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祥 豐建平 丁彩彩
摘 要: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本文以下簡稱“上合示范區”),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拓展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領域合作,更好發揮青島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強我國同上合組織國家互聯互通,著力推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1]作為上合示范區核心區域內的山東省膠州市檢察院(青島市檢察院下轄基層院)在目前尚無先例可循的情況下,如何轉化升級傳統的檢察工作理念、如何立足“四大檢察”改進和探索新形勢下的檢察工作機制、如何培養和打造職業化專業化法治化的檢察隊伍、為示范區建設營造良好的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上合示范區 檢察工作 營商環境
一、上合示范區法治化建設的價值
“上合示范區”的法治化建設就是法治國際化建設,對于“上合示范區”建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其法治化建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
一是從戰略層面上來看,“上合示范區”是國家級示范區,是服務于國際組織發展的地方區域承擔的國際性建設項目。對青島來說,借助于上合示范區建設,躋身于國家一級行列甚至國際一級行列,形成示范效益,帶動中國各個地方走向高水平發展,從而,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地方直接融入國際社會的可行性,并提供有效路徑。因此,經貿合作是基礎,是路徑,是抓手。最終,要達到青島在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內游刃有余地行走的狀態。從這個角度來說,“上合示范區”的社會治理現代化是非常重要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路徑就是法治化和國際化,更準確地說,就是法治的國際化建設。只有與之相對應的法治國際化水平,“上合示范區”的建設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二是從目前的目標定位來看,要更好發揮青島市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2],加強與上合組織國家相關城市間交流合作,實現建設區域物流中心、現代貿易中心、雙向投資合作中心、商旅文化中心等目標,規范化、法治化、國際化一定如影隨形,伴隨著相關項目的推進而不斷深入和提升。否則,這些目標也無法實現。綜上所述,全面系統的法治化建設應當納入建設方案中去。
二、上合示范區法治化建設對檢察工作的要求
建設上合示范區,必須把法治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才能積極創建具有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對于基層檢察機關而言,就是要努力構建一個公平、安全、公正的營商環境和法治環境,才能全力服務和保障上合示范區高質量健康發展。同時,要建成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治環境規范的示范區,離不開一個具有公平、公正且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法治化營商環境。[3]這對基層檢察工作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樣也提出了一個新要求:
一是要轉變從懲治、預防犯罪到檢察服務保障司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做好新時代的檢察工作,要有新作為、實現新發展,就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樹立科學的司法理念。上合示范區法治化建設是個全新的概念。在建設初期,檢察機關應進一步強化檢察服務保障的功能,逐步淡化嚴懲意識。創新是上合示范區建設的主旋律,服務保障是示范區法治化建設的落腳點。作為基層檢察機關,在實際辦案過程中,要科學把握好依法履職打擊犯罪與全力支持探索的關系;要正確把握好司法公正和服務保障的關系;要正確認識和定位上合示范區法治化建設中的檢察職能,以服務大局為中心,通過提前介入、檢察建議等方式主動參與社會綜合治理;要全面樹立寬容謙抑的檢察司法理念,充分運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辦理相關案件,正確界定適用民刑法律法規調整的界限,為構建高效便捷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努力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確保“三個效果”相統一。
二是要提高從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到專業化國際化的司法水平。上合示范區作為服務于國際組織發展的地方區域承擔的國際性建設項目,其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對檢察司法國際化、專業化提出了更高標準。此外,傳統的犯罪形式也可能出現新的犯罪手段與形式。這對檢察機關無疑是一項難度極大的挑戰。而修改后的刑訴法將涉外刑事案件的管轄權賦予基層檢察院;在民事行政檢察方面,國際條約、慣例等在本區域的適用也對檢察機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亟需建設專業化的檢察團隊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三是要注重“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提升司法效果。一方面,上合示范區檢察司法應注重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樹立權威公正的司法形象。因此,我們必須為示范區內構筑強有力的司法保障:一要尊重國際規則。在履職過程中,要準確理解、充分把握、精準適用各種國際條約、司法慣例,提升國際化法律服務水平。二要堅持平等保護。檢察機關要公平對待、嚴格保障國內外當事人及各類企業的程序權利和實體權利,綜合考慮相關法律規定,政策調整以及市場風險等多種因素,努力構建公正、自由的經營環境。三要堅持實事求是。示范區內檢察司法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威嚴。同時,檢察職能的發揮也應注重社會效果。在為示范區提供檢察服務的過程中,需要檢察機關主動發現和善于發現問題,積極做好風險防控和安全預警,及時為當地黨委、政府、人大的決策提供有益參考,確保上合示范區的建設順利、有序推進。
