。個中緣由,是領導干部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讀書”。他對當地干部說:“這一情況要改變,書呆子,當然不好,不讀書也不好”。他推崇毛澤東一方面為黨和國家提出方針政策,另一方面,不斷地提出要領導干部讀書。“不讀書,不學習,什么所有制,什么價值法則,怎樣運用價值法則都不懂了,以為法令、法律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了”。其實不然。他贊賞斯大林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里批評一些年青人的話說,我們有些年青人以為只要下個命令,什么都可以辦了,什么客觀規律都可以不去管它了。④
他認為,斯大林對年青人的“這個批評很深刻”。近年來,我們之所以在客觀規律面前,“碰得頭破血流”,就是因為“對于事物發展規律”缺乏深刻了解。而要了解客觀規律,“就要有理論知識”。田家英希望:“我們領導上擺脫事務以后,好好的讀書,再不讀就不行了。特別是要好好學習政治經濟學。”⑤4月3日,田家英在干部座談會上又一次談到干部學習問題。他說,領導干部不僅“自己要認真學習”,而且要“帶領基層干部認真學習”。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比如政治經濟學、毛澤東著作等等?!敖陙碛俨贿_,好事變壞,沉痛的教訓就是沒有好好學的結果,因此,再忙也得學習,學習不但不會阻礙工作的進展,反而會加大了你工作的成效?!雹?/p>
(四)領導干部一定要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鑒于黨員領導干部特殊化問題嚴重,田家英認為:根據1961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出臺的“農業六十條”,首先,人民公社內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由社員大會或者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并由它們隨時罷免;同時,公社要設立監察機關即“監察委員會”,“它是專門找岔子,專門同不老實的干部作對的。社員通過它來實現對干部的監督”。他認為,過去一些公社的監察委員會卻把監察的職責對象搞錯了:專門監察所謂“小偷”,“專門來管老百姓”。應該知道,“我們的干部和黨員都是老百姓的兒子不是群眾的老爺,我們要聽老百姓的話,就是說沒有老百姓,就沒有共產黨”。領導干部不可以缺少監督,“我們共產黨的干部和黨員都要接受老百姓的監督”。如何來監督?“就是通過監察委員會實現監督”。①
(五)領導干部一定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田家英在講話中多次講到領導干部要汲取經驗教訓的問題,要認識到我們在工作中“確實存在許多問題和錯誤”。因此,總結經驗教訓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他認為,最需要總結的教訓有三個方面:其一,是深刻汲取歷史教訓。他說,以往“五風”泛濫的教訓,“是花很大代價換來的”,所以一定“要尊重這些教訓”。其二,是認識水平不高的教訓?!斑^去由于認識不清,工作中就缺乏堅定性,這是一條很重要的教訓”。我們思想上存在許多認識不清的問題,比如共產主義與平均主義、集體所有制與全民所有制、政治與經濟關系、個體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階級斗爭與生產斗爭、可能性與現實性、動機與效果;“左”傾與右傾、黨與非黨的關系等。過去,這些問題由于界限不清,好多事情章法都亂了。因此,一定要提高干部的認識水平。其三,是為人民服務的觀念不強的教訓。“為人民服務觀念不強,也使我們在工作中缺乏堅定性”。田家英認為:“必須真正做到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另外,領導干部在失誤面前,千萬不可驚慌失措、悲觀失望。重要的是,“要認真取得教訓”。②如果光是驚慌失措,而不認真汲取教訓,那“就是麻木不仁”。③領導干部只有總結了經驗教訓,提高了思想認識,才能夠切實改進工作。
田家英“正確領導”的觀點,植根于20世紀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的特殊年代。他提出的農村基層領導干部要有正確領導動機、思想認識、領導方法,要正確地調查研究和使用權力的論述,可謂有的放矢、切中時弊。他對于實現領導干部“正確領導”目標路徑的指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雖然他關于“正確領導”的系列講話都是針對當年浙東北嘉興地區特定問題所講的,迄今為止已經過去將近60年,但是對于今天廣大黨員干部深刻思考如何實行正確領導并沒有過時,仍具有很強的資政及教育意義。
(李華,浙江省嘉興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