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 顧光海
黨的十九大提出黨的政治建設這個重大論斷,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黨的各項建設。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將政治建設貫穿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全過程,是新時代高校發展建設的根本保證。
一、深刻認識新時代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意義,筑牢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高校作為黨的教育陣地,政治建設是根本,這不僅關乎高校的政治導向和發展方向,更關乎黨的事業和祖國的未來。抓好新時代高校的政治建設,關鍵是要把高校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并深刻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使之為發展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指明奮斗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工作全面領導的必然要求。新時代加快發展高等教育事業,首要任務即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動高等教育事業高水平發展的堅強保證。必須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確保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建設置于黨和國家事業的大局中。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方向問題上,教育事業為黨育人的初心不能忘,為國育才的立場不能改。高校必須深刻理解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性,充分認識教育事業鮮明的政治性,必須把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導向貫穿到立校辦學、育人育才全過程,確保高校始終沿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前進。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實現高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不動搖,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辦學目標不改變,就必須把高校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立德樹人的堅強戰斗堡壘,將人才培養的政治方向有效融入學校章程、發展規劃和工作舉措當中,讓政治建設始終發揮關鍵作用。
二、深入推進黨的政治建設貫穿高校發展建設始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要堅持黨管高校不動搖。全面加強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不斷創新高校黨委領導的實現形式,切實增強黨委領導的實效性,建立健全以“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為核心治理元素的具體制度,堅持黨的基層組織全覆蓋,切實夯實高校黨建基礎,著力配齊配強黨務工作力量,實現黨對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的全面領導。
要堅持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不動搖。持續加強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統一領導,不斷健全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辦法,注重意識形態綜合分析研判和對重要節點、薄弱環節的有效監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教學、教務、教風、學風,管好教師、管好課堂、管好教材、管好網絡、管好校園思想文化陣地,提升管網治網用網能力和水平,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要建設高素質干部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和工作作風建設,嚴把選聘提拔考核晉升政治關,將政治表現和師德表現作為評價干部教師的首要內容,對師德失范實行“一票否決”,打造師德師風建設高地。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培育培養機制,加大對一線干部教師的激勵力度,鼓勵和支持其參與教材建設、科研攻關、教育教學改革等工作,著力“去四唯”,激發干部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打造忠誠可靠、素質過硬的干部教師隊伍。
要提升中國特色大學文化建設。培育理念先進、特色鮮明、中國智慧的大學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挖掘和培育紅色文化、激發基因,構建具有時代精神、世界意義、風格鮮明的中國特色大學文化。
要增強學科建設和提高科研發展水平。明晰學科發展主攻方向,面向國家和區域發展需要,努力實現培養高水平人才與建設性服務社會同向發展。加強課程體系建設,落實“以學生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質量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制定好新時代科研工作規劃,切實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加大科研體制機制創新和創新平臺建設,提升哲學社會科學服務能力和水平。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