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益君
數據表明,盆腔部位腫瘤術后患者發生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簡稱ED)的比例為25%~100%。在美國,每年有超過50 000人接受前列腺癌根治術,術后ED發生率為14%~90%;在法國,2003—2013年約有33 340人接受膀胱癌根治術,術后ED的發生率高達87.3%~88.6%;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ED的發生率為81%。如此高的ED發生率,不但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而且給患者家庭的和諧幸福造成很大損害。
前列腺癌根治術即使保留了患者的神經血管束,電刀的熱損傷、牽拉擠壓傷及術后局部缺血和炎癥,均可造成陰莖海綿體神經和周圍血管的損傷,增加術后發生ED的風險。損傷的神經功能要得以恢復,需要3~4年之久。
直腸癌手術中易受損的是陰莖海綿體神經纖維,該神經纖維穿行在直腸前側方。直腸癌腹會陰聯合切除術比直腸前切術后發生ED的比例更高,而直腸癌低位前切術則比高位切除術后更易發生ED。
膀胱癌根治術后ED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盆腔神經叢和海綿體神經血管束受損。如果能施行保留神經的全膀胱切除術,患者術后勃起功能恢復較好。膀胱癌根治術后常見的尿流改道或尿路重建方法有回腸膀胱術、原位新膀胱及輸尿管皮膚造口術等。研究發現,接受原位新膀胱術的患者術后勃起功能恢復較接受回腸膀胱術者更好。
相對前列腺癌根治術,膀胱癌及直腸癌根治手術造成的神經損傷的范圍更廣。因此,三類患者術后性功能康復的效果有所不同。
使用真空負壓勃起裝置(簡稱VED)是一種無創的陰莖康復療法,安全便捷。VED通過負壓增加陰莖海綿體血供,誘發陰莖勃起,同時用壓力收縮環扎在陰莖根部,阻斷海綿體內靜脈回流,以維持勃起,改善陰莖海綿體內的缺氧狀態,抑制平滑肌細胞凋亡和海綿體纖維化。前列腺癌根治術后ED患者早期進行VED康復治療,能顯著改善勃起功能,維持陰莖長度和周徑,性生活滿意率高。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DE-5抑制劑)包括西地那非、他達拉非、伐地那非等,是ED的一線用藥,能使陰莖平滑肌松弛、動脈舒張,達到使陰莖勃起的效果。研究人員將保留神經的前列腺癌根治術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患者每日服用西地那非,另一組患者服用安慰劑,在治療36周、停藥8周后,評估患者的勃起功能。評審結果,治療組中有27%的患者恢復了自發勃起功能,而對照組只有4%。
需要說明的是,前列腺癌、膀胱癌和直腸癌術后性功能的康復效果與患者年齡、術前勃起功能是否完好等多種因素有關。
通過上述方法康復效果不理想者,可以考慮人工海綿體植入術。陰莖人工海綿體植入也稱陰莖假體植入,療效確切,術后性生活滿意度可達95%以上。接受人工海綿體植入的患者能夠自己控制陰莖勃起的“開關”,完成性生活后陰莖可以恢復至疲軟狀態,對排尿和腫瘤本身也不會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