三、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上合示范區建設的路徑方法
膠州是上合示范區的核心區和主陣地,膠州市檢察院又作為深處示范區核心區的基層檢察機關,應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上合峰會講話精神,主動扛起講政治、顧大局的旗幟,切實把服務保障優化“上合示范區”的營商環境作為當前首要的一項政治任務,依托在上合示范區建立的“檢察服務保障辦公室”積極探索,創新搭建“四個平臺”,精準運用檢察職能,為示范區建設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檢察保障。
(一)建立規范化服務保障平臺
一是升級完善服務場所。以為示范區構筑多層次檢察服務平臺為出發點,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探索升級新成立的上合示范區檢察服務保障辦公室。二是借鑒其他地區經驗。主動對接學習外地成功經驗,專門組織人員赴深圳等地進行學習取經,全力提供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的檢察保障。三是探索搭建服務平臺。主動迎接上合示范區提出的新挑戰,研制開發網絡服務軟件,以檢察服務保障辦公室為依托,形成線上線下一站式、立體化服務平臺。針對實地調研走訪企業進行面對面座談難度大、效率低、給企業帶來接待負擔和不必要影響等問題,創新方式方法,專門建設“企業+檢察服務中心+檢察院”三級多方交互式遠程服務網絡,利用“屏機對話”“12309檢察服務中心網絡平臺”等“線上模式”,組建“新舊動能+上合檢察服務保障”微信群,企業可以不受時間和場所限制,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提出服務需求,實現按需施策、隨時反饋。
(二)建設標準化運行制度體系
以四大檢察職能為強有力的抓手,著力完善好常態化聯系、公檢法聯動、處理過程風險評估、建立服務企業檔案等“四項機制”,搭建“全功能”服務、“零距離”交流、“個性化”普法、“人性化”辦案等服務保障“四個平臺”,主動扛起示范區建設檢察擔當。一是創新成立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協調推進小組。制定制度章程,明確任務、工作程序、司法責任等內容,要求對辦理的法律政策界限難以把握、有必要對企業負責人或者業務骨干采取羈押性措施的案件,及時提交聯席會議研究,確保“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二是建立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協作發展機制。與膠州市工商聯會簽文件,創新構筑聯席會議制度、重大復雜案件會商通報機制,通過定期交流研討實現信息及時共享,為解決示范區內各類經濟難題、保障企業有序運行提供保障。三是完善檢察服務平臺。著力構建普惠精準、便捷高效的檢察服務保障體系。以12309平臺為依托,為上合示范區企業暢通申訴、控告、咨詢業務 “綠色通道”,專人接待、專業答復,確保最大限度降低企業解決困難的時間成本,為示范區經濟健康平穩發展提供保障。
(三)開辟多元化檢企溝通渠道
一是以案釋法防控風險。成立的檢察服務保障辦公室結合不當營銷、非法經營、盜版侵權、虛假廣告、募集資金等刑事法律風險點,以案例形式進行分類提示,結合相關法律規定,圖文結合提出相應防控意見,以直觀的視角、新穎的形式為企業家預防企業犯罪進行有效提醒。二是創新形式流動展覽。將所辦理的涉及企業違法犯罪的相關案例予以加工設計,以流動展板的形式,將其安置在職工住宿、食堂等場所,對企業員工進行耳濡目染的針對性教育,為企業家們預防企業犯罪進行有效提醒,以更優質的檢察產品服務企業,助推民營企業高質量新發展。目前已在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多家民營企業進行公開、流動展覽10余次,受到企業一致好評。三是會簽意見搭建平臺。為做好示范區內民營企業檢察服務保障,建立服務民營企業長效機制,先后與膠州市工商聯會簽《關于服和保障民營企業發展的協作意見》,明確雙方的職責以及合力解決問題的途徑,服務于示范區內的所有企業;為民營企業搭建綠色控申接待平臺,及時收集反饋企業家的意見,通過制作《企業防范經營法律風險——六十項提示》《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意事項》宣傳冊,在走訪企業時向企業發放,幫助企業防范法律風險,起到法治宣傳和警示教育作用;與民營企業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檢企聯建”活動,邀請民營企業家走進檢察機關進行參觀座談等舉措,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打造專業化檢察服務隊伍
一是成立專班強化保障。及時組建上合示范區檢察服務保障專班,成立由檢察長作組長、分管副檢察長任副組長、業務骨干任組員的常態化辦事機構,重點應對上合示范區及周邊區域內發生的重大有影響的案件。出臺《關于發揮檢察職能依法服務保障上合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作為我院服務保障的總章程,明確任務和分工,確保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專人認領任務,使出臺的舉措能逐步落到實處。二是借助外腦提升能力。為解決“能力不足”問題,聘任法律專家學者,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提高案件辦理和決策水平。聘任包括26名檢察人員和部分高校專家學者,設刑事案件服務組、民事案件服務組和宣傳保障組等三個工作小組,充分發揮保障專班作用,嚴懲各類刑事犯罪、推進產權司法保護、加強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加強涉外法律培訓和法律宣傳。與上海政法學院簽訂檢校合作協議,共建“刑事檢察合作基地”,積極探索法律服務保障經貿合作新模式,多方借力打造“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檢察隊伍。三是加強協作凝聚合力。加強涉外企業法律服務等相關工作的研究探討,增強與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門在涉外法律問題方面的統籌協作,進一步提升應對涉外法律問題的司法辦案能力,為上合示范區建設保駕護航。
注釋:
[1]http://www.qdbofcom.gov.cn/n32208327/n32208334/n32567882/n32567883/190725114530083436.html。
[2]《國務院關于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的批復》,國函〔2019〕87號。
[3]參考朱毅敏、吳加明:《探索建立與自貿區建設相匹配的檢察工作模式》,載《人民檢察》201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