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理想
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越來越多的國家相繼推出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國內越來越多的省份相繼將發展數字經濟列為“一號工程”“重點工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超過31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4.8%,同比提升1.9個百分點;數字經濟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9%,貢獻率同比提升12.9個百分點。數字經濟發展已成為帶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關鍵力量。因此,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保障數字經濟量質齊升,更充分發揮其在加速重構經濟發展方式、政府治理模式等方面支撐作用的迫切要求、關鍵所在和現實路徑。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須著力處理好五大關系。
一、“紅海”與“藍海”的關系
當前,無論是全球,還是我國,受發展階段、現實基礎、數字思維等多因素綜合影響,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征均較突出。國家層面,數字經濟發達國家、較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并存。區域層面,我國東部地區數字經濟發達、中部地區次之、東北和西部地區滯后;城市發達、鄉村滯后。產業層面,數字基礎產業與數字應用產業規模及進度不一、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規模及進度不一、傳統一二三產業數字化程度及進度不一等等。數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使得數字經濟“紅海”和“藍海”并存且將長期并存。基于此,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紅海”和“藍海”戰略至關重要。數字經濟“紅海”戰略和“藍海”戰略,對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部門及企業主體而言,二者不是互相取代、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并存并進、隨勢互換的關系。“紅海”戰略,以數字經濟發達國家、地區或成熟行業、產業為主戰場,系統梳理和科學分析當前及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態勢,找準行業、產業、市場等定位以及技術、人才、環境等差距,靈活采用低成本、差異化、集中等策略,揚長補短,創新驅動,有效提升數字產品及服務供給質量、效率,在激烈的競爭關系中實現高質量發展。聯合“藍海”戰略實施,鼓勵發展總部經濟,推動數字經濟跨國、跨區域協同發展。“藍海”戰略,以數字經濟欠發達國家、地區或未成熟行業、產業為主戰場,著力搶抓機遇,強化宣傳引導,創造新的需求,開辟更大市場,推動數字經濟供給端向需求端有序轉變。推動數字產業及服務網點體系合理布局,重視市場規則建設,避免“藍海”無序開發、資源浪費,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動態監測“藍海”成熟度、飽和度變化,做好“藍海”轉“紅海”戰略應對。
二、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隨著網絡與數字技術的廣泛普及與深入應用,產業深度融合、供需快速響應、公眾廣泛參與等,已成為數字經濟的突出特征,這對政府和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如何更好發揮職能作用提出新要求。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須著力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切實用好政府、市場“兩只手”,實現市場有效與政府有為有機統一。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擴大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市場及體量。深化數字技術推廣應用,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充分激活市場機制有效作用,激發數據、人才、技術等要素資源活力與潛力,促進要素資源合理流動、高效配置,校正市場及區域、城鄉供需失衡。順應消費領域個性化、精準化、體驗式需求,鼓勵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形成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繁榮的良性互動局面。統一市場規則,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促進市場充分競爭,實現優勝劣汰,有效提升數字經濟供給質量。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決策層、執行層要增強“數字思維”,強化頂層設計,實施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加快“數字政府”建設,釋放“數字紅利”,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加快數字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安全與發展并重,制定數字資源法規標準、數字產品及服務標準,保護數字隱私,保障數字安全。加大政府購買數字服務力度,開展數字治理,培育營商環境新優勢。引導和支持數字經濟中小企業有序進入“藍海”發展,緩解消費領域個性化、精準化、體驗式需求矛盾。堅持大局觀,加強欠發達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布設,有效破解數字鴻溝、數字貧困等不平衡問題。
三、“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關系
數字經濟是全球化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引進來”與“走出去”是必然選擇、必經之路。現階段,我國已進入“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雙輪驅動和良性互動的發展階段。以“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在“引進來”與“走出去”的良性互動中實現數字經濟質、量及效率齊升。各級政府、企業等行為主體,要增強國際視野、大局意識、數字思維,順應服從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大局,著力應對逆全球化、保護主義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挑戰,明晰“引進來”與“走出去”工作重點,內外聯動,分工協作,互利共贏,共建全球數字經濟命運共同體。做好“引進來”工作,要主動對接國家開放大局,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打造開放新高地,形成開放新格局。堅持引技引智引資并重,充分利用現有和搭建數字經濟高端平臺,圍繞數字經濟重點項目、要素、產業,開展高質量的鏈式招商,建鏈、補鏈、強鏈,借力發展。統籌安排“引進來”的資本、技術及項目等,優化區域數字經濟空間布局,緩解數字經濟區域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做好服務工作,加強市場監管,注重防范風險。做好“走出去”工作,要統籌實施“紅海”和“藍海”戰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自貿區、試驗區、示范區、大走廊、大通道等為平臺,推進跨國、跨區域數字經濟協作。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充分發揮數字平臺價值,帶動地方外向型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數字理念、技術、人才、產品、服務及企業、產業高質量“走出去”,形成海外倉、海外服務站、海外產業集群,拓展新興市場。同時,做好保障工作,確保企業既能“走出去”也能安全“走回來”。
四、競爭與合作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