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瑞 李霞
壽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山東壽光 26 27 00
就我國現階段的具體情況而言,土地規劃及其管理工作的職能相互獨立。兩項管理工作的開展中心均是對土地進行管理,然而因起步的差異,兩個管理均具有其獨立的特性與優勢。城鄉規劃管理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早,城鄉建設工作也在不斷發展完善。然而,土地管理作為剛剛流行的概念之一,其核心思想主要是在確保建設用地不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對耕地予以保護,近些年來土地管理工作也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從客觀的角度分析,城鄉規劃建設與土地管理,對于國家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都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各方面的工作開展,都要采用合理化的思維來調整,如果繼續按照固定的模式來執行,不僅無法得到預期效果,還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后果。城鄉規劃建設與土地管理的問題,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規劃建設方案不夠健全。例如,城鄉資源存在很大差異性,規劃建設過程中,部分區域完全考慮經濟效益,但是在社會效益的調查與研究力度上非常薄弱,即便是得到了短期的繁榮發展,針對長期的問題積累,以及各種特殊情況的解決,都沒有辦法得到預期效果,甚至是產生得不償失的現象。第二,土地管理的進行,對于數據及信息掌握不夠充足,而且在管理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方面非常低。例如,土地資源的利用,沒有按照科技農業的方式來發展,而是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現象,過分的發展城市經濟模式,很容易造成產業失衡的現象,影響到城鄉規劃建設與土地管理的正常部署[1]。
國家要實現可持續的土地發展戰略就要進行科學的管理,嚴密控制城鄉建設過程中對土地的利用情況。要想做好城市土地的管理,首先要切實加強土地的供應量,提高土地審批效率和不斷優化資源的配置。然后要加強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工作,對于違法行為要及時進行懲處。最后要系統全面的對土地進行規劃,把握相關土地的利用結構,落實國家城市土地建設作用,合理開發土地資源,建立一個生態型的開發制度。通過全面、系統的規劃城鄉建設的用地情況,可以促進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這樣才能落實科學規劃城鄉用地的目的。另外,在建設的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對土地的破壞,堅持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來制定針對性的規劃方案,提高土豆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使得城鄉建設工作更加科學合理。
在城鄉規劃建設中要重視相關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科學的規劃保護好城鄉的生態環境,這樣才能實現文明城市、經濟和環境互相協調發展,達到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進行城鄉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城市的自然資源,切實的根據城市的具體情況規劃進行,這樣才能建設好相關的基本設施,做好規劃建設的重要工作。通常來說,要根據當地的特色和優勢進行城鄉建設的規劃,這樣才能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才能建設文明和諧的城市。同時要對開發隊伍實行相關的規定,加強對他們的制約作用,通過制定環境保護原則和污染原則來管理建設規劃隊伍,這樣就可以在生態環境規劃不合理時找到為它負責的人,提高相關團隊對環境的保護;同時要建立受益負責原則,通過受益人員進行自主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對環境設備的愛護和維護,因為一旦是人為破壞的話,那個人就需要承擔相關的補償措施,這樣才能有效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通過這些措施就可以有效提高相關人員的保護意識,就能有效控制對環境的保護[2]。
針對土地管理工作而言,其主要是編制一個更具系統性與健全的法規條例或規章制度,以此對土地資源的后續應用予以規范,由此確保土地資源應用的合理性與高效性,而這也是整個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而城市規劃管理,主要是由各地政府單位對城市和鄉鎮的所有資源展開系統性的規劃管理工作,對城鄉群眾的日常生活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環境進行全面的優化,進而推動城鄉經濟水平的全面發展。因此,土地資源規劃管理以及城市規劃管理必須進行高效統一,共同推動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與提升。
現階段我國綜合經濟水平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為土地規劃以及城鄉規劃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怎樣推動土地規劃以及城鄉規劃的共同發展早已變成一個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話題,然而這就需要土地規劃以及城鄉規劃所涉及的信息能夠實現實時共享。在展開土地規劃時,必須對城鄉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具體需求進行全方位的了解,以此才可以編制出可以達到城鄉可持續發展各項需求的規劃方案。然后,城鄉規劃應該將土地規劃當作重要基礎,嚴格按照土地規劃方案編制出與之相應的城鄉規劃方案。除此之外,政府部門予以公布土地規劃以及城鄉規劃方案,同時編制出適宜的配套方案,從而促使社會對土地規劃以及城鄉規劃予以高度的重視與關注[3]。
總而言之,土地資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城鄉規劃建設的關鍵因素,但由于我國的土地資源有限,因此,開發團隊必須要保證土地開發的利用率,加強對土地管理的規劃,使得土地資源更好的得到利用,發揮它的價值。同時通過相應的管控手段對土地進行管控,使得相關人員在進行城鄉規劃時可以充分考慮到土地的管理工作,這樣才能提高規劃的可行性,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