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桐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校是我們黨教育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這就決定了黨校必須姓黨。黨校承擔著為領導干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務,必須堅持黨校姓黨這個黨校工作根本原則,更加重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切實做好新形勢下黨校工作。
關鍵詞:黨校;干部培訓
1 進一步發揮黨校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作用
2019年,利津縣委黨校舉辦各類干部培訓班12個,18期,培訓3200多人次。通過不斷優化培訓機制,推動黨員干部強化理論武裝、加強理想信念,黨校充分發揮著“三個陣地、一個熔爐”的重要作用,為培養一支高素質領導干部隊伍做出了貢獻,為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課在教學中達到了76%,縣委常委和人大、政協主要領導全部到黨校授課,全年共開設了162堂課。
2 教學內容適應新形勢下干部培訓的要求
堅持黨校姓黨,把黨性教育貫穿于黨校教育全過程,是黨校教學內容設計必須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通過黨校培訓,將黨的十九大精神學深吃透,把我們黨繪就的新時期改革發展宏偉藍圖滲透到每個黨員干部心靈,這樣才能更加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水平。在培訓內容方面,除了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干部外,還要緊扣廣大干部履行崗位職責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各類業務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使各級干部真正做到能干事、會干事,有能力、有本事,當好引領地方發展的“領頭雁”。要以解決“個人需求”為補充,提升黨員干部的綜合能力。“個人需求”,主要是指學員個人對教育培訓的需求。廣大基層干部來自于基層一線,在工作實踐中承擔著繁重復雜的工作,他們的需求往往最能反映實際需求,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科學設置教育培訓的內容,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找準“供”與“需”的結合點尤為重要。干部需要些什么,培訓些什么,怎樣培訓,要通過問卷調查或走訪座談等形式向學員以及學員單位了解,切實解決供需脫節的問題。
3 加強黨校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培訓形式
打鐵還需本身硬。教育培訓質量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一支政治放心,思想解放、業務精湛、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一要堅持與時俱進,苦練“內功”“走出去”。要求黨校教師要與時俱進,苦練“內功”。黨校教師的“內功”要在夯實理論功底的基礎上,努力鉆研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教師要在力求教學語言的通俗性、生動性、形象性和實用性上下功夫,要善于運用質樸的語言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深奧的道理通俗化,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要創造條件讓老師走出校門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向、向社會學習,以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執教能力。要堅持解放思想,借助“外腦”“引進來”。提高干部教育培訓質量,還要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師資”的辦學理念,借助“外腦”提質增效。通過邀請上級黨校和專家做報告、聘請客座教授或黨政領導干部來黨校講課、邀請發展較快的先進村(居)黨支部書記來講授經驗,既給黨校教師提供了學習提高的機會,又充實了黨校講壇,滿足了不同層次學員多元化的需求,
4 以增強教育培訓實效性為重點,創新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模式
新形勢新需求,要求縣委黨校必須不斷探索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以適應新形勢下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新要求。
一是堅持“按需培訓”與“分類培訓”相結合,做到因材施教制度化。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干部,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干部教育培訓不能“一刀切”,必須區分對象,針對干部全面成長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分層分類地組織培訓,有利于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因此,應努力建立分級管理、分類培訓、以需定培培訓制度,把組織安排、上級調訓、單位自訓與個人按需參訓相結合、形成充滿生機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訓運行機制,使因材施教制度化。使用這種培訓模式,根據不同班次,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使培訓內容更加科學合理,更具有針對性。
二是堅持“課堂學習”與“實地調研”相結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經常化。學研結合,學習才會富有成效,才能更好地為干部所從事的工作打下堅實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因此,增強教育培訓的實效性必須要堅持“課堂學習”與“實地調研”的結合,使理論聯系實際經常化。縣委黨校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課堂學習”與“實地調研”相結合上做到以培訓學員為中心,改變課堂教學理論以灌輸為主體的傳統培訓方式,采取學與研結合,教與學互動的辦法,增強培訓的實際效果。既在黨校學習理論,又組織學員到規模企業、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城市建設重點工程項目、農業科技示范項目參觀調研,讓學員親身感受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增強干事創業的緊迫感、責任感。
三要堅持“校內辦學”與“校外辦學”相結合,做到資源利用最大化。開放合作是最鮮明的時代特征,也是提升黨校教學管理工作科學化水平的必由之路。要始終統籌好校內、校外兩種資源優勢,把開放辦校落實到黨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黨校應在抓好主體班次培訓的基礎上,加強與社會資源的合作,努力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今年來,我們堅持“校內辦學”與“異地培訓”相結合,先后組織6期科級干部培訓班和高學歷人才培訓班赴江蘇江陰進行輪訓、培訓,利用知名院校的優勢資源,感受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大家深受啟發,收效甚好。
5 加大培訓力度,實現全縣黨員干部教育全覆蓋
為進一步擴大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的覆蓋面,加強對普通黨員,尤其是農村和社區黨員干部的培訓,利津縣委黨校在全縣各鄉鎮(街道)黨(工)委、縣直機關工委設立了9個黨校分校,設立了73個教學點,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一張覆蓋廣泛、組織完備的教育培訓網絡布局,實現了對全縣2萬名黨員教育培訓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