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華 艾星子·艾里
子宮肌瘤因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成,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育齡期女性的患病率可達25%。
按照生長部位,子宮肌瘤可分為: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一般地說,當漿膜下肌瘤和肌壁間肌瘤未影響子宮內膜時,大多數患者沒有癥狀。而黏膜下肌瘤(即使肌瘤體積較小)常常會導致患者經血過多、經期延長、月經周期縮短等,容易誘發貧血;若黏膜下肌瘤表面發生感染、產生潰瘍,患者還會出現白帶增多、膿血白帶等癥狀。黏膜下肌瘤的生長部位靠近子宮內膜和結合帶,可改變患者的子宮腔形態,容易妨礙受精卵著床;長在子宮角部位的黏膜下肌瘤還會妨礙精子進入輸卵管等,造成不孕。

子宮肌瘤患者沒有癥狀或癥狀比較輕,可以采取藥物等保守治療,定期隨訪;如果患者有月經過多、貧血、壓迫等癥狀,宜手術治療。目前常用的手術治療方式有經腹手術(開腹或腹腔鏡手術)、宮腔鏡手術、海扶手術等。它們有什么區別?患者該如何選擇呢?
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適用于有生育要求、期望保留子宮者,包括腹腔鏡和開腹兩種方式。
如果患者的肌瘤數目較多、直徑較大(>10厘米)、部位特殊,或因盆腔存在嚴重粘連導致手術難度較大等,宜選擇開腹手術。可能存在惡性潛能的平滑肌腫瘤,甚至平滑肌肉瘤者,腹腔鏡手術可能有發生腫瘤播散的風險,也應選擇開腹手術。無生育要求、不期望保留子宮的患者,可選擇子宮全切除術;年輕、希望保留子宮頸的患者,可選擇子宮次全切除術。
腹腔鏡手術是在腹壁打洞后借助器械切開子宮、剔除肌瘤,或切除子宮,腹壁有小創口。
子宮肌瘤復發率較高,術后遠期復發率接近50%,約30%的患者最終需要再次接受手術治療。首次手術過程中在子宮創面應用防粘連制劑可減少粘連,有助于降低再次手術的難度,但在改善生育及妊娠結局方面尚無足夠的數據證實。

宮腔鏡下所見的子宮粘膜下肌瘤
宮腔鏡手術借助器械經陰道進入子宮腔,剔除肌瘤,子宮壁和內膜會因肌瘤位置、分型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創口。宮腔鏡手術適合下列患者:0型黏膜下肌瘤(有蒂,未向肌層擴展);Ⅰ、Ⅱ型黏膜下肌瘤(無蒂,向肌層擴展),直徑≤5厘米;肌壁間肌瘤向宮腔內生長,突出于宮腔,表面覆蓋的肌層≤0.5厘米;各類脫入陰道的子宮或子宮頸黏膜下肌瘤;宮腔長度≤12厘米,子宮體積<孕 8~10 周,排除子宮內膜及肌瘤惡變。

患者正在接受海扶手術
高強度超聲聚焦消融(HIFUA)和經導管子宮動脈栓塞術(UAE)等方法,是通過縮小肌瘤體積或破壞子宮內膜等,來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HIFUA(俗稱海扶手術)是在超聲或磁共振引導下,將體外低強度的超聲波聚焦于體內的目標區域,形成高能量密度的焦點,使焦點區域的組織快速升溫,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凝固性壞死。該手術適合要求保留子宮的患者,尤其適合不能耐受或不愿意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

治療前:粘膜下肌瘤? ? ? 治療后半年:肌瘤直徑縮小


艾星子·艾里? 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海扶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上海市醫學會婦產科專科分會子宮內膜異位癥學組副組長。擅長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等各種婦科良性疾病的診治。專家門診:周一、周五上午(東院)特需門診:周三上午(西院),周五下午(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