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黔勇
摘 要:在信息技術環境之下,高中教師不僅要根據相關的要求來加強生物基礎知識教學,還要以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為主要的依據,采取有效的方式來對現階段的高中生物教學進行創新和改進。在充分的了解教學要求和階段教學目標之后,有針對性地引進全新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并將其和實際的信息化教學技術進行有機組合,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和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與探究。這樣才能確保實際的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效率和質量能夠得到成倍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境;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實施現狀;對策探究
在當下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及時的進行反思和總結,充分的參考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案例和互動探究教學經驗。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生物水平、思維能力、性格特征等的方面情況,有效利用信息教學技術來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整合。以期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然后,立足于互動探究式教學課堂,利用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實驗教學的方式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夠為后續的高中生物教學的持續開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1 信息技術環境下高中生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現狀
1.1 學生探究興趣較低
大部分高中學生本身具備一定的生物基礎和學習能力。但在實際的學習過程當中,由于長期的接受單向灌輸式教學,學生對教師產生了較為嚴重的依賴心理,只會按部就班地進行相關的知識學習,但卻不會主動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即便教師根據活動探究式教學的特性在課程當中引入了一些問題,但受到教師權威形象的影響,很少有學生敢于在課堂上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更別說提出自己存在的一些不同意見和看法了。另外,高中生物教師為了能夠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相關的知識教學,往往沒有為學生預留足夠的討論交流空間,也沒有教授學生正確的思考方法和分析方式。這是導致了學生雖然能夠掌握部分的生物知識和理論,但卻無法很好的進行利用。將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的提高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1.2 教學內容較為單一
生物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和多樣性的課程,涉及的領域相對較廣,包含的內容相對較多。但在實際的課程在學習過程當中,大部分的教師習慣于以教材為主來開展實際的生物課的教學。花費大量時間來對教材上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對涉及的生物現象進行詳細的講解,以期能夠使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深刻的印象。這樣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課堂教學效果,但會嚴重的抑制學生的生物思維的全面發展。而在引入了探究式教學模式之后,教師也沒有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創新和拓展,在學生長期的接觸相同的教學內容之下,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將會受到極大程度的消磨,這會使實際的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整體效果大打折扣。
1.3 教學模式較為陳舊
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更加注重課堂、教師的主導地位,除了讓學生按照相關的要求來進行概念和理論的學習之外,并不會在課堂上花費更多時間來培養學生的其他能力,這將會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和全面成長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而在長期的受到應試教育體系的影響之下,大部分的教師已經習慣于根據考試的要求來開展高中生物教學,即便在課堂當中設置了一些互動探究環節,也是圍繞考試的范疇來開展的。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會使學生對高中生物產生厭倦和抵觸,同時還會對后續互動式教學的全面發展造成一定程度影響。另外,有的教師根據互動探究教學的要求,在課程當中增加了一些提問環節,也引進了一些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但卻沒有圍繞教學主題來進行相關的整合。這將會使實際的高中生物教學出現較為嚴重的形式化現象。
2 信息技術環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措施
2.1 整合教學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在實際的生活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對探究式教學進行全面的了解,在掌握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和特點之后。以全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為切入點,對實際的高中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優化和整合,或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來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創編。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來挖掘一些豐富多樣的教學元素,以此為切入點來進行互動探究活動的設計。也可以在考慮學生多樣化和區域性的學習需求之后,有針對性的提取一些與生物有關的生活案例和事件,將其融入到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渠道搜尋一些具有區域性、特色性、多樣性的生物教學資源,結合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與合作需求,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全面的篩選,將其分散并融入到課程教學的每個環節,以此來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探究欲望。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充分的考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的情況之下,為學生制作具有較強引導性和探究性的課前預習微視頻,在其中提出一些具有研究價值和探討性的問題,利用QQ、微信等渠道將其推送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并利用信息化渠道來與其他同學進行有效的探究。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利用,同時也能夠使學生養成教育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探究意識。
2.2 構建教學情境,激活探究思維
