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衛健委近日指出,真正落實“國民營養計劃”的關鍵在于每個人的行動,國人要養成科學的膳食習慣,形成健康飲食文化。①人人都要學習和掌握《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立平衡膳食的理念,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②每個人都要執行“三減三健”的健康生活方案,“三減”即減鹽、減油、減糖,“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③保持吃動平衡,掌握科學運動理念,養成運動健身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全球范圍內女性預期壽命均超過男性。在導致死亡的40個主要原因中,有33個會導致男性預期壽命低于女性。比如,男性在70歲之前死于非傳染性疾病的概率比女性高44%,男性自殺死亡率比女性高75%, 15歲以上男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約為女性的兩倍,男性因兇殺案導致的死亡率也是女性的數倍報告指出,特別要關注男女兩性對待衛生保健的不同態度,在面臨同樣疾病時,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少求醫問藥。例如,在艾滋病流行國家,男性接受艾滋病病毒檢測和相應治療的可能性比女性低,死于艾滋病相關疾病的可能性高于女性。

近視是常見病,但目前很多人對其仍然存在認識誤區,違法、違規的“近視矯正”也很多。為此,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等近日發布聲明指出: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兒童青少年應通過科學用眼、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方式預防、控制和減緩近視。家長發現孩子視力異常,應當及時帶其到眼科檢查,遵從醫囑讓其接受科學矯正,不要相信一些機構的 “康復”“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愈”“近視克星”等誤導性宣傳。發現醫療機構使用的眼視光產品、醫療器械存在質量不合格或夸大宣傳等問題,可向有關部門舉報。
上海市民健康素養監測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市民總體健康素養水平為28%,較2017年有所增長,繼續保持穩步上升態勢。監測發現,上海市民在慢性病防治、基本醫療、傳染病預防、生活保健等方面的素養仍有欠缺:①超過一半市民不了解吃大豆食品對身體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好處;②超過40%的市民不知道運動對健康的好處,包括保持合適體重、預防慢性病、減輕心理壓力、改善睡眠等;③超過一半的市民不了解高血壓患者定期自測血壓的意義;④超過3/4的市民不知道肝臟有解毒功能、能分泌膽汁幫助消化;⑤近60%的市民不知道“OTC”標識指非處方藥,不用醫生開處方就可購買;⑥超過60%的市民不知道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手帕、紙巾或胳膊肘彎處捂住口鼻;⑦超過40%的市民不知道國家免費提供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病人;⑧超過50%的市民不知道母乳喂養能讓嬰兒少生病;⑨超過50%的市民不知道選購包裝食品時要注意包裝袋上生產日期、保質期、營養成分表和生產廠家等信息。