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王秀芳,女,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呼吸內科主任。現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學會兒科學會委員、河南省兒科學會呼吸學組組長、河南呼吸學會委員、河南兒科學會委員、全國兒科哮喘協作組委員。1986年畢業于同濟醫科大學兒科系(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后一直從事兒童呼吸道疾病及兒童哮喘的臨床治療和研究,主持并籌建兒童哮喘門診、兒童肺功能室、兒童霧化治療中心及兒科呼吸專業病房和河南省兒童重癥救護中心,推動建立了小兒支氣管鏡室,對兒童喘息性疾病及危重疑難肺部疾病有大量診治經驗。
兒童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呼吸道的免疫功能比較低下,因此,兒童發生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是最多的,特別是三歲以內的孩子,經常會發生呼吸道感染。而引發兒童咳嗽最常見的就是上呼吸道或者下呼吸道感染。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反復咳嗽或者伴發喘息,或者患一次感冒以后咳嗽的時間超過四周,那就要考慮,會不會有一些慢性疾病,比如咳嗽變異性哮喘。因為,如果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導致的咳嗽,持續的時間往往比較短,一般一周到十天左右就會自愈。
那么,該如何確定咳嗽的病因呢?一般來說,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咳嗽情況,比如說有沒有伴發喘息,咳嗽的時候有沒有大量的黃色膿痰,如果有,且咳嗽的時間又比較長,就會考慮是不是肺部出現了感染,或者氣道出現了慢性感染。然后,根據咳嗽和喘息的不同情況,來做相應的一些檢查。比如排查感染時,會做血常規、痰標本微生物檢測和影像學檢查;排查哮喘,會做肺功能、過敏狀態檢測、氣道過敏試驗檢測。
還有一種情況需要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比如支氣管異物引發的咳嗽。低齡兒童的自控能力比較差,聲門發育不全,吞咽的時候,聲門閉合不嚴,很容易發生異物的吸入,如果吸入的異物比較小,可能會進入到比較深的氣道,引起反復咳嗽、反復喘息和肺部感染,如果異物比較大,在主氣道或者是聲門位置,就會有生命危險。
一旦被確診患了慢性疾病,醫生會根據檢查的情況,為孩子制定一個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哮喘是兒童最常見的一個慢性呼吸道疾病。既然是慢性病,就和成人的高血壓、冠心病一樣,要有一個長期的自我管理的過程。除了在醫院治療以外,家長需要對孩子的病情進行長期的監測與管理,定期去醫院復查。
一般來說,最常見的治療方案是吸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另外還有一些白三烯類藥物和抗組胺藥,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抗過敏藥,一到兩周后,到醫院復查。醫生會根據孩子用藥以后的情況和氣道過敏指標恢復情況,調整下一階段的治療方案。病情穩定以后,醫生會建議3~6個月復查一次。
另外,因為這些都是吸入用藥,如果用藥不正確的話,對治療結果影響也會比較大。一定要謹記醫生的指導,確保正確規范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