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霞
(黑龍江中藍律師事務所,大慶 163311)
法律援助是國家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體現,通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能夠為特殊人群或者困難人群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服務,這對于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是還有很多人尤其是社會弱勢群體對法律援助概念模糊,還存在“請不起律師,打不起官司”的現象;二是在政府工作中,法律援助工作還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三是各法律援助機構的作業發揮得不夠。
1.法律援助工作人員不足
法律援助覆蓋范圍不斷增加、法律援助案件顯著增多,但是相應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員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專業水平過硬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尤其是縣區法律援助機構人員嚴重不足,很多縣區的法律援助機構除主管領導外法援中心只有一名工作人員且沒有法律專業教育背景,人員年齡結構老化,出現人員斷層的現象。
2.律師資源短缺
有的縣區只有一個律師事務所,甚至只有法律服務所,律師資源遠遠不能滿足法律援助工作開展需要,全國都在積極推行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蓋,法律援助案件顯著增多,這與律師資源短缺問題形成極大矛盾,刑事案件法律援助難以實現全覆蓋,由市區律師到縣區提供法律援助存在路途較遠,往返不便,住宿問題,溝通效率等實際問題,費用大大增加。
雖然法律援助有專項資金支持,且法律援助經費也已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正在逐年增加,但仍然存在經費嚴重不足、當年經費不能及時到位的問題。法律援助機構由于缺乏資金,社會律師不愿接收案件,工作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案件質量,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
拓寬宣傳渠道,積極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增強宣傳效果。加強與社區及機關各部門聯系,同時發揮法律援助工作站、聯絡點的作用,通過張貼法律援助宣傳海報、發放法律援助聯系卡和開展專項宣傳活動等方式,提高法律援助知曉率。進一步利用報紙、雜志、電臺、網絡等新聞媒體和通過法律下鄉、法律咨詢等途徑,加大對法律援助工作的宣傳力度,使法律援助家喻戶曉,讓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知道怎么尋求法律保護。同時要使各級領導干部深刻意識到法律援助工作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保障,從而把法律援助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努力形成“黨委政府重視、有關部門支持、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法律援助工作格局。
1.強化培訓工作,注重培訓效果
加強教育培訓工作,加大培訓教材、師資、經費等投入,完善培訓體系和工作機制,認真實施好法律援助基層業務骨干年度培訓計劃,提高法律援助人員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使法律援助隊伍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模式,加強人才庫、專家庫建設,培養一批擅長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專業人員。
2.調動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積極性
完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相關權益保障、政策扶持措施,建立服務補償機制,吸納社會工作者參與法律援助,鼓勵和支持人民團體、社會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多渠道解決律師資源短缺法律援助工作力量不足問題,充實縣區法律援助人員,注重發揮基層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作用。建立法律援助激勵機制。在目前法律援助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要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法律援助隊伍,更應該注重給予法律援助人才精神上的激勵。法律援助機構應該根據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表現定期評選出法律援助工作先進個人和先進組織,給予其榮譽稱號,并在社會上大力宣揚他們的事跡,形成一種以履行法律援助為榮的社會風氣。
3.鼓勵社會人員加入法律援助工作隊伍
鼓勵和支持具有一定法律專業知識的公民、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政法機關退休人員、法律專業的高校學生成為法律援助志愿人員,充分發揮他們擁有的專業法律知識的資源優勢為受援者提供訴訟與非訴訟法律服務,補充法律援助隊伍的不足。還可以考慮將法律援助工作作為法律專業學生社會實踐的一項必要內容,這樣既可以豐富他們的法律實踐活動,積累辦案經驗,又可以培養他們從業后自覺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意識,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
4.以公益崗補充法律援助力量
加大政府購買公益崗位的力度,配齊配強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把法律援助公益崗位納入政府購買公益崗位的項目。為努力做到“應援盡援”,建議在縣區設立公辦律師事務所,增加公職法律援助律師,根據人口數量和經濟發展情況核定編制,納入財政供養,設定職責為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為政府提供法律顧問,辦理政府交辦的法律事務,協助政府化解信訪矛盾,開展普法宣傳等。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援助需求與政府提供的法律援助之間突出的供需矛盾。
1.建立和完善政府法律援助最低資金保障制度
保障中央和省級轉移支付資金的配套撥付,建立法律援助專款專戶,財政部門與司法部門要加強對法律援助經費管理的監督。
2.探索法律援助社會捐助的多渠道
可以探索法院判決由非受援的敗訴方支付法律援助人員的辦案成本;經工、青、婦、老、殘等社會團體接待聯動到法律援助機構的法律援助案件,由各部門在其相應的經費中給予一定的支持;接受社會慈善性捐助。
為保證法律援助案件的辦案質量,應對有關人員的行為進行有力監督。
1.進一步完善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服務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運作規范、管理嚴格的法律援助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自律機制,加強對承辦者辦案過程、辦案態度、辦案責任心的監督和管理。
2.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服務考評機制
質量檢查公布制度、質量跟蹤檢查制度、質量投訴監督制度,定期對案件質量進行集中評查,保證法律援助服務質量。
3.整合社會力量,完善外部監督機制
可組成法律援助監督員隊伍,采用旁聽案件審理,跟同辦案、審查案件歸檔材料、征求意見等方式,對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辦案進行全方位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