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航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一個民族的血脈。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史,河南有三千多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華夏文明之根,河南享有“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全國第二”的美譽。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絲綢之路等華夏文明的核心地標矗立在這里,夏、商、周三代在此建都,最初的漢字在此成形。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之時,在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步入關鍵之時,著力提升河南文化軟實力、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對于新時代河南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河南文化軟實力發展現狀
一直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從省八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到省九次黨代會提出“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再到當前“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每一次的決策部署都是對中原文化建設的理念提升,每一次的目標思路都與黨中央關于強化文化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高度契合。
(一)河南公共文化繁榮發展
河南省文化場館實現零門檻免費開放,“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群眾藝術館),鄉鎮有文化站”的目標基本實現,全省5萬多支群眾自發組成的文藝隊伍活躍在基層,使“優秀劇目演起來、文化場地用起來、文藝工作者動起來、老百姓樂起來、核心價值觀活起來”的構想變為現實。“春滿中原”“舞臺藝術送農民”“中原文化大舞臺”等大眾文化品牌活動走遍城鄉,群眾文化活動如火如荼。
(二)河南文化產業茁壯成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文化產業增速始終保持兩位數,呈現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良好態勢。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圍繞高成長服務業大省建設,以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為主線,深入實施文化產業“雙十”工程,實行傳統文化產業升級、新興文化業態培育“兩手抓”,不斷推動產業提質增效。2017年河南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1341.8億元,比上年增加129億元,增幅為10.6%,占全省GDP的比重為3.01%,增加值總量在中部六省中首次居第一位。
(三)中原精神深入人心
“兼容并蓄、剛柔相濟、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除了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也感召著一個個中原兒女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年來,河南省先后有400人入選中國好人榜,5人當選全國道德模范,數量位居全國第一;5個全國文明城市、14個全國提名城市,數量位居中西部第一;胡佩蘭、王寬家等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鄧州“編外雷鋒團”、李文祥、燕振昌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河南好人”現象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二、河南文化軟實力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文化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的矛盾和問題。如:省內有些地方和部門對文化軟實力的理解不清楚、不準確、不全面,片面追求文化的經濟效益,忽視文化的社會效益和價值引領作用;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城鄉、區域之間文化發展差異較大;全省文化產業規模與發達省份相比差距較大,省內文化自主創新能力不高,產業優勢轉化能力不強,束縛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河南文化形象仍需改善,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不夠,國內外叫得響的文化品牌屈指可數;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隊伍十分不足,缺少高端文化策劃和創意人才,傳統文化傳承人出現空檔。這些問題都是制約河南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亟須解決。
三、提升河南文化軟實力的幾點建議
破解文化難題,需要激發內力覺醒、尋找新的路徑、謀求重點突破。
(一)加大中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傳統文化形成于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是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中原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在充分繼承傳統文化優秀品質和精髓的基礎上,立足現實、實事求是、改革創新,把中原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的轉變,讓傳統文化煥發現代化生機。深度挖掘河南文化資源,解放思想,創新機制體制,創造新的文化產品,利用新的手段和形式,實施傳統經典誦讀與禮樂復制、文化遺產保護展示體驗等工程,推動中原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創新,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增強根親文化、古都文化、漢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影響力,支持鄭州、開封、洛陽、安陽、焦作等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把河南打造成全球華人根親文化圣地、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示范基地、中華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不負國家重托。
(二)積蓄河南文化產業發展后勁
項目帶動是基礎、內容為王是根本、融合發展是方向、科技創新是動力。要圍繞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全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優化產業整體布局,提升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和原創水平,以骨干文化企業為龍頭、資本為紐帶,促進跨行業、跨要素融合,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形成資本市場的“河南文化板塊”,實現文化產業集聚化、集團化、規模化發展。要加快報紙、廣播、電視、出版等產業的融合發展。要打造以傳統主流媒體為龍頭、融媒體集團為引領、“三微一端”為支撐的主流媒體矩陣,這樣不僅能夠提高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還能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三)打造一批河南文藝精品
打造一大批具有中原風骨、中原氣派的精品力作,是支撐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高地隆起的重要基礎。要深入實施中原文藝精品創作、文藝普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文藝人才培養、特色文化基地建設等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繁榮全省藝術創作,推出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文化藝術領軍人物,還要統籌建設集宣傳教育、文化娛樂、信息服務、科學普及、體育活動于一體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投入方式、供給方式、運營方式,創造性地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文化服務,實施“文化+互聯網”計劃,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共建共享新突破。
(四)凝聚服務中原的強大精神力量
要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作用,推進中原智庫建設,塑造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原品牌,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解疑釋惑、引正糾偏等作用。此外,還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為國家立心、為民族鑄魂的戰略工程,廣泛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修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文化廣場、文化墻,讓核心價值觀處處有、天天見,堅持新聞宣傳、理論宣傳、文藝宣傳、社會宣傳、網絡宣傳“五管齊下”,通過教育先行、實踐跟進、示范引領、入法入規吸引全社會參與其中,讓道德的力量滋潤人心,用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
【本文系河南省人民政府決策招標課題“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的路徑與對策”(2018B37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商丘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