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生
摘 ? 要:帷幕灌漿能夠有效避免地基與基礎出現(xiàn)滲透的情況,該項技術近年來一直在進行不斷的發(fā)展,以更好地適應各種地層條件,使不同的施工要求得到有效的滿足,目前帷幕灌漿技術已經(jīng)在全國各地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云南較為特殊的地質條件,高拱壩的防滲效果尤為關鍵,尤其是帷幕灌漿。為了做好大壩壩基帷幕灌漿工作,龍江水電站雙曲拱壩壩基帷幕灌漿從施工工藝、工序著手,采取了一些列措施,達到了設計的要求。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分析,能夠對同類工程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推動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更好發(fā)展。
關鍵詞:工程概述 ?帷幕設計 ?灌漿施工 ?質量檢查
中圖分類號:TU7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a)-0026-02
1 ?工程概述
龍江水電站樞紐工程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境內的龍江干流上的下游河段。是以發(fā)電和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的綜合性樞紐工程,并具有城市供水、養(yǎng)殖及旅游等功能。主體工程由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110m,引水系統(tǒng)及地面式廠房組成,水庫正常蓄水位872.0m,總庫容12.17×108m3,主體工程為大(1)型Ⅰ等工程,次要及附屬建筑物為Ⅲ級。電站裝機容量240MW,保證出力68.5MW,年利用小時4283h,多年平均發(fā)電量10.28×108kW·h。工程設計洪水標準為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2000年一遇。地震設防烈度:地震水平加速度動峰值為0.2~0.36g,大壩地震設計烈度為Ⅸ度,其它建筑物設計烈度為Ⅷ度。工程計劃投資22.3億元,計劃總工期44個月。
2 ?施工方法及措施
施工方法,鉆孔:帷幕鉆孔采用XY-2型地質鉆機,開孔孔徑110mm,埋設91mm無縫鋼管作為孔口管,先導孔接觸段以下采用73mm的金剛石鉆頭鉆進至終孔,其他孔接觸段以下采用56mm的金剛石鉆頭鉆進至終孔。采用KXP-1型輕便測斜儀測量孔斜。
沖洗:鉆孔沖洗和壓水試驗執(zhí)行《水電水利工程鉆孔壓水試驗規(guī)程》(DL/T5331-2005)。
灌漿:采用小口徑鉆孔,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灌漿壓力按照設計文件施工,第一段為1.0~1.5MPa,第二段為1.5~2.5MPa,第三段為2.5~3.0MPa,第四段為3.0~3.5MPa,第五段及以下為4.0MPa,以下各段為p=2+0.1h(h為段頂以上基巖深度)MPa,最大為4MPa。灌漿段長劃分:第一段2.0m,第二段5.0m,其他各段5.0m,終孔段長不大于8.0m,遇特殊情況可適當調整段長。采用5∶1、3∶1、2∶1、1∶1、0.8∶1、0.6∶1或(0.5∶1)六個比級的水泥漿液灌注。
封孔:終孔段灌漿結束后,采用全孔“濃漿置換和壓力灌漿法”封孔。
3 ?施工過程主要工序質量控制
3.1 鉆孔質量控制
開孔孔位與設計孔位偏差不得大于10cm;鉆孔終孔孔徑不得小于Φ56mm;鉆孔過程每段孔斜,在孔深20m內每5m測斜一次,20m后每10m測斜一次,控制孔斜滿足設計允許偏差。
3.2 裂隙沖洗和壓水試驗
帷幕孔各孔段灌前均需進行裂隙沖洗和簡易壓水試驗,裂隙沖洗可結合簡易壓水進行,沖洗至回清水并延續(xù)10min即可結束。簡易壓水時間為20min,每5min測讀一次壓水流量,取最終值作為巖體的透水率計算值。
