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召 李靜嫻
【摘要】隨著法治理念的深化,司法改革如火如荼展開,紀檢機關深化“三轉”(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成為推動法治理念深化的重要動力,但是在轉化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之處。本文通過分析紀檢機關深化“三轉”制度存在的困境,并結合困境問題分析紀檢機關“三轉”制度深化路徑,為更好地實現紀檢機關的創新和完善提供借鑒。
【關鍵詞】司法機關;“三轉”制度;困境分析;路徑發展
一、紀檢機關深化“三轉”制度的困境
(一)職能轉變不到位
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全國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報告》,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方面,大部分黨員干部所持的態度比較積極。93.1%的黨員干部認為,反腐敗工作的開展不會對經濟發展或者促進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只有2.5%的黨員干部認為反腐敗工作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在這種態度積極的情況下,就需要黨員干部認真分析工作職責,把工作的內涵進行豐富和細化,快速實現職能的新要求和轉變,這個過程和演變要求快、穩、準,而現實之中的轉變還存在不足。
(二)監督方式缺乏針對性
現階段,關于行政監督方面,大部分工作傾向于機關作風檢查。根據2018年有關機關開展的監督檢查情況,關于檢查工作方面,超過70%的檢查是針對重要節假日開展的組織檢查,檢查情況主要包括公務員用車使用管理、工作日中午飲酒、公務接待及公款消費、遵守工作紀律等方面,關于檢查方式方法方面,運用的是暗訪、巡查、交叉訪等。所受理的信訪案件情況,紀委監察信訪舉報量在不斷增加,農村信訪量增長比較明顯,主要是在土地使用、安置拆遷、環境污染等方面出現的貪污、瀆職等問題較為突出。
(三)職能發揮不夠充分
各部門雖然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紀委委員,但針對工作性質而言,在紀檢監察系統中,只有較少部分紀委委員從事紀檢工作,大多數紀委委員未在紀檢監察崗位從事相關工作,主要在宣傳部、組織部機關工委、團委、檢察院、審計部門等從事原有工作,且大多數是由于單位職數而不能專設從事紀檢監察職責的崗位。由于履職平臺缺乏系統性與全面性,致使紀委委員自身存在著一些缺陷與不足之處,除了缺乏系統的業務知識之外,其時間精力也不夠充足。關于反腐敗協調工作方面,雖然現階段反腐重點不斷延伸至縣、鄉基層組織,“蒼蠅蚊子一塊拍”,加大力度對群眾周邊的腐敗問題進行地毯式的排查和解決,但是面對復雜和情況多變的形勢,巨大的工作量限制了反腐敗協調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缺陷彌補,無論是信息互通方面,還是線索共享與手段互補方面,銜接工作都缺乏通暢性與及時性。
二、困境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兩個責任”建設不夠牢固
一些單位在對主體責任進行落實的過程中,只是將學習、領會與表態作為重點,缺乏一定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所采取的實際行動與措施也缺乏科學性與系統性。部分領導干部不注重開展干部思想作風建設工作,片面地認為組織應當負責管理相關事務與人員,一旦出現問題,紀委會承擔相關責任。主要領導不能夠高度關注主體責任,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對分管單位開展教育、管理以及監督活動,進而增加了分管部門違紀案件的發生。各級黨委與所有領導干部是黨建設主體責任的“第一責任人”,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其重大政治任務之一,就是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工作,應當嚴格開展作風建設與腐敗懲治工作,真正對自身主體責任進行落實。
(二)對監督對象缺乏有效分析
雖然中央多次強調要對“四風”問題進行嚴格糾正,但一些黨員干部不能正確認識中央的堅定決心,不注重開展相關工作。雖然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許多“四風”問題進行了大量通報,但是依然有一些黨員干部不能針對自身問題主動開展整改工作,面對同樣的錯誤多次重蹈覆轍。一些黨員干部不能充分認識反腐新常態,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依然運用慣性思維,不注重強化開展相關工作。
(三)對紀檢監察隊伍培養力度不夠
在開展行政監督和案件審查工作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具備比較豐富的經驗和法律知識儲備,特別是對各類人員和單位進行審查時,要求具備比較突出的業務專業性,如會計、法律、金融等知識的融合和交叉,這樣才能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精準核查。應當準確把控機關整體工作與上級政策,在確保各項業務獨立性的同時,又能夠將其密切聯系起來,相關工作的開展除了積累經驗之外,還需要進行崗位輪訓鍛煉活動。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紀委工作量出現了劇增情況,許多年輕同志更青睞于比較輕松的工作,在開展人才引進與培養工作的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
三、司法改革背景下紀檢機關深化“三轉”的制度路徑
(一)進一步加強主體責任落實
