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奇
摘要:建國后,西方音樂藝術傳入中國,為中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注入新的血液,催生了一批批新時代的藝術家投身于新藝術形式的創作中。其中,二胡曲鋼琴伴奏作為一種樂曲的演奏形式,成為同時期音樂發展中一顆明珠。本文以劉文金先生的《豫北敘事曲》為例,簡要分析二胡曲鋼琴伴奏的產生與其特色。
關鍵詞:二胡曲 ? 鋼琴伴奏 ? 《豫北敘事曲》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22-0057-02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西方音樂藝術與其樂器傳入中國,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以其極強的表現力、寬廣的音域、多變的和聲、震撼人心的魄力脫穎而出[1],無論獨奏或是伴奏,鋼琴都依靠其獨有的特點而占有一席之地。作為獨奏樂器的鋼琴,演奏者可以依曲風不同而變換不同的演奏形式從而達到不同的演奏效果,其風格的多變是其他樂器難以企及的。而作為伴奏的樂器,則要隨其主奏樂器的特點及伴奏旋律的變化而改變,鋼琴的高可塑性正符合該需求,因而在伴奏樂器中立于不敗之地。二胡,則是于唐朝從北方傳入中原的樂器,在百年間扎根于中華大地,成為我國傳統藝術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二胡的曲折輾轉之音在表達感情時更加細膩綿長,富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韻味。[2]二胡其聲音特質雖不同于鋼琴,但無論是伴奏還是獨奏,在我國的傳統音樂中也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20世紀60年代,音樂家劉文金學習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后,使用西洋樂器為傳統樂器伴奏的形式,以傳統音樂文化為骨,又以西方的再現方式為肉,對全新的音樂表現形式進行了嘗試,二胡曲鋼琴伴奏由此產生。
一、二胡及鋼琴的聲音特點分析
(一)二胡聲音特點
二胡作為我國傳統拉弦樂器,具有5個特點:聲音清晰干凈、層次分明;聲音豐滿、融會貫通,響度適宜,聽感溫暖、厚實、具有彈性;聲音圓潤,優美動聽、飽滿而潤澤;聲音明亮,高、中音充分,聽感明朗、活躍;聲音溫和,聽感舒服、悅耳。[3]
二胡快奏時則有熱情洋溢、活力四射、喜上眉梢之感。由于聲音干脆清爽,更易表現出歡快場景中人們愉悅交談的場景。而二胡慢奏時,因其聲感悠長綿軟,音質略帶沙啞,如泣如訴,則有苦痛與嗚咽之感。
(二)鋼琴聲音特點
相比于二胡,鋼琴的音域更加寬廣且音色穩定,聲音飽滿且不突兀,辨識度高,表現力強,且作為鍵盤樂器,具備和聲的條件,可以展現復雜、難度系數高的旋律。
鋼琴作為伴奏樂器,因其自身的聲音特點而可以良好地為主奏樂器打定旋律及曲風的基礎,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又不會喧賓奪主。鋼琴的樂音與主奏樂器和諧共鳴、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三)二胡曲鋼琴伴奏的和諧
二胡與鋼琴,在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中都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即可作為獨奏樂器一枝獨秀,又可作為伴奏樂器錦上添花。在二胡曲鋼琴伴奏中,可以明顯地分辨出某一片段中的主旋律所在。二胡悠揚的聲音在鋼琴的襯托下更加具有述說性,并不因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演奏形式而有所沖突。
有同有異,如何發揮好各自的優點而不在其所長之處產生沖突,則是關鍵性的問題。一方面,得依于鋼琴的高可塑性與音域寬廣,無論主奏樂器在何種音域及何種曲調,都能給予較好的配合;而另一方面,鋼琴與二胡的和諧,更需要創作者對傳統樂器和西方樂器的詳熟、系統學習過民族傳統音樂與西洋音樂。這要求作者對中西方的樂曲的表現方式異同有深入的了解,在消化提煉的基礎上,才能創作出二胡與鋼琴和諧的樂曲。
二、二胡曲鋼琴伴奏的評價
(一)二胡曲鋼琴伴奏的藝術價值
二胡曲鋼琴伴奏是一種全新的樂曲藝術表現形式,在中西方音樂的交融中提供了新的創作形式,帶來全新的創作思路。而二胡曲鋼琴伴奏,對二胡音色特點中的不足加以補全,提高了二胡演奏的表現力,為聽者帶來全新的審美享受。
二胡曲鋼琴伴奏架起了中西方音樂藝術融合的新橋梁,為每一位欣賞中西文化的學者提供了新的藝術欣賞方法。鋼琴的伴奏給予聽者一個緩和期,更有利于調動聽者對主旋律的沉浸,引發共鳴。
(二)二胡曲鋼琴伴奏的后世影響
