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波 周香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 遵義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近年來我國冠心病患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發展,且患病年齡越來越趨于年輕化。早發冠心病是指女性≤65歲、男性≤55歲的冠心病患者〔1〕。早發冠心病相關病理學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脂質泡沫細胞含量高,且多為軟斑塊〔2〕。這種軟斑塊破裂風險高、病情進展迅速,是患者形成冠狀動脈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早發冠心病患者相較于其他非早發的患者而言,起病無先兆癥狀,且起病急,常以急性冠脈綜合征為主要臨床表現,特別是急性心肌梗死表現最為顯著,患者病死率極高〔3~5〕??梢姺e極分析早發冠心病的臨床特征,特別是冠狀動脈病變特征,找到可能導致疾病發生的一系列獨立因素,對于疾病早期預防、診斷、治療意義重大,也是改善患者預后、降低其死亡風險的關鍵所在〔6〕。本研究主要觀察中老年早發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臨床特點,分析可能導致患者冠心病早發的影響因素,旨在為未來中老年早發冠心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1.1納入對象 本研究符合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標準,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采集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心臟科接受冠脈造影檢查并首次確診為冠心病的400例中老年患者臨床資料,根據早發冠心病的相關定義(女性≤65歲,男性≤55歲),將其中早發冠心病的中老年人群納為早發組(n=241)與非早發組(n=159)。全部患者臨床資料完整,病例資料的采集與翻閱均獲得患者同意,冠心病符合《臨床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7〕中相關診斷標準:①患者有典型癥狀,有血清肌鈣蛋白、心肌酶等生化指標及心電圖指標變化;②冠脈造影提示至少存在1支冠脈或主要分支直徑超過50%狹窄。排除合并嚴重肝、腎等其他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者、合并全身系統結締組織性疾病者、合并急性感染者、合并對代謝有影響的疾病者、合并肥厚型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心臟病患者。
1.2研究方法 ①一般情況:設計一般資料調查表,仔細閱覽患者病例資料,詳細記錄其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吸煙史(1 w內至少有1 d以上吸煙,且吸煙時間超過15 min/d)、冠心病家族史(一級親屬中冠心病患病年齡男性≤55歲,女性≤65歲)、體重指數(BMI)、心肌梗死發生情況(急性心肌梗死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8〕中相關診斷標準)、冠脈病變支數(按照冠脈病變累及支數分為單支病變與多支病變)、高血壓患病情況(高血壓的診斷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9〕)、糖尿病患病情況(糖尿病診斷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0〕中相關標準)。②主要生化指標:包括脂代謝指標〔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尿酸、血肌酐、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等,采用日立7600-01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③冠脈造影檢查結果:使用GE innova 2000級3100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使用SYNTAX積分對冠脈病變情況進行評價,該積分將冠脈分為16節段,根據左右優勢性及積分系統對心臟各心肌血流賦予不同權重因子,同時對冠脈病變特點進行分值賦值,構成最終積分情況〔11〕。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多因素分析經非條件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
2.1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與非早發組患者相比,早發組患者年齡小、較少合并高血壓、吸煙史占比高、多有家族史、hs-CRP呈高表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性別、BMI、合并糖尿病、TG、TC、LDL-C、HDL-C、尿酸、血肌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冠脈病變特點比較 相較于非早發組,早發組心肌梗死型占比高、單支病變占比高、SYNTAX積分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表2 兩組冠脈病變特點比較〔n(%)〕