在開展單位黨內紀律建設工作、對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進行落實的過程中,其第一責任人就是黨委書記。在推動廉潔從政和約束行政權力的工作中,黨委書記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黨委書記應當對重點事項進行主動安排,對工作難點進行系統研究,積極參與到溝通與協調中來,親自開展信訪線索的督辦工作,不斷提升紀律建設的重要位置。注重通過黨紀對干部隊伍進行約束,以現行的條例為前提,不斷對各項日常工作規章制度進行健全,進而使其能夠對行政權力進行良好的約束。進一步強化黨性政治和規章條例的宣傳與教育活動,促使每個共產黨員都能夠保持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要想將各種“病變”防患于未然,其工作方法就是“第一種形態”,也是馬克思主義監督理論的具體實踐所在。要想對“三轉”制度進行深化,各單位一把手應當真正加入到全面從嚴治黨中來,對主體責任進行認真把控,一旦發現苗頭性問題,應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與此同時,在黨委中心組的學習內容中,應當將“兩個責任”也加入進來,通過黨校平臺的輔助作用,實現領導干部“兩個責任”意識的提升。
(二)明晰工作理念,深化方式轉變
在開展行政監督與案件審查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相關政治原則進行把控,以黨委與政府的中心工作為重點,對履行要點進行科學謀劃。立足于問題,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及群眾強烈反映的貪污問題為中心,強化開展公共權力的形式與線索排查工作,利用反腐敗斗爭的具體成果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與信賴。
對于自上而下落實與自下而上探索的關聯,應當進行妥善處理,通過服務使人民利益得到保障。相關部門應當進一步深化“三轉”制度,對部門具體情況和上級重要部署進行統籌把控,立足于實踐中所遇到的權力失范問題,不斷對相關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行研究與探索,認真貫徹并落實新公共服務理念的相關標準,進一步強化監督執行力,積極健全符合“三轉”要求的各項工作。
(三)強化自身建設,深化作風轉變
應當對網絡化管理的常態機制進行主動探索,與此同時,還應當積極探索一事一授權、不固定單位的全覆蓋巡查機制。針對鄉鎮公權力監督人員,應當自上而下進一步強化開展日常管理工作。利用機構設置改進優化工作的開展,科學對相關力量進行整合,加快促進深入推進“三轉”、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目標的完成。
認真研究基層紀委委員履職平臺,并不斷對其進行健全,以此來對常態化信息溝通機制進行建設。組織成立紀委委員聯系辦公室,通過紀委委員聯系辦公室與常態化信息溝通機制,開展紀委委員自身建設組織協調與相關管理工作。關于管理工作方面,主要包括年度工作計劃的制定、檢查和落實以及獎懲等內容。在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過程中,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應當協助開展信息收集傳遞工作,深入基層對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在第一時間對紀委委員所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做出處理。
四、結語
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最終目的,就是促使紀檢部門能夠對相關職責予以更好履行。只有抓實了“三轉”,才能準確地把控工作重點,科學改進工作方法,具備過硬工作作風。作為紀檢檢查部門,要想對組織不嚴明、紀律不緊的問題進行解決,就應當將嚴明的紀律放于首位,特別是政治紀律。以上級各項規定精神為切入點,其重點任務就是懲治腐敗,進一步加大懲處力度。注重充分發揮改革創新的推動作用,創造性地開展懲治與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活動,不斷對常態化機制進行建設,努力開創紀檢檢查工作新局面,在司法改革背景下實現紀檢機關的“三轉”深化,真正突破制度困境,實現紀檢機關的新發展,讓紀檢機關真正實現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蘇俏霞.推進縣級紀檢機關紀律審查工作協同治理的對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8.
[2]龍太江,陳偉波.執紀與反腐:紀檢機關兩大職能的張力與協調[J].湖南社會科學,2017(01):68-72.
[3]李杰.紀檢機關在聯合辦案中的組織協調職責[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6-07-20(007).
[4]李樂剛.論紀檢機關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7(05):9-13.
[5]張彥民.辦理紀檢機關移交案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檢察實踐,2018(03):57-58.
[6]王珍,張利華.對紀檢教育的認識[J].南昌高專學報,2018(03):7-9.
[7]劉傳旺.有效發揮紀檢機關在黨內監督中的主導作用[J].正氣,2018(02):12.
[8]佘仁良,陳剛.有效地發揮紀檢機關的權威[J].探索,2017(01):36-39.
[9]李泉新.試論紀檢機關在黨內監督中的職能作用[J].求實,2018(10):5-8.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科技廳河南省重點研發與推廣專項(軟科學研究)項目“司法改革背景下紀檢機關深化‘三轉的制度困境與路徑選擇”(18240041035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