《豫北敘事曲》開創了二胡曲鋼琴伴奏的先河,與《三門峽暢想曲》共同被樂評家門稱為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歷史獨創性在于這是首次由專業作曲家運用西洋作曲技法進行寫作并不失濃郁民族風格,在極具多聲伴奏思維的前提下而將獨、伴奏部分同時醞釀構思創作的力作,較好地解決了兩者在音色、旋法、和聲、風格等諸多方面的協調問題。從而歷史性地將鋼琴與二胡同置一臺,并結合得融洽自然、交相輝映,展現了東西方文化之異彩,開了民樂用鋼琴伴奏來表現時代精神的先河。[4]
三、《豫北敘事曲》中的二胡與鋼琴
(一)《豫北敘事曲》的創作背景及手法
《豫北敘事曲》的初稿創作完成于1958年,新中國的成立正深刻地影響著一輩輩的中華兒女,成長于豫北大地的劉文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當地淳樸的民風、濃厚的民間音樂文化氛圍更是對其有著深入骨髓的影響。此時,仍在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作曲專業三年級就讀的劉文金創作的這首歌曲,可以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正因為對豫北的故鄉情結,他以豫北為主題,展現豫北人民的生活狀態、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生活變化,吸收河南地方戲曲音調,將民族樂器二胡與西洋樂器鋼琴結合,創作出一首以二胡為主奏、鋼琴為伴奏的曲子。通過具有濃郁傳統音樂地方風味的主題,展示了在社會的巨大變革下,豫北人民群眾的生活與情感的真實變化。
《豫北敘事曲》作為一首敘事曲,并未完全采用西方敘事曲題材的嚴格概念,而是進行了中國化的風格改變。作曲家在樂曲整體結構方面將中西音樂結構進行了十分完美的契合,從而形成一種兼具東西特色的奇妙形式結構。[5]正如梁茂春先生所言:“在民族器樂曲創作中‘三段體熱的情況下,劉文金能獨出機杼,從表達樂曲內容的需要出發,在采用傳統民族樂曲多段體結構的基礎上,又自然的融匯了西方的三部曲式、四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鳴曲式等結構因素,吸收了主題貫穿及再現的原則。在民族器樂曲創作中的曲式處理上也有意識地扎根于深厚的民族音樂傳統之中,劉文金的努力是較早而較有成效的。”[6]
(二)鋼琴在新中國古典傳統音樂中的作用
《豫北敘事曲》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鋼琴對于整首曲子氣氛的渲染與襯托作用,且鋼琴的伴奏為整首曲目節拍的把控。
鋼琴伴奏的前奏為二胡的切入充分蓄勢,而二胡切入后婉轉悠長,鋼琴則在低于二胡一個音域的區間內低聲緩奏,將第一部分的敘述襯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其后部分的鋼琴伴奏往往以和聲形式出現且節拍快于二胡,但絲毫沒有對二胡主旋律產生干擾,反而有突出的襯托作用。
同時,鋼琴伴奏在一定程度上起著良好的氣氛渲染的作用。無論是對樂曲中緩慢部分對艱苦時光回憶,還是歡快部分對新生活的贊美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鋼琴的伴奏都在一定程度上和諧地出現,更好地渲染了氣氛。
鋼琴的伴奏也彌補了二胡演奏節奏的隨意性。我國傳統樂器演奏的節奏較為隨性,不能否認這種隨性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感情的抒發,但獨奏中的節奏把控尚且較為容易,民樂的合奏則要依靠指揮或是長年累月形成的演奏默契,這對于演奏者而言著實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而西洋樂器的演奏更加注重對節拍的準確把控,鋼琴作為伴奏,可以有效地降低傳統樂器演奏中的節拍把握難度。同時,使用西洋樂器也并非絕對地節拍固定,而是在定中有變,同樣可以有效地對感情進行抒發。
四、結語
二胡曲鋼琴伴奏的成功嘗試,激勵了一批又一批樂曲創作者求新求變,迎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新勢頭,大膽進行創作。這無疑有利于現在音樂藝術的發展與創新,促進了我國音樂藝術文化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連續敏.鋼琴伴奏的歷史沿革[J].樂府新聲,2008,(03):164-168.
[2]張明.談劉文金二胡音樂創作特點及對二胡發展的貢獻[J].音樂生活,2017,(06):74-75.
[3]王宏參.聲音質量主觀評價(附2CD)(附光盤)[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4]施詠.談鋼琴為民族樂器伴奏的藝術[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9,(03):42-43.
[5]陳曉宇.傳統音樂元素應用探微——以劉文金《豫北敘事曲》為例[J].民族藝術,2012,(01):125-127.
[6]梁茂春.論劉文金的民族器樂創作[J].音樂研究,1987,(0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