2.3中老年早發冠心病可能的影響因素 將2.1中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因早發與非早發組患者在年齡上有明顯差異,故年齡不納入因素中進行分析),包括吸煙史、家族史、hs-CRP(高表達:>10 mg/L,正常表達:≤10 mg/L)。對其賦值(吸煙史:1=有,0=無;家族史:1=有,0=無;hs-CRP:1=低表達,0=正常表達)。將全部因素納入,經非條件多項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發現,吸煙史、早發冠心病家族史、hs-CRP高表達等均可能是中老年早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3。

表3 中老年早發冠心病可能的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
冠心病是一個可由多種病因導致的疾病,不同的病因作用在冠心病不同環節最終導致發病,目前已被證實的冠心病發病因素主要包括年齡、長時間吸煙、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家族遺傳史等〔12〕。而本研究發現,相較于非早發組,早發組患者長時間大量吸煙史占比高、多數患者有冠心病家族史,且患者hs-CRP表達較非早發組高,提示吸煙史、家族史、hs-CRP高表達等均可能是中老年早發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
Yasar等〔13〕在2008年的研究中指出,因男性較女性吸煙情況更為嚴重,故男性早發冠心病的發生風險也較女性患者更高,但在本研究中并未見早發組與非早發組間在性別上存在的明顯差異,可能與選取的樣本有關,故性別是否會對早發冠心病的發生產生影響,這一結論還應在未來展開大樣本的研究加以證實。既往研究已證實,血脂代謝紊亂是早發冠心病發生發展的獨立影響因素〔14〕。但在本研究中對比了早發組與非早發組患者脂代謝相關指標發現,兩組患者各脂代謝指標水平表達比較均無明顯差異,這可能與非早發組患者也屬于是冠心病患者有關,脂代謝紊亂雖是早發冠心病患者的獨立影響因素,但在無論是早發或非早發冠心病患者,其脂代謝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異常,故血脂代謝是否可能會增加早發冠心病發生風險,還應在未來納入早發冠心病與其他非冠心病患者進一步對比研究。本研究將吸煙、家族史、hs-CRP三者納入經多因素分析后證實,三者均可能是早發冠心病可能的危險因素。煙草中含有一氧化碳、致癌物質焦油、尼古丁等成分,其中一氧化碳釋放后會結合血紅蛋白減少氧化血紅蛋白含量,導致機體組織器官缺氧情況發生;而尼古丁則會興奮交感神經,導致心率增加,進而增加心肌耗氧量;此外,吸煙還會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提高血栓形成的風險,進一步降低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增加冠脈粥樣硬化或動脈痙攣急性冠脈事件發生風險〔15〕。針對這一現象,臨床可提高警惕,在各社區進行戒煙控煙的宣傳,定期為社區中老年人群講解吸煙的危害,減少吸煙,對預防早發冠心病的發生有著積極意義。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有家族聚集特性,早發冠心病家族史可能是早發冠心病發生的獨立影響因素,這一結論被李格軒等〔16〕研究所證實??梢娡ㄟ^對中老年人群基因型的檢測,發現冠心病高危因子,并盡早做好預防措施的重要意義。hs-CRP作為特異性炎癥因子,在臨床上已被證可用于冠心病的早期預測,該炎癥因子無論是在急性或慢性冠脈綜合征中均可以用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多少的評估,且與心力衰竭嚴重程度息息相關〔17〕。而在加拿大心血管協會中也有建議,若使用hs-CRP評估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處于中上等水平,則預示著在隨后的10年例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接近10%~20%〔18〕。
除分析早發冠心病可能的影響因素外,本研究還使用SYNTAX積分評估了早發與非早發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的復雜程度,結果顯示,早發組患者SYNTAX積分低于非早發組患者,即非早發組冠脈病變復雜程度更嚴重,這可能與非早發組患者年齡高、合并慢性疾病多、合并危險因素多、病程相對較長等諸多因素有關,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非早發組患者冠脈病變逐漸發展為彌漫、多支、鈣化等復雜病變,且有較多的側支循環。因本研究屬于回顧性分析,納入的病例樣本數量相對較少,可以納入的影響因素變量也相對偏少,缺乏一些新的影響因素指標,加之本研究缺乏長時間的隨訪,故結論的真實性還應在未來的研究中增加樣本量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中老年早發冠心病患者以單支冠脈病變為主,冠脈病變復雜程度輕微,多為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hs-CRP高表達可能是早發冠心病獨立影響因素,這類患者應更加重視早發冠心病的早期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