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
手足癬是一種由皮膚癬菌引起的淺表皮膚真菌感染,根據部位不同分別稱為手癬和足癬。手癬主要發生于手指縫、掌心或手指與手掌交界處,多為一只手單發,也可兩只手都發;足癬,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腳氣”,主要發生于腳趾縫、足底、足側緣等部位。

手足癬主要表現為散在的小水皰、指(趾)縫糜爛或皮膚增厚脫屑,并伴有瘙癢。目前,手足癬的治療主要通過使用藥物將感染的真菌殺滅,包括局部療法、系統療法及兩種方法的聯合用藥。
局部療法一般指外用抗真菌藥物,具有起效快、費用低、安全性高等優點。常用的藥物包括唑類抗真菌藥,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聯苯芐唑等,以及丙烯胺類藥物,如萘替芬、特比萘芬等。此外,還有阿莫羅芬、環吡酮胺等。
● 適用人群:局部療法適用于皮疹面積小,或不適合口服藥物治療的手足癬患者。
● 使用方法:外用抗真菌藥物多為乳膏、軟膏制劑或溶液,每日1~2次外涂于患處,療程一般需用滿4周。
● 注意事項:局部療法的療程較長,擦藥不均勻或提前停藥等,均可導致療效不佳,或癥狀反復發作。
系統療法一般指口服抗真菌藥物,具有療程短、用藥方便、復發率低等優點。常見的口服藥物包括特比萘芬、伊曲康唑。
● 適用人群:系統療法適用于局部療法效果欠佳、反復發作、病變面積較大、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局部治療,以及部分鱗屑角化型手足癬患者。另外,伴發某些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也可首先考慮系統療法。
● 使用方法:以成人為例,伊曲康唑每日口服100毫克,連續2周;或者每日口服200毫克,連續1周。治療角化過度型手足癬則可酌情提高伊曲康唑的劑量至每日2次,每次200毫克,連續1周。
● 注意事項:系統治療具有令人滿意的療效,但存在肝臟損害等不良反應,故患者在治療前應了解自己的肝功能狀況,用藥期間嚴密監測肝功能。長期酗酒、患有肝臟疾病、全身狀況不佳,或同時服用抗腫瘤藥、抗癲癇藥、中草藥的患者,口服抗真菌藥應謹慎。
單獨外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鱗屑角化型患者,以及皮損泛發的患者,可以采用聯合療法,也就是將一種口服藥物與一種外用藥物聯合,或將兩種作用機制不同的外用藥物聯合。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避免過度搔抓患處,以免引起皮膚破損或繼發感染。此外,還應避免采用熱水燙、醋泡、蒜泥涂抹等土方治療,以防方法不當造成皮膚損傷、刺激或過敏。
手足癬容易復發,并可通過混穿鞋襪、光腳步行于公共場所、直接接觸病變皮膚或接觸患病動物皮毛等傳播,也可自身傳播至腹股溝等部位。平時,大家應注意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保持手足干燥、清潔和鞋襪透氣良好,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指甲刀、鞋襪等日常生活用品。當家人或寵物患癬病時,應及時治療,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