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佚 周紅蘭 路靜


摘 要 隨著十三五教育規劃的起步,我國幼兒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逐步引起了幼教工作者的重視與關注。幼兒園教師再也不僅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在一定意義上講他們已成為了課程的開發者與設計者。開發什么樣的課程資源,從哪些方面入手,怎樣使課程資源滿足幼兒發展需要成了我們經常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 課程園本化 幼兒園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2.4文獻標識碼:A
1課程的建構
1.1課程建構的認識
1.1.1確立以“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為本,開發整合本土資源為本”的指導思想
幼兒園園長周紅蘭,作為克拉瑪依去南林幼兒園特色文化的頂層設計者,多次組織幼兒園中層領導、骨干教師經過多次討論,反復斟酌。確定克拉瑪依本土資源是建構園本課程的基礎,是培養幼兒全面素質的重要教育內容,也是幼兒園環境中十分重要的社會資源。幼兒園園本課程建構的本土化應立足于幼兒園的實際,強調從幼兒生活出發,關注幼兒年齡特點,使幼兒園園本課程更有效地發揮整體育人功能,成為促進南林幼兒園特色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素。
1.1.2以南林幼兒園“油·游特色文化”為背景的園本課程建構與實施來完善幼兒園現有課程的功能
眾所周知我們城市曾經是戈壁荒灘,如今已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全國文明城市。裊裊婷婷的克拉瑪依河上佇立著20座形態各異的橋,風景獨特的5A級景區“世界魔鬼城”、“世界最小斜拉橋”無不吸引眾人的目光。克拉瑪依,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的“世界石油城”,“中國金絲玉之城”,2013年紫砂礦的發現更標志著我市有了第三張城市名片。有一批以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的女兒—楊拯陸、“鐵人式的共產黨員”王光榮,“只為一抹綠”的王延明爺爺、全國殘運會冠軍青素萍以及勤奮學習的“最美職工”肉孜買買提·巴克等為代表的響徹全國的克拉瑪依人物。
而我們使用的課程中并沒有這些內容,造成了本土教育資源的缺失。因此,我園要建構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幼兒園課程,建構一個鮮活的、地域性且操作性強、實用性強的園本課程體系,完善我園現今使用的課程功能。
1.2課程建構的目的
(1)以家鄉的人、事、物來熏陶孩子,感受家鄉無窮的魅力。引發和培養幼兒的人文素質和愛家鄉的質樸情感。弘揚家鄉的本土文化,通過學習嘗試,探索、體驗豐富幼兒的感性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充分發展。
(2)創建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并引領教師走向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前沿,形成研究型教師群體,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3)建構家庭、社區和幼兒園,三位一體的同步互動的教育合力,形成具有濃郁本園特色且行之有效的課程體系。
1.3園本課程建構的原則
我園園本課程立足于積極傳播本土文化的優秀性,體現時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最終把合理、科學的本土文化反映在園本課程體系中。為此,在園本課程的建構與實施中,我們遵循以下原則:本土性:根據本土文化的特點,充分挖掘本土豐富的教育資源;興趣性:立足于幼兒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特性,從幼兒感興趣的角度開發在自覺而積極主動中獲得理解與感悟;生活性:貼近生活走進生活從幼兒身邊的本土教育入手,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活動性:促進互動,積極自我建構,學會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學會自主學習;發展性:著眼于未來有利于幼兒長遠發展和持續發展,為健全的人格發展打下基礎。
在此原則的指導下,積極開展課程資源的整合、課程框架的建構和課程實施方案的制定。
2課程的資源整合
2.1開發
2.1.1已有園本課程資源的普查和收集工作
多次組織教師到圖書館、礦石陳列館查閱反映本地人情的文獻,利用休息日,到魔鬼城、克拉瑪依河景區等進行實地調查訪問。上網查詢、走訪克拉瑪依老一輩石油人等方式,收集廣為流傳的各種本土資源,民間文學、名人軼事,還收集了許多珍貴的照片、錄像、歌曲、舞劇等民間文化產品。
2.1.2拓展園本課程資源
此外,每年還會組織形式各樣的活動讓教職工、社區、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制作表現克拉瑪依美麗景觀的手工作品、創編歌頌克拉瑪依的兒歌、童謠和歌曲;自制不體裁的反映克拉瑪依本土文化的繪本來豐富我們的園本課程內容。
2.2篩選
通過廣泛的收集、普查和拓展獲得的可用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但對我園園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來說,需要根據我園課程建構的目標和原則選擇最適宜的幼兒課程資源。為此,我們有目的的分層分類的篩選這些資源并將之貫穿課程的始終。
2.3架構
在對克拉瑪依名人軼事、民間故事、著名景觀、油城特產、本土經濟等幾個方面課程資源進行篩選的基礎上,確定克拉瑪依區南林幼兒園油·游文化的園本課程由“美麗油城我的家”主題教育活動和“快樂游戲我做主”系列自主選擇性游戲活動的課程框架。
附:園本課程框架圖
3課程的實施
3.1制定實施方案
3.1.1實施時間
