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 高飛
江蘇江中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如皋 226500
針對我國時下的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展開深入的分析,可以發現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一項重點工程,對相關工程的污染治理工作,在時下已經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我國時下的環境治理工作展開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實際的施工和展開深入的分析,可以發現相應的污染問題在施工工作進展過程中是無法避免的,由于受到技術以及施工材料質量的限制,對施工環境的污染也無可厚非,所以針對時下的建筑工程施工污染問題,作為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保證治理工作的及時性。針對我國當下較為重要的社會發展工作的深入的分析,可以發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近些年來已經逐漸的深入了每一個人的心中,并且伴隨著相關工作的不斷深入,人們對這一理念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工程施工項目空氣污染源主要為粉塵和廢氣,其中施工現場的粉塵污染最為嚴重。施工現場的粉塵主要來自土石方開挖、運輸、裝卸等作業過程中產生的揚塵,水泥、砂石、磚塊等施工材料的運輸以及二次搬運等產生的粉塵,拆遷、現場攪拌站等施工過程產生的揚塵,建筑垃圾的存放、運輸、清理等造成的施工現場的道路揚塵。
在建筑施工中,大多數情況都會發生噪聲,主要指的是機械設備產生的噪聲,例如,打樁機,壓路機,推土機,平土機,電鋸,電焊機,運輸車輛,挖掘機,起重機,裝載機,攪拌機等設備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刺耳的噪音,而大多時候更是多種設備同時作業,使得噪音污染更加嚴重。另外,腳手架,模板的安裝拆卸,施工材料的切割再加工等作業噪音。往往建筑施工因為工期緊張,有一些重型車輛在白天又很難進去城區,所以普遍存在著夜間施工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污染。
在建筑施工現場中,常常需要大量的水,因此也會相應產生大量的廢水,這些廢水主要來源于開挖溝渠時的水泥漿、沖洗建筑管道的廢水、施工排放的廢水、石灰坑滲漏至地下的堿性廢水以及建筑施工現場工人的生活廢水排放等等,如果這些廢水不能得到高度重視和處理,稍不慎便會堵塞施工工地附近的下水管道,對周邊的河流造成污染,從而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施工中往往有大量的廢物,廢物處置不當,會導致一些化學物質的浪費,造成環境破壞??赡軙a生毒素的廢物主要是:廢棄的石油化工原料、手套、工業棉布等。這些廢棄物如果隨意丟棄,將逐漸被化學品蒸發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也會給生活在周圍的人們帶來非常嚴重的人身傷害。
在建筑施工中,噪聲污染最為擾民,給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因此,為了解決這一環境問題,不僅要對建筑施工地點的門窗進行密封處理,更要多使用低噪聲的設備和材料,這樣才能有效減少施工所帶來了噪聲污染。還有,對于建筑施工中的設備機房,更要嚴格按照建筑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要求進行降噪處理,從而有效減少噪聲污染。
根據中國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對防治廢氣粉塵污染的規定,嚴禁向大氣排放含有毒物質的廢棄和粉塵,確需排放的,必須經過凈化處理,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在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應采取灑水、覆蓋、圍擋等防治粉塵污染的措施,對運輸、裝卸、貯存易飛散的粉塵物質必須采取密閉措施或者其他防護措施;對于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含有化學物質的液體材料(涂料、油漆、瀝青)在使用完畢后應進行統一的回收處理,對未使用完畢裝修材料應進行統一回收處理,其含有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污染大氣,嚴重時能夠對施工人員以及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在上文中已經闡述了廢水污染的來源,因此若想解決好廢水污染的問題,必須從廢水來源入手,首先需要現場施工人員必須高度樹立起節約用水的意識,從而減少水資源的使用量,減少廢水的排放;其次,在建筑現場施工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水資源保護的要求,嚴格控制城市污染管網的污染物,保證污染物排放總量以及污水和廢水濃度達標,特別是針對混凝土養護、水泥漿、沖洗建筑管道的廢水、施工排放的廢水以及生活用水先處理后再排放,建筑施工企業還可以在施工現場修建污水、廢水沉淀池,從而保證流入到河流和滲透至地底的水均經過嚴格處理,針對沉淀池內的其他物質,需要將其集中起來出來,以免對環境形成二次污染。
有毒有害的廢棄物是不能隨意亂丟的,就算是再小的東西也會對土壤、水資源、空氣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說廢棄物的處理要嚴格地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相關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之后再排放到指定的地方去。而一些建筑單位認為是廢棄物的東西,往往還可以實現回收利用,這樣也將會節省資源,降低成本,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文章首先針對建筑工程施工污染問題的一些危害,以及對實際的污染問題,采取相應的治理方案的必要性展開了深入的分析,通過深入探究及施工中環境污染問題的防治措施在我公司總承包施工的江陰市澄星綜合體工程中的運用,產生較好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我們可以發現,針對相應的污染問題采取及時的治理方案是一項不容緩的工作,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文章又針對前文中所提到的一些具體污染問題,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應對方案,希望通過本次探究工作,能夠為促進相關工作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