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北部灣區域用人單位對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狀況的調查,為深化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依據。調查結果表明,高職英語教學應加強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以貼近實際應用為方向,針對職業的類型,設置不同的課程,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關鍵詞】用人單位;英語;應用能力;需求 分析
【作者簡介】鄭俊華(1978-),女,廣西合浦人,北海職業學院,講師。
引言
高職高專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型人才,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各個行業對錄用人才的英語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高職英語教學對高職人才英語水平的提高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結合學生職業能力提高和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將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目標定位為:按照“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以崗位所需英語為目標,培養學生借助英語完成目標崗位工作的能力,注重實用性和專業性,突出職業特色。為了了解當前北部灣區域用人單位對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狀況,為深化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依據,筆者對北部灣區域的部分用人單位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關于調查問卷
1.調查目的。調查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情況,弄清社會對高職生英語方面的要求,以及高職生在將來工作崗位上使用英語的場合情況,為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調整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和制定教學大綱提供一些參考的依據。
2.問卷調查的途徑及基本情況。此次調查問卷發放采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委托發放,二是通過走訪的方式,直接到調查單位發放問卷,與管理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采訪,并把答卷當場提交上來。本次調查的單位主要涉及南寧、防城港、欽州、北海等泛北部灣經濟區的國營和事業單位、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商貿和股份制公司、個體及私營公司等。調查以公司和企業管理者為對象。所涉及的行業有物流運輸、機械制造、水產品加工、投資開發、生物工程、信息產業、服務、商業貿易等。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問卷95份(回收率為95%),其中有效問卷92份(有效率為96.8%)。
二、調查內容及結果
1.用人單位內部使用英語工作交流的機會。在工作中經常使用英語的用人單位占了26%,54%的用人單位“內部只是偶爾使用英語進行工作交流”;這表明,除了少數用人單位表示在工作中不需要英語之外,英語的使用還是較為普遍。
2.英語是員工必要的工作技能。大部分的用人單位的“少數工種需要英語技能”,占了65.2%,有部分單位中的“多數工種需要英語技能”,這說明除了有少數單位(主要是一些個體公司)“沒有工種需要英語技能”外,英語技能還是比較需要。
3.用人單位對應聘者英語能力的總體要求。用人單位對應聘者英語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其中認為“有四、六級水平資格”的占17.7%,“有一定的英文基礎”占了65.4%, 這表明,大部分的單位比較重視應聘者的英語能力。
4.用人單位對員工英語5項能力(聽說讀寫譯)的要求。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基本的英語5項能力中,基本上都認為“一般要求”,分別為“英語聽力能力”占80.4%、“英語口語能力”占80.1%,“英語閱讀能力”占75.1%, “英語寫作能力”占73.9%“英語翻譯能力”占70.9%。在這5項基本能力中,英語聽力能力和口語能力是用人單位比較重視的兩方面,所以應加強學生英語口語和聽力的培養和練習,以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
5.對高級技能性人才英語應用能力的英語知識結構的側重。53.8%的用人單位認為高級技能性人才應該“同時掌握專業英語和大學英語”,多數單位建議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應該開設專業性英語。
6.用人單位對高級技能性人才英語能力的期望。用人單位認為高級技能性人才需要較多地接觸國外先進的技術,對研發新產品或提供優質的服務有幫助,所以63.4%的單位期望高級技能性人才有較強的英語能力水平。
7.英語素質與職位安排及工資待遇的關系。大部分單位認為“英語素質與職位安排及工資待遇有一定關系”,占了66.8%。這表明,英語能力的高低可以影響到個人的工作崗位和工資待遇的高低,有的甚至是升遷的重要條件之一。
8.用人單位對高職英語教學工作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1)實際工作中較注重英語口語交流,學校應加強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交際能力。
(2)教學應注重專業,以實際應用為導向。建議針對職業的類型,設置不同的課程。學生應掌握相關專業術語,如掌握些機器、運輸有關的英語單詞。
(3)英語教學以貼近實際應用為方向,學生應多參加社會實踐。
三、建議
高職院校培養的應是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實用型”人才,要讓學生畢業后能適應這些領域的崗位,應對市場需求進行調研,改革過時、陳舊的課程內容,大量吸收與現實社會、生產實踐緊密聯系的新知識、新科技,使教材內容與高職生將來工作情景貼近,突出這些工作場合情景中所需使用英語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突出教材內容的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讓學生學到最常用、實用的知識。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要統籌把握好“材新夠用,強化基礎”“研以致用,實用為主”“承典納新,能力為本”“由基轉專,發展為本”四個方面。
1.改革高職英語教學內容。就英語教學本身而言,其內容包括聽說讀寫譯和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調查結果表明,在這5項基本能力中,英語聽力能力和口語能力是用人單位比較重視的兩方面,但傳統的高職英語教材的教學內容偏重于課文的理解和課后的習題操練,不能滿足社會對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中高級復合型、應用型和國際型人才外語能力的需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把提高學生綜合性能力放在英語教學的首位 (馬海旭,2010:154) 。提高學生實用英語會話、翻譯和交流等能力以滿足實踐需要。學校要鼓勵老師開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用性較強的英語選修課,根據本校的專業學科設置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
2.完善課程設置,培養應用型人才。課程設置要充分,增強課程內容的靈活性,使英語課程與人才目標的培養有機銜接。在課程設置上要突出實用性強的特點,要考慮到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五項英語基本技能,也要考慮到如何能讓學生將這些基本技能融進日后的實際工作中(馬海旭,2010:155)。英語教學要與專業實踐教學相結合,加強專業實踐中的英語實踐練習,適當安排專業課程的學習及實習實訓,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英語知識通過社會實踐得到運用和鞏固。只有以實用為主、突出專業特色的教學內容才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
3.根據市場需求,在進行公共英語教學的基礎上融入行業英語教學。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要結合市場需求,圍繞就業崗位生產經營過程的實際需要,從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出發,從而有效地提高就業競爭力,最終以實用性英語教學為目標,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注重學生的能力與就業市場的對接,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職高專教育的目標,使學生更能滿足市場需要。為適應社會形勢的要求,培養“使用為主、應用為目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開設行業英語課程不失為當前推動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改革的一種出路(俞露,2009:139)。行業英語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色。其課程特點為緊跟市場、結合學生實際、緊密圍繞行業和企業對外語技能的要求,強化就業導向和能力本位,“不僅要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教育部高教司,2001)。行業英語教學應以分析和理解專業英語特點為主,熟悉并了解描述專門知識語言的復雜性,以擴充專業詞匯為主。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選用內容系統、難度適中、能反映本專業科技發展動態的教材。
參考文獻:
[1]馬海旭.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研究[J].科協論壇,2010(9).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改革基本要求(實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3]俞露.淺談高職高專的行業英語教學[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