根據園本課程的內容以及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確定每年的五月為“油·游文化”園本課程的實施時間。
3.1.2參與人員
全園的教師和幼兒全部參與園本課程的實施。
3.1.3“美麗油城我的家”主題教育活動形式及課時分配
活動形式:“美麗油城我的家”主題教育活動采取集體教學形式+班級小區域活動形式開展。
課時分配:根據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特點,每周“美麗油城我的家”主題教育的時間為小班:一周六節集體教育活動,每次活動15-20分鐘;中班:一周八節集體教育活動,每次活動20-25分鐘;大班一周十節集體教育活動,每次活動25-30分鐘。
3.1.4“快樂游戲我做主”自主選擇性游戲形式及課時分配
活動形式:“快樂游戲我做主”自主選擇性游戲。全園幼兒“大帶小”(即中班或大班幼兒,輪流一對一或一對二的帶著小班的弟弟妹妹),以選課走班的形式開展的全園聯動式的大區域游戲活動。
每當周一至周四的下午吃完加餐,大班或中班的哥哥姐姐們在自主的挑選心儀的游戲區牌后在本班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對應的小班班級里,尋找和自己選擇同一游戲區域的弟弟或妹妹結成今天共同游戲的伙伴。他們在16:50歡快的音樂響過之后,手牽著手一起前往自己選擇的游戲場所,共度下午的游戲時光。當游戲時間結束后,大哥哥大姐姐們會再把弟弟妹妹們送回到班級里。還要向弟弟妹妹的老師匯報弟弟妹妹們的游戲情況,通常弟弟妹妹的老師們都會夸獎他們一番,并在他們的額頭中央貼上一枚大大的紅五星。
課時分配:周一至周四的下午16:50--17:30。
3.1.5課程表(見表1)
3.2創設實施環境
以“油·游特色文化”為背景的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擔負著促進園本課程發展的作用。在環境創設中利用克拉瑪依本土文化元素不僅能夠豐富幼兒園教學環境的情感內涵,更有利于克拉瑪依本地文化的傳播。以石油相關文化、本土建筑文化、美食文化為切入點,挖掘本土特色元素進行環境創設,注重打造油城文化和快樂游戲有機結合的幼兒生活和學習環境。
3.2.1油·游結合,盡顯文化特色
我園以幼兒園正門門廳為分界線,門廳以西為油城主體的石油文化為主線設計,西邊走廊的門頭是一個碩大的抽油機組成,走廊墻壁上克拉瑪依市的地形圖、蜿蜒曲折的油管攀附在墻面形成一個展示墻的邊框,展示墻上陳列著石油化工產品和石油工人工作時的服裝鞋帽。壁畫框里老一輩石油工人奮力拼搏的身姿仿佛在告訴我們“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信心和決心。順著樓梯而上“石油寶寶旅行記”的故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向孩子們展示了石油從地下開采到煉化成于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物品的過程。
門廳以東是以快樂游戲為主線的設計,東邊走廊的門頭上大大小小、顏色鮮艷的風車就像一個個興高采烈孩子的笑臉,迎風綻放。通往食堂的走廊,“友誼大橋”各色美食及農副產品向我們昭示了現今克拉瑪依多元化的城市發展。
3.2.2微觀油城,樂享童年時光
“克拉瑪依新華書店”、“陽光畫室”、“永升建筑公司”、儷人行SPA館、“阿羅粥面坊”等用克拉瑪依知名品牌掛名的自主性選擇游戲活動區,讓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模擬體驗著油城“小大人”的角色。
4課程實施的效果
4.1園本課程實施促幼兒發展
4.1.1“南林小區”,拉近了孩子和環境的距離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的精神,我園將社區資源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中。
活動中孩子們從學習的三句半《南林小區真正好》、科學活動《南林小區的樹》知道南林小區分別用五種顏色和榆、棗、槐、楊、柳五種樹木命名小區中五個園。掌握小區里幼兒園、保健站、郵局、銀行、超市、110便民警務站、退休站各種公共設施和休閑娛樂設備的名稱和功能。在社會活動《南林退休站》的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參觀了爺爺奶奶們每天“玩”的地方,還給爺爺、奶奶們表演了各種節目,得到了爺爺、奶奶們的稱贊。在活動中讓孩子們進一步,全方位的熟悉和了解每天生活的小區。萌發幼兒喜愛自己的居住環境、關愛老人的美好情感,激發幼兒保護環境、建設家鄉的美好愿望。
4.1.2“油城故事”,拉近孩子和英雄的距離
在“油城故事”的主題活動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社會活動《認識王延明》、語言活動《夸夸王爺爺》中詳細的講解和學習王延明爺爺對克拉瑪依的綠化做出特殊貢獻。在社會領域《大漠女兒--楊拯陸》的活動通過楊拯陸的個人事跡,讓幼兒了解克拉瑪依第一代石油工人的艱苦奮進的精神,并且了解過去到現在由石油工人的努力,為家鄉帶來的巨大變化。從而激勵幼兒愿意為家鄉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4.1.3“油城景觀”,拉近孩子們和文明的距離
語言活動《游學推薦會》拉開了孩子們“油城景觀”之旅的序幕,是為了讓幼兒充分認識和了解家鄉著名的景點,從而在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我們開展了語言領域《九龍潭》、藝術領域《友誼大橋》、社會領域《世紀公園真好玩》、健康領域《世紀公園來種花》、科學領域《克拉瑪依的橋》等活動。
在藝術領域活動《胡楊林》用粉印版畫的形式讓幼兒進行創作,讓幼兒以刻、畫、涂等形式探索胡楊樹各種姿態,感受家鄉自然景觀的神奇與美麗;藝術領域《油寶逛油城》把游戲化的教學過程,讓幼兒在神秘的靜謐中、在大海的波濤聲中……學會了到景區游玩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
4.1.4“油城特產”,拉近孩子和家鄉的距離
石油、金絲玉、紫砂號稱油城三寶,也是我們“油城特產”的主題活動主要學習內容。孩子們從科學活動《高高的井架》、《認識紫砂泥》社會活動《金絲玉展覽館》初步感知油城特產,到吟誦詩歌《金絲玉真美麗》、兒歌《紫砂泥》、仿編兒歌《采油樹》油城特產的兒歌加深對油城特產的了解,再到和油城特產的親密接觸。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循序漸進、步步深入的從認識到了解油城特產,并為家鄉的美麗富饒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4.2園本課程建構與實施促教師成長
