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影影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網絡平臺的發展,促進了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近年來,“互聯網+教育”逐漸成為學校聯系學生、家長的重要方式,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溝通交流的重要途徑,為推進教育工作帶來很多便利,也越來越受到用戶的喜愛。QQ群、微信群、杭州教育、釘釘、實驗APP、英語APP,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媒介,如雨后春筍般發展。
教育媒介、網絡溝通平臺、教育APP,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既可以吸取教育經驗,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又可以清楚的掌握孩子的優缺點、動態,把握學生的進步和退步,密切家長和教師的關系,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正所謂“過滿則溢,過剛則折”,教育媒介的過多過濫,為家長帶來了新的苦惱,讓更多的家長無所適從。
教育平臺有一定的時效性。科技手段的創新、大眾“口味”的變化,讓教育平臺體現出了多元化、多樣化,也容易造成很多教育平臺被“僵尸化”。QQ群、微信群已經屢見不鮮,甚至大多數學校已經開始采取更為便捷的釘釘;學校、學生不再滿足于課堂上的學習,而選擇各類教育APP,層層加碼的教育媒介讓教育領域“網絡減負”成為家長反映突出的問題。
因此,對教育媒介的開發、選擇和應用治理,正當其時。教育媒介的過多過濫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家長和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教育者應該多站在“家長本位”思考教育問題,謹慎選擇教育媒介,讓“網絡減負”助推快樂學習。當然,任何整治行動不能矯枉過正、過猶不及。“互聯網+教育”是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創新的體現,精簡整治教育手段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豐富多彩,有利于教育提質升級。
作為開發者,教育媒介在產品設計上應該更加注重內容的科學性及系統性,讓新的教育媒介合理地應用于課堂和課外的學習中。教育者在選擇教育媒介時,應充分考慮其實用性及便利性,在使用新媒介時盡量將原來媒介停用,否則將會增加家長和學生負擔。作為使用者而言,要理性看待事物的變遷,新的教育媒介、新的教育手段帶來新的教育體驗,應更好地應用于學生教育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