雖然高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優于形象思維發展,與枯燥復雜的生物教學內容相比,學生對一些生動的音頻、圖片、視頻更加的感興趣。在此情況之下,為了使每個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實際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轉化,結合課堂教學主題為學生構建具有較強交互性、趣味性、引導性、實踐性、探究性的課堂教學情境。利用良好的教學題和聽覺題來全面激活學生的思維。然后,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之下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思考,對既有事實進行質疑,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和看法。與同學、教師進行有效的探究和討論,或根據生物研究的邏輯思維規律進行自主探索和思考。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例如,在進行“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呈現踢足球的視頻,并提出問題“隊員之間如何傳遞信息的?”、“獲取信息之后,是怎樣做出反應的?”,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來進行探究和分析,也可以讓學生從不同層次入手來進行有效的思考。在激活學生的探究思維之后,再進一步的導入神經系統的教學。教師可以用PPT課件向學生展示人體當中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的圖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探究的方式來掌握神經系統的組成。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教材學習和思考,使學生初步的了解神經系統的結構單位—神經元(神經細胞)。然后,利用微視頻向學生呈現神經元的結構,并讓學生思考“神經元的結構包括哪些?”、“神經元具有怎樣的功能?”、“神經、神經纖維、神經元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和探究,通過自主思考和與教師探討的方式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在學生掌握了以上的知識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實際案例來導入“反射”,向學生展示反射弧的模型圖和基本結構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來提出一些問題,參考微視頻來對興奮傳導的過程進行有效的推導和分析。
2.3 引進生物實驗,提高探究能力
實驗是生物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探究水平的關鍵所在。因此,在開展實際的生物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以創新和發展的眼光來對實際的生物實驗教學進行有效的分析,充分的參考先進的生物教學案例,對以往的課堂教學經驗進行有效的總結。然后,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來對生物實驗進行有效的評估,采取科學的方式來對實驗操作步驟和環節進行優化,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實踐,在這個過程當中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完成實驗操作目標。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模式。根據不同的生物實驗主題,將班級當中的4~8個學生劃分為同一個合作學習小組。通過有效的測試和溝通來了解學生的水平,并根據學生的共性和特性來進行生物實驗任務的安排。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自主學習,通過教師引導和觀看微視頻的方式來了解實驗的操作流程步驟。也可以讓小組長將生物實驗的任務落實到每一個組員頭上,按要求準備相關的實驗設備和儀器后,通過探究協作的方式來進行實驗操作,詳細的記錄實驗過程當中的相關數據。此外,小組學生可以就實驗來提出一些猜想和假設,嘗試對實驗操作環節進行優化,通過自主設計和規劃實驗的方式來進行相關的驗證。
例如,在進行“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在課前了解一些與光合作用有關的例子,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從生物的角度來進行探究和分析。從而全面加深生物教學課堂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也可以引入“蔬菜大棚當中懸掛著藍色和紅色光的燈管,二十四小時都保持開著”,提出合作探究問題:“這樣做的意圖是什么?”、“不同顏色的燈光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會產生影響嗎?”、“是否能夠選擇綠色燈管來進行補光,為什么?”,讓學生從不同層次入手來進行分析,通過探究討論方式來找出問題的答案。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來了解“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原理,引導學生觀看整個實驗操作過程的微視頻,或利用相關設備實際的進行實驗演示。讓學生結合以往的實驗操作經驗來對實驗進行總結。讓小組學生選擇濃綠色的鮮嫩葉片,如青菜、菠菜葉等。準備好過濾紙條,并按照畫好濾液細線,按照剪碎——加藥品——研磨——過濾的步驟來進行操作,獲得葉片提取液。根據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實驗裝置來進行操作,對濾液細線上的顏色擴散進行觀察。可結合實驗提出問題“濾紙上的顏色擴散速度和溶解度有什么關系?”、“濾紙上的色帶呈什么規律排列的?”、“色帶為什么會出現寬窄的變化?說明了什么?”,根據實驗記錄結果和操作過程來進行討論,有效解決實驗過程當中存在的疑問。也可以讓學生對色素的吸收光譜進行觀察,了解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特點。再進一步的提出實驗拓展問題:“通過實驗捕獲的光能色素存在于細胞當中的什么位置?”,讓學生從不同層次入手來進行思考,借助葉綠體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來進行探究。
3 結束語
高中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科學發展的過程其實是探究和發現的過程,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學這種教學形式,可以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方面發揮無法估量的作用。綜上所述,在全新的信息技術環境之下,教師必須要構建全新的信息化教學理念和生本教育理念,充分的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育發展要求,以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為依據,為學生構建全新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方案,以此為依據來指導后續信息技術教學和探究式教學的同步開展。另外,教師還必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技術水平和專業素養,為學生構建具有較強指導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情境,科學的進行生物實驗的安排,引導學生從不同的維度和方向入手來進行實踐和探索。在這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討論與實驗的過程對其進行相應的引導和指導。這樣才能夠為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全面的開展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宗勵.設疑助探,激活課堂——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125-126.
[2]黃興賢.淺析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二)[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4.
[3]徐越越.高中生物科學探究教學現狀及培養策略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9.
[4]毛文玉,唐贇.新課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施困境及解決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8):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