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霞
【關鍵詞】 農村;“麻雀學校”;小班化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2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25—01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致使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集中;同時受青壯年外出務工、生育觀念、追求優質教育資源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近幾年出現了一種“城鎮擠破頭、農村無生源”的奇怪現象,農村出現了大量的“麻雀學校”。“麻雀學校”就是泛指規模小、條件差、教學質量低的學校,特別是在校生10名左右的農村小學,以及分散的教學點。農村學校生源的大幅減少順其自然孕育了“小班額”,這也使農村“小班化”教學成為一種必然。小班化教學絕非一般意義上所理解的簡單減少學額,而是在課堂教學環節、班集體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綜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調整心態,轉變觀念,優化配置,加強培訓
農村學校平臺低、舞臺小、機會少,扼殺了許多教師的教育夢想和激情。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農村教師只要自己積極調整心態,切實轉變觀念,用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一切,平時不斷學習、積累,在農村這個小天地也會創造自己的奇跡。面對那些渴望的眼神,只有改變自己 ,事業才有激情,問題才能解決,能力才能提升,而機會也才會來。就像著名哲學家培根所說:“只有愚者才等待機會,而智者造就機會。”
各級部門不能因“小而差、小而弱”而縮減師資配置,減少經費投入,而應更進一步加大對“麻雀學校”的領導、管理、幫助和指導,并在工作條件、津貼、食宿等方面向“麻雀學校”傾斜,確保每所學校、教學點的學科教師及骨干教師的比例大體相當;應構建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麻雀學校”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在評優選先上向“麻雀學校”傾斜,使其全心全意為“麻雀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另外,更要扎實開展師資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大力組織教師參與各級別的培訓。讓“麻雀學校”的教師學到先進理念,用上先進方法,更好更快地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二、營造環境,創造氛圍,突出人文,均衡發展
小班化教學中要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就要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共同學習。首先,要為學生布置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的校園與室內環境。走進校園, “每面墻壁會說話、每寸土地會傳情”, “一訓三風”、名人字畫、名言警句,寫于教室、校墻等醒目的位置,使其發揮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走進教室,自由組合的課桌凳、清新雅致的個性櫥柜、自主創作的文化墻、個性飛揚的班風班訓、“面向每一個”的星級評價欄、睿智靈動的“墻角文化”建設(圖書角、運動角、科技角)等,要處處彰顯“小班化”教學的文化特色。其次,以學生為中心開設的美術、舞蹈、呼啦圈、葫蘆絲等社團活動,要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學習生活,促進學生均衡全面發展。
三、關注課堂,優化結構,創新形式,激發興趣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小班化教學中教師更應該重視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首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還要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創新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到三維目標的要求,從而用最少的時間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注。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種方法創新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氛圍,優化課堂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再次,要開展集體備課,要變重點“備教案”為重點“備學案”,層層把關,備課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
總之,在豐富多樣的教育生態中,農村“麻雀學校”是中國教育的神經末梢。小班化是農村學校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還肩負著“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使命。我們相信,只要認準方向,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讓“麻雀學校”的小班化教學產生“小而優、小而美、小而特”的良好效果, 從而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為創造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