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影響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水平和成效的重要因素。只有與園本課程建設相聯系的教師隊伍建設,才是最有效的。
在以”油·游特色文化”為背景的園本課程建構與實施的過程中,南林幼兒園的教師們汲取著教育智慧,并將其轉變為課程實踐的行動。通過一次次的傳承與超越,理念與行為逐步趨近。在“讓孩子們的童心在油城本土文化中不斷地浸潤的同時,實現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園本課程的建構與實施,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孵化園。
4.2.1課題研究,為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平臺
我園2016年以 《克拉瑪依鄉土文化課程建構與實施的行動研究》申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 “十三五”研究課題成功立項。園長周紅蘭親自掛帥擔任課題領導小組組長和課題主要負責人,負責制定園本課程建構的目標和原則以及課程框架和實施方案,安排部署課題小組的人員分工和研究計劃。在研究過程中及時調整研究方法,不斷改進完善研究方案。
在課題研究的近五年來,全園10個教學班全部參與課題研究,每個年級組設立一名教齡20年以上的有經驗的教師任課題組組長,全園22名教師全部主動參與園本課程的建構與實施研究的過程。都說“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 我園憑借課題研究的大船,幫助老師們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揚帆起航。
4.2.2按需學習,為教師專業發展指明方向
沒有理論支撐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在課程建構與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時期碰到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大家進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如何說課”、“論文撰寫的要點”、兒童語言、社會學習的核心經驗等內容進行園本培訓。及時、有針對性的專業理論培訓,可以幫助教師們少走彎路,順利地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研究工作。
4.2.3專家引領,為教師專業發展保駕護航
五年來,我們多次邀請克拉瑪依區教育局學前教育教研員、“克拉瑪依區路靜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路靜老師指導和引領我們園本課程的建構與實施的研究活動。每學期她都會定期參與教師探討和學習,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在實踐中不斷更新。
4.2.4借助競賽,為教師專業發展增添動力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專業能力和教研參與的積極性,完善園本課程的內容。每學期我園都會精心策劃、組織以克拉瑪依本土課程為內容的教學活動設計和現場課的評比活動、教師和保育員的自主選擇性游戲環境設計和組織的評比活動、教師自制圖書比賽。除了個人賽以外,還有小組賽如:師徒賽(師傅設計教案、徒弟組織教學活動,進行綜合評分的比賽)、年級組賽(大家集體設計,由某一個教師組織實施的比賽)。
園本課程建構與實施相關活動的開展,不僅使教師們掌握了課程建構的技巧,而且大家通過實踐體驗,與幼兒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重新詮釋幼兒行為,體驗和理解孩子在活動中的一些想法與做法,提高了教師的觀察、分析和解讀幼兒的能力。
5課程實施的啟示
5.1園本課程建設要充分利用本土特色資源
本土特色資源既是幼兒園園本課程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彰顯幼兒園園本課程特色性和適宜性的核心元素。我園在今后研討、設計、組織各種主題活動時,力求結合兒童已有的學習經驗,認真研究如何將更多的克拉瑪依特色的自然生態和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教學。如:硅化木、水節、引水工程等整合到課程實踐中。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既能為幼兒提供親近自然、直接感受本土文化的機會,同時也能使幼兒滋生對家鄉的了解和熱愛。
5.2培養教師總結經驗的能力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內容
在園本課程研究過程中,引導教師善于思考、勤于筆耕,并不斷提高總結、反思和撰寫經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園本課程建構中運用行動研究法,(即:教師按照園本課程的目標設計教學活動進行模擬課堂的現場講課,由課題小組成員和專家進行點評,執教教師進行反思,找出問題,共同解決。通過尋找理論基礎一探索活動方法一完成教案設計一實施教學,提高教師設計教學活動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培養教師在探究園本課程建構和實施的過程中,以積極的態度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不斷修整和反思中,使自己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決策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也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