3.3 水灰比和漿液變換
帷幕灌漿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標號不低于P.O42.5。灌漿一般采用純水泥漿,漿液水灰比變換為5:1、3∶1、2∶1、1∶1、0.5∶1五比級,當孔段某級注入量大于300L且灌漿時間已大于30min,灌漿加濃一級。吸漿量大時采用0.8∶1∶1的水泥砂漿進行灌注。
3.4 灌漿結束標準及封孔
灌漿結束標準:在設計規(guī)定壓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0L/min后延續(xù)灌注60min,終孔段灌漿結束后采用“全孔灌漿封孔法”封孔。
4 ?帷幕灌漿異常情況和大耗灰量的控制措施
在裂隙發(fā)育地區(qū),灌漿異常情況和大耗灰量控制措施是決定帷幕灌漿工程的質量、進度和投資主要因素,是大壩壩基帷幕灌漿工程控制的重點和難點。
4.1 串漿、冒漿及灌漿中斷異常情況處理措施
(1)若發(fā)生冒漿時,先用麻、棉紗、棉布等堵塞冒漿點。難于堵塞時用水泥砂漿進行表面封閉,同時適當降低灌漿壓力進行灌注,當不再冒漿時,再逐級升壓,直至灌漿結束。
(2)當發(fā)生串漿時,若串漿量不大于5.0L/min,則在灌漿的同時用大量水沖洗被串孔。若串漿量小于5.0L/min時,則采取先堵塞被串孔,待灌漿孔灌漿結束后,立即掃開被串孔,用大流量壓力水沖洗干凈后再進行灌注。
(3)灌漿過程中由于停電、停水、機械故障和工地爆破等原因出現(xiàn)灌漿中斷,盡可能縮短中斷時間,及早恢復灌漿,先沖孔,如沖洗無效,則掃孔復灌。
4.2 大耗灰量的處理措施
主要采取“濃漿、低壓、限流、分級升壓、間歇、限量、摻速凝劑、灌注水泥砂漿”等措施。
(1)當水泥灌注單耗量達150kg/m~200kg/m,灌漿效果不明顯時,采取濃漿、低壓、限流或分級升壓措施,將注入率控制在15.0L/min左右,當灌入水泥單耗達到300kg/m,灌漿效果仍不明顯時,則采取間歇灌注措施,每次間歇的灌入漿量控制在400~600L,間歇停頓時間控制在10~20min,連續(xù)間歇灌注3次,其灌漿效果不明顯時,則采取待凝,其待凝時間不小于16h。
(2)鉆孔出現(xiàn)異?,F(xiàn)象(巖石溶蝕裂隙較發(fā)育、鉆孔回水較小或無回水、涌水孔段),灌漿無回漿,直接采用0.8∶1∶1(水:水泥:砂)水泥砂漿(摻合3%~5%水玻璃)進行灌注,當灌入水泥單耗量達到200kg/m~250kg/m,灌注效果不明顯(灌漿壓力無逐漸升高或注入率無逐漸減小的趨勢)時,采取低壓、限流或分級升壓措施,將注入率控制在20.0L/min左右;當灌入水泥單耗量達300kg/m~400kg/m,灌漿效果仍不明顯時,則采取間歇灌漿措施,每次間歇時間控制在10~25min,連續(xù)間歇三次其灌漿效果仍不明顯時,則采取待凝,其待凝時間不宜少于12h(漿液中摻水玻璃的可適當縮短),如此反復進行,直至灌漿有明顯效果(灌漿壓力逐漸升高或注入率明顯逐漸減少的趨勢)時,改用純水泥灌注至結束。
5 ?結語
通過防滲帷幕灌漿,對灌前簡易壓水試驗成果、灌漿成果資料、質量檢查孔壓水試驗成果資料綜合分析,以及大壩下閘蓄水后的滲漏情況,認為:
(1)防滲帷幕灌漿工程設計合理,灌漿工藝適宜本工程區(qū)地質特性。
(2)大耗灰量孔段采用限流、間歇、限量、待凝水泥等措施,質量檢查孔壓水試驗檢查結果,各孔段透水率值均滿足設計要求(q≤1.0Lu)和(q≤3.0Lu),取得了良好的灌漿效果。
(3)帷幕灌漿施工后,從滲漏情況來看,幾乎已無滲漏現(xiàn)象。這些均說明,經(jīng)過灌漿處理,山體水向滲漏和回灌的現(xiàn)象已不存在。說明通過灌漿處理,大壩基礎已形成了連續(xù)性的阻水帷幕。保證了施工順利進行和安全運行。
(4)上述措施、方法值得在該地區(qū)類似工程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光榮.善泥坡水電站大壩左岸防滲帷幕灌漿工程施工[J].小水電,2019(3):84-85.
[2] 余雅寧,喻華平.黃登水電站帷幕灌漿質量管理工作實踐[J].水力發(fā)電,2019,45(6):1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