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友誼農場財務科 黑龍江 雙鴨山 155800)
企業會計處理增值稅業務駕輕就熟,但卻很少有人關注作為價外稅的增值稅避開企業損益而不斷沖擊著企業現金流甚至侵蝕本金,并且,在增值稅實施“憑票抵扣”政策條件下,價外稅隱含的現金流沖擊效應更加明顯和強烈。為此,深入剖析增值稅與企業現金流關系,幫助企業深入認識增值稅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并對此采取強有力的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眾所周知,增值稅是“價外稅”,并通過對一般納稅人采取“購進扣稅法”得以體現。同時,增值稅具有多環節連續課稅但又不重復征收的基本特性。其“稅不重征”源于其是“價外”稅種,稅與價相互分離,要求會計核算增值稅的“稅基”應不含稅。通常情況下,經濟交往和商品交易中的協議價格都是含稅的價格。那么,會計核算時就需將之換算為不含稅的“銷售額”。
自2016年5月1日全面試行“營改增”后,中國境內各行各業都應納增值稅。按增值稅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6〕36號),財政部、稅務總局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等政策規定,一般納稅人企業在國內采購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稅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完稅憑證、出口貨物轉內銷證明、收費公路通行費發票和雖未取得增值稅專票但取得了電子普通發票、注明旅客身份信息的航空運輸電子客票行程單、鐵路公路和水路車票的,均可按發票注明稅額直接抵扣;購入農產品取得農產品收購發票和農產品銷售發票的,根據發票注明金額依照規定扣除率計算抵扣。這些可以作為增值稅抵扣的票證,統稱為“專票”;不能作為抵扣憑證的票證,稱為“普票”??梢姡覈鴮υ鲋刀愐话慵{稅人實行了進項稅額的有專票則扣、無專票不準抵扣的“憑票抵扣”管理制度,成為納稅人正確抵扣稅額的法定依據。
伴隨銷售業務的實現,增值稅納稅義務即應發生,會計就須按規定從銷售價格(含移送使用價格)中提取出來應交增值稅金,即“銷項稅額”,余下的是不含稅的“銷售額”,也就是會計確認的賬面收入??梢?,增值稅金是收入確認前就已被提取或“分流”出去。說明增值稅與企業損益并無關聯,只是一味地促動企業付現。增值稅繳納(含補繳)越多,現金涌出流就越大。從理論上講,價外稅與價內稅只是反映稅收隱性和核算方法上存在巨大差異,在稅負設計和稅金黏性上并無本質區別。但是,通過對增值稅價外征收特性分析,能夠證明企業繳納的增值稅,是無法通過會計損益指標信息反映企業社會責任和納稅貢獻成果的;從其納稅義務發生到稅款繳納入庫的整個會計業務處理流程看,也說明增值稅自始至終是繞過損益而直撲現金的。特別是存在視同銷售、庫存盤虧和產品損失情況以及會計錯計錯納稅或稅務自由裁量權過度行使狀態下,經常出現超越納稅義務而多繳增值稅現象,這無疑會使增值稅對企業現金流產生巨大沖擊。
對增值稅來說,憑票扣稅或憑票抵扣就是限定增值稅專票作為進項稅額或采購稅金抵扣的唯一合法有效憑證。現實生活中,采購不能全部獲取專票是多數企業面臨的問題,上市公司也不能完全例外。這些企業采購取得普票,已支付的采購稅金得不到抵扣,造成企業通過增值稅渠道多流出資金。如果企業不能及時察覺或無視這種悄無聲息的稅金流出,常年累月下去就勢必造成資金緊張。而因采購取得普票和未取得發票形成的現金額外流出,沒有任何明確的財務收支指標信息顯示,故其隱蔽性更強。從更深層次考慮,本環節的含稅成本,構成新的產品實體并成為銷售收入,從而增加銷項稅額的稅基,循環產生的盈余空間因此縮減。這些或明或暗流出的稅金,絕非常規收入所能滿足,必然會侵蝕資本。
增值稅在我國推行25年之久,但人們依然停留在傳統采購
管理意識狀態,即更多關注采購價格節省。包括政府采購、項目招標和私營企業采購詢價,多將價格放在采購管理和供應商選擇即談判的首位,嚴重忽略憑票扣稅環境下的發票對現金流沖擊的危害認識。如果任由這種增值稅對現金流的沖擊持續下去,不僅會造成企業資金周轉緊張或有盈余無分配資金現象,還將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進而深陷財務危機。所以,探索增值稅沖擊現金流的控制措施至關重要。
在憑票扣稅政策導引下,納稅人采購管理須以索取專票為基本抓手。不論向哪類供應對象實施采購,都應“詢價先問票”;采取委托代購的企業,要建立專票代理責任與代購傭金或費用掛鉤制度,委托收購農產品時,應認真開展對代購人開具農副產品收購專票的專業技術輔導和責任培訓工作,確保一戶一票。同時,要求財務人員要有責任擔當,對取得的專票要及時辦理平臺認證,通過認證的專票務必在規定期限內入賬抵扣,對擅自壓票和拖延核算的行徑,要堅決承擔納稅風險損失責任,對違背財務制度規定擅自無票采購的業務拒絕結付購貨款等。這樣,力爭每一筆采購業務都獲取增值稅專票,確保企業所有采購環節已支付的稅金都可以在銷售稅金中獲得抵扣,堅決堵住無視財務要求而隨意無票采購或普票采購風習。同時,要求企業將發票控制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建立“采購—發票—付款”循環的內部控制措施和內部審計監督制度,確保企業現金流管理形成創新協同及機制。
大中型企業材料和物資裝備的集中采購,應建立實施專票供應商的“準入制”,發布采購通告和項目招標公告時,即應明確將提供專票作為參與投標的基本“準入資格”,嚴格把關;同時,限制向普票企業招標,嚴控向不能提供發票的供應商采購。中小微型企業落實采購計劃中,應首選專票企業,次選普票企業,原則上不選無票的自營業者;企業應為各類供應商建立信息檔案,分類注明其納稅人身份和提供發票情況能力與態度等,并報財務部門備案。財務部門應指定材料會計或稅務會計保管并定期與采購信息核對監督,對歸檔對象變動信息予以調整。
企業應認清憑票抵扣的價外稅同企業資金流的直接相關性,要求各相關部門和職能機構堅持以財務部門為核心,積極開展業務溝通和協調,確保做到“業務未動財務先知”;財務參與制定會計、采購、銷售、資產管理等相關部門協同貫徹的納稅計劃實施方案,確立納稅風險全員責任制,嚴禁未經財務許可的普票采購和無票采購,狠抓專票管控,力控視同銷售、混合銷售、資產處置等銷售環節增值稅納稅風險和采購環節的發票風險。同時,要積極開展增值稅納稅籌劃,認真對待每一筆銷售業務,不論是否開具發票,會計都必須及時、正確地確認納稅義務,準確、足額地提取銷項稅額,切忌出現錯計錯納稅,避免增值稅補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