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程飛 閆春花
大學生黨員是新時代履行歷史使命的引領者,大學生黨員黨性培育工作是高校黨建與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將大學生黨員培養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但是,在當今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多元文化交流碰撞,西方價值觀滲透,大學生黨員的黨性培育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如:高校大學生黨性培育內容陳舊、形式單一、大學生黨性培育可持續性不強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黨員存在思想缺鈣而呈現信仰迷失等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黨員黨性培育,對提高大學生黨員隊伍素質、促進黨的各項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利于推動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為新時代高校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當前,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網絡化背景下,我國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情況復雜多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極力向世界特別是中國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試圖推行“和平演變”、“顏色革命”,還有的宣揚西方“普世價值”,鋪天蓋地的西方文化內容在網上不斷排斥我們的民族文化,淡化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識,嚴重威脅著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認同。有人形容,網絡的影響力“小可殺人、大可覆國”。黨性教育是推進黨組織思想政治建設的有效途徑,最終目標是加強黨的政治地位,提高黨員政治洞察力、政治信仰和政治覺悟,積極抵制社會不良思潮,“使外在理論灌輸內化為自覺實際行動”。高校是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匯的地方,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因此,必須加強大學生黨性培育,主動“亮劍”,引導他們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增加文化自信,這樣才能有效抵御腐朽、落后、不良文化的沖擊,堅守高校意識形態陣地。
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深刻揭示了人的發展目標與規律。人之所以要堅持全面發展,是由人的全面性本質、社會的全面性存在與發展的需要所決定的,促進全面發展是大學生的發展方向和成長目標。大學生成長成才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實現的過程,只有不斷加強大學生黨性培育工作,才能保證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自由發展。中國處于新的歷史時期,大學生黨員是未來發展和完成新的歷史任務的生力軍,加強黨性教育是優化黨員隊伍的重要途徑,是為國家提供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大學生黨員正處于政治理想信念的形成期,加強黨性教育能夠補齊精神上的“鈣”,能使其自覺,抵制不良社會思潮的精神腐蝕,從而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每個人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提供廣闊舞臺,為大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良好的思想環境,最終實現 “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有利于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青年興則國興, 青年強則國強。 青年大學生的素質如何,事關國家興衰和民族強弱, 到本世紀中葉,當前的大學生黨員正年富力強,他們能否成長為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直接影響著能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大學生黨員具備較高的黨性修養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現實要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是高校各項工作包括黨建工作的根本責任,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則是新時代青年特別是黨員大學生的光榮使命。大學生是最富有生機、最富有活力、代表著國家和民族未來和希望的社會群體之一,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關系到能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上的“鈣”, 培養造就新時代的“四有新人”,使大學生們能夠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只有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才能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長治久安,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受多元文化的沖擊,大學生黨員黨性觀念淡薄。當前世界逐漸融為一體,不同的文化形態、價值觀念相互滲透,一些自控力差的大學生黨員很容易受西方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影響,其人生觀、價值觀極易發生傾斜,從而導致黨性觀念淡薄,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有的大學生黨員入黨動機不夠純潔,目標過于功利化,把入黨作為謀取好工作的籌碼,入黨以后也不注重政治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黨性修養不足,以個人需求為中心、以實用主義為尺度,把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無私奉獻的精神統統棄之腦后,這與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8 年 9 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大會提出的“把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個根本任務是嚴重脫節的。
受內容和形式的制約,課堂教學實效性不強。黨性培育是指黨員黨性形成和增強的過程,思想政治課堂是大學生黨員黨性增強的重要載體。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采取“灌輸式”教學, 尚不能跳出“權威式”教育模式的圈子,失去了親切感和吸引力, 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產生抵觸情緒。思想政治課老師在講臺講得如癡如醉,而下面的學生聽得昏昏欲睡。也使得大學生黨員對接受式、被動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教化方式產生排斥。德育的知識化、政治化傾向嚴重,在某些大學生黨員眼中,黨性教育內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決實際的思想問題。真正成功的德育不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道理灌輸,學生黨員黨性增強一定是來源于內心的反省,最終的德育是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受實踐平臺的限制,黨性培育缺乏持續性、系統性。隨著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高校承擔的工作也日益紛繁復雜,大學生黨員的黨性培育缺乏持續性、系統性,再教育工作逐漸成為一個薄弱環節。多數黨員只是在入黨前參加入黨積極份子培訓班或一些實踐教育活動,考試合格后幾乎沒有再教育的學習,僅有的學習也往往流于形式,如在“兩學一做”、批評與自我批評等組織生活中沒有嚴肅性,部分活動成為黨員間“嘮家常”集結地,也沒有搭建系統的實踐平臺,有些實踐活動只局限于拍照、做樣子。久而久之,產生了在社會中群眾不支持,在學校同學不配合的現象,黨性鍛煉工作難以開展,入黨成為學生黨員黨性鍛煉的終點,學生黨員的黨性也隨之弱化。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大學生黨性修養的自覺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國家精神、國家價值的積淀,又是民族精神基因與文化認同的根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學生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教育資源,用以引導教育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等,對于加強大學生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教育 具有顯著的文化優勢。因此,在大學生黨性培育中,要堅持引導廣大師生從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滋養,滋潤心靈,深化師生的文化自信,加深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知和理解,用先進文化滋養學生精神世界。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黨校培訓”、“支部活動”、“社會活動”,注重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和實踐,不斷提升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 通過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使大學生黨員深入了解古代圣賢的先進事跡,感受他們追求真理、勇于獻身、熱愛人民、英勇頑強的精神力量,以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從而傳承社會主義文化和精神,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勇于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奉獻青春。
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進行線上線下黨性培育。“互聯網提供開放、共享、自由的交流平臺,讓人人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人人都在一定范圍內掌握了自己的話語權”。作為新的通信傳媒工具,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登載傳輸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數據信息,“互聯網+”教學模式深受大學生歡迎,“互聯網+”時代下,如何充分運用網絡手段、實現“線上線下”齊用力,開展大學生黨員黨性培育,是一項重要的時代課題。當今時代的“學習強國”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激發了黨員的學習熱情, 加強了黨性修養,新時代也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建設網上大學生黨性培育平臺,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黨性教育平臺。如建立大學生黨員學習交流微信群、QQ群,發布黨建微課、教學視頻,號召、建立黨建論壇,黨員注冊登錄后可以對時事熱點進行發表個人看法,加深對黨的認識,引導大學生黨員積極投入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實踐中來,切實在大學生黨員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增強黨員自覺及黨性修養,強化宗旨意識、提高政治覺悟,為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建立黨性培育基地,對大學生黨員進行可持續教育。黨性教育基地,是廣大黨員干部重溫革命傳統、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陣地,和學習優良作風、陶冶革命情操的重要課堂。當代大學生離革命年代久遠,單靠課堂知識傳授,不能讓大學生黨員真切的感受到革命精神,進一步加強黨性教育基地,對于提高大學生黨員素質,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學生黨性培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增大經費投入,完善基礎設施,結合當地特色,建立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基地,激發大學生黨員的愛國熱情、增強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黨員黨性的再教育工作,要打造大學生黨性培育可持續教育工程,充分利用節假日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革命歷史人物紀念日,組織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持續的黨性教育,使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黨的滋養。
大學生黨員是黨的生命線,其黨性修養是高校黨建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學生本人的未來和發展,更關系到黨的命運和前途,新時代對黨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大學生黨員在思想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黨性修養,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四個意識,高校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促進線上和線下黨性教育、校內培育和校外實踐結合,不斷提高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培養一批擁護黨的領導,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