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龍泉市審計局 浙江 龍泉 323700)
鄉鎮黨政領導干部肩負著發展當地經濟、推動社會發展和促進改善民生的使命,位高權重,對應的責任也重大。鄉鎮黨政領導干部作為最基層的政府領導干部,也是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之一,縣級審計機關對上述鄉鎮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一直在積極探索研究,一直在總結經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審計機關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對黨政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發表的審計意見。本文立足于當前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及方法,結合縣級層面鄉鎮領導干部經濟審計工作的實際情況,在對領導干部經濟履職情況做出合理審計評價、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做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討和研究。
第一,審計內容存在局限性,造成審計評價“偏”。當前,鄉鎮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大多偏重于從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來評價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甚至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畫等號。
第二,審計方法存在局限性,評價不準確,審計評價“淺”。由于審計任務重和人員不足的矛盾突出,審計人員把精力主要放在室內“翻本查賬”上,走訪調研較少,延伸審計少,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責任情況了解不足、掌握不夠。
第三,審計評價手段存在局限性,評價無依據、或依據不足,審計評價“軟”。
第四,審計評價缺少嚴謹性。如通過審計,某人清正廉潔,無任何不廉潔行為等,有時還出現審計評價照搬單位工作總結或領導干部述職報告內容現象。上述這類評價存在審計風險。
第五,審計評價的責任界定存在難度。由于鄉鎮經濟活動相對復雜且審計對象也比較特殊,目前有些鄉鎮領導相對調動頻繁,造成準確界定經濟責任存在難度,容易出現對領導干部責任界定較為模糊、不夠全面、不夠客觀等問題。
第一,摸清和掌握鄉鎮基本情況。對初次審計的鄉鎮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審前調查要做的詳細,對以前審計過的審計對象,可以通過調查以前的審計檔案資料和咨詢以前的項目主審計來了解基本情況。
第二,以財政收支審計作為鄉鎮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一是摸清和掌握鄉鎮財政基本情況,包括資產、經費收支、工農業投資、國有資產情況。二是關注各鄉鎮自己制定的政策文件或者開展鄉鎮工作的思路辦法是否與國家財經法規、省里政策文件、縣級法規規定相抵觸。三是分析鄉鎮歷年來財政收入、支出的構成和增長(減少)是否合理,核對資產租金收入、社會撫養費收取等收費票據存根,以確認資金是否納入賬內管理或上交有關部門。四是審核接待費是否轉移到其他非考核會計科目造成會計信息不真實。
第三,重點抽查審計鄉鎮下屬的科室部門和單位,特別是獨立建賬核算的。一是鄉鎮經費收入方面。上繳稅務局和財政局的應稅(下屬國企納稅情況)、非稅收入(如計生辦收取的社會撫養費)、核對撥入鄉鎮款項與財政部門撥款是否相符,核對從財政部門領用票據和使用情況,看是否有資金使用進度慢、轉移經營性收入、專項資金擠占挪用或超范圍使用和坐支經營收入、未及時上繳非稅收入等問題。二是比對財稅、發改物價部門確定的收費項目以及對應標準,核查鄉鎮有無亂收費或超標準收費,從而增加老百姓和企業負擔。三是延伸核查鄉鎮“三資辦”代理村級財務核算情況,抽查2~3個村有無截留、擠占、套取資金等問題。四是了解國有和集體資產和企業有無管理不到位或失職造成資產流失和損失,同時抽查一些企業嚴重虧損和破產的原因再深挖。
第四,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延伸審計相關單位和事項。在鄉鎮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基礎上,要理出關系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的重大決策和經濟活動,如重點民生項目、重大工程項目,省專項資金管理和績效要進行進一步核實,同時延伸鄉鎮下屬工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旅游發展公司、敬老院等單位。當前鄉鎮資金投入較大的是農業投入,該投入主要有康莊公路、農田水利項目、美麗鄉村建設、低保、舊村改造、扶貧及造林項目等。
第五,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延伸審計相關單位(公司)和工程事項等。通過前期財務審計、班子會議記錄查詢以及紀檢信訪等,要整理出關系該鄉鎮歷年來的重大經濟活動且與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決策相關,如重大工程(民生)項目、省專項資金管理和投入的項目。同時延伸鄉鎮下屬工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旅游發展公司、鄉鎮敬老院等單位以及在會計委派中心核算的
鎮政府賬(工程)、扶貧、工會等賬戶。當前鄉鎮資金投入較大的是農業、工業投入,該投入主要有飲用水水源項目、鄉鎮污水處理項目、扶貧消薄、重點縣農田水利(噴滴灌)項目、抗災救災、醫療衛生、新農村建設、小城鎮綜合整治、“六小改造”項目等。要著重了解項目資金來源和使用情況,關注投入是否到位、項目推進如何、資金使用效益如何、有無包裝項目套取資金等情況。
第一,科學規范評價內容,注重導向性。筆者從“一觀三化一廉”這五個方面的內容構建了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量化評價指標體系,既避免了沒有目的性的盲目審計,又全面反映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引導黨政領導干部依法執政、科學執政、廉潔執政。
第二,合理設置評價指標,注重針對性。經濟責任量化評價指標分為基本指標和調整指標兩類,基本指標共分三級:一級指標即“一觀三化一廉”五個內容模塊;二級指標主要是審計內容范圍指向,具體為科學發展成效、重大經濟決策制度建立及執行情況等15個項目;三級指標主要是具體審計節點指向,具體為縣委縣政府綜合考核情況等50個細化的小項。
第三,客觀體現評價數據,注重直觀性。在百分制的前提下,將分數折算到每一個指標模塊(“一觀三化一廉”五個模塊,其權重如黨委書記為10%、30%、20%、30%、10%),細化到每一項評價項目,并明確反映執行情況的ABCD四檔得分系數,A檔為1分,B檔為0.8分,C檔為0.6分,D檔為0分。對綜合評分分為優秀、較好、一般和較差四個檔次。
首先,通過走訪財政、農業等多個部門,搜集和獲取有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資料;其次,結合省審計廳下發的《浙江省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操作規程(試行)》等,提出量化評價指標體系初稿,形成對外征求意見稿;最后,邀請目前在任或離任的鄉鎮長和書記、鄉鎮總會計等人員分別召開座談會,征求對體系框架、具體指標、權重占比等方面的意見,并從中采納部分合理化建議。
爭取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等相關部門的支持是關鍵。
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對三級指標(包括權重、分值設置)的適用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進行驗證,以便對指標可以有針對性地完善和修正,使之更趨于合理和科學,讓被審計對象接受和支持。
本文針對當前鄉鎮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存在的問題,提出建立和健全鄉鎮經濟責任審計指標評價體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健全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課題研究,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來推動鄉鎮經濟發展,進而把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納入重要人事任免和重大案件處